徐麗
摘 要:“精準扶貧”是當下最陽光的志愿扶貧標桿,國家有較為完善的扶貧政策,而幼兒園也有著這樣一批家庭經濟困難的幼兒享受著國家的資助政策,資助政策為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生活經濟來源保障,但這些享受資助政策的家庭經濟困難幼兒絕大多數在生活中存在自卑心理,嚴重的已經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身為幼兒教師如何用愛和心助力精準扶貧呢?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這將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的是來自生活中方方面面積極陽光的正確引導與鼓勵。這不是單靠老師個人力量就能解決的,而是結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合力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愿世界的孩子都能夠被愛包圍!
關鍵詞:貧困兒童;愛的教育;三方合力
關注兒童就是關注未來。大部分兒童都能在家庭、社會的暖暖愛意中成長,但也有一些兒童,他們或失去父母,或遭遇家庭變故,或家庭貧困,他們缺乏親情關愛,為了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困境,近年來,筆者大膽探索關愛貧困兒童的舉措,真正把貧困兒童關愛培養工作落到了實處。
一、教育扶貧對策
(一)政府推進政策實施
政府在精準扶貧及教育扶貧工作中起到主導作用,由政府牽頭推進政策實施會更有成效。政府層面可推進具體措施有:
1.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支持力度
政府支持不僅僅是提高教師待遇與生活補助政策,還應該建立長久管理機制,除卻目前已有“特崗計劃”與“國培計劃”等教師發展計劃,充分發揮優秀教師作用,使優秀教育資源最大程度覆蓋。
2.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
學前教育不屬于九年義務教育范疇,因此不能實行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兩免一補”政策即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與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然而,目前學前教育成本比較高,部分家庭根本無力擔負,致使部分貧困子女無法接受學前教育。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為貧困家庭建立相應減免及資助政策,幫助貧困家庭幼兒接受學前教育。
二、社會實施公益項目
社會力量能夠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發揮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優勢,社會力量應該與貧困村開展結對共建發揮輻射與帶動作用。
(一)加強與貧困村間合作設立多種形式公益教育項目
除繼續發展“光彩事業”“希望工程”“春蕾計劃”“愛心包裹”“三支一扶”與“扶貧志愿者行動計劃”等公益項目之外,高校、協會、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還可以積極組織多種形式支教、義教活動,整合大學生與社會人士豐富資源,建立科學嚴謹社會支教系統,為農村教育事業注入新活力。貧困地區學子接觸面比較狹窄,有些學子甚至會因為看不到未來或者沒有努力方向而無心向學,而參與支教、義教活動志愿者可以給他們帶來人生正能量,趣味教學、生活陪伴與人生引導可以幫助他們逐漸樹立積極向上、樂觀拼搏的人生觀。
(二)推動社會“一對一教育幫扶”項目
支持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從事扶貧開發,鼓勵其創建各類形式扶貧公益項目,打造優秀扶貧公益品牌。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對貧困學子進行一對一教育幫扶,解除貧困學子教育成本高的擔憂。
三、學校助力愛心傳承
(一)學校建立關愛檔案構建幫扶網絡
“撒好一張網、把好一把尺、建好一本賬”。學校發放困境兒童“關愛行動”調查登記表,在原有統計數據的基礎上,動態更新完善數據庫,對不同困難群體用不同顏色字體標注,對結對固定幫扶的對象進行備注,對新增數據進行及時登記處理。學校還需安排專人認真細致地對原有困境兒童數據進行核查,對全園孤兒、事實孤兒、貧困學生等困境兒童進行分類,確保數據庫的精準性、困難情況真實性、幫扶工作的實效性,做到不遺漏一個孩子,不虛報一個孩子。
(二)教師結對愛心媽媽助力愛心傳承
為集聚社會力量,讓孤貧兒童找回母愛,讓更多的貧困兒童感受人間大愛如,我校發起了以救助和幫扶孤貧、留守、流動兒童為主旨的“愛心媽媽”活動。“愛心媽媽們”通過“一對一”“多助一”的形式,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關心關愛孤殘、貧困兒童。“愛心媽媽”們定期上門看望貧困兒童,時時關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并為他們添置必要的學習生活用品,成為貧困兒童生活上的知情人、學習上的引路人、成長路上的保護人。
(三)發揮幼師的光和熱助力貧困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教師肩上所肩負的這份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及教育背后的神圣意義更不言而喻,那幼兒教師如何幫扶貧困幼兒呢?了解貧困孩子的需要、平等對待孩子、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鼓勵,給孩子一片自由自在成長的天空,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讓貧困兒童不留缺憾。
1.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讓貧困生走出家庭貧困的陰影
由于貧困幼兒的特殊家庭背景,無經濟來源。勞動力欠缺,因此生活中,會有自卑心理。做為老師筆者能從情感上真正地貼近貧困孩子,經常與貧困孩子交流談心,有的放矢地化解貧困孩子心中的困惑,給予貧困幼兒精神上的動力,使貧困幼兒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2.生活上給予幫助,解決貧困幼兒的后顧之憂
貧困幼兒的特殊家庭背景,不能滿足最低的生活需要,筆者為孩子捐物、買課外書籍、買作業本、筆等學習用品,幫助他渡過難關,使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給予貧困幼兒愛的教育
(1)給孩子多一點微笑。陶行知先生曾說:“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這句話告訴我們,作為教師給貧困孩子多一點微笑,用“愛心、耐心、細心”去呵護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滋潤和呵護幼兒,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2)給孩子多一點贊美。對幼兒來說,能得到老師的贊美,就如同吃到一顆甜甜的糖果一樣開心。所以面對幼兒,我們要多用正面、積極、恰當的語言來肯定并贊美他們在學習、生活方面的良好表現,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愛的表達方式。如:“小勇真棒!會自己穿衣服了。”“瞳瞳的小手真巧,做的手工真好看。”“諾諾講的故事真好聽,小朋友們都喜歡聽。”教師的一句貼切的贊美語言可以使孩子保持一天或幾天的良好情緒,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人貧不能志短,教師時刻告誡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上立足,為社會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教育者應鼓勵貧困生的家人為孩子樹立樂觀、自信、堅強。關愛貧困兒童,助力精準扶貧,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
【本文系泰州市教育規劃一般立項課題“‘精準扶貧視角下貧困幼兒資助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tzghyb2020-07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王碩. 讓愛心滋養貧困失學兒童健康成長[J]. 軍隊黨的生活, 2013(4):1.
[2]趙丹, 林晨一. 教育扶貧背景下鄉村貧困兒童學習質量困境與對策研究[J]. 現代教育論叢, 2021(4):9.4180AADC-1462-40F1-BA4B-B8B7D746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