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發展迅速,教育系統隨之不斷改革與創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標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學數學實驗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以問題為中心”是新課標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應將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書本上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設計富有趣味和意義的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真正了解,切身感受身邊的數學,明白數學其實貫穿在整個生產生活環境中,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數學問題應該及時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特別是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能力,進一步形成自我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在數學教學中充當著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引言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小學數學教育愈發注重對學生問題思維和解疑能力的培養。數學課程的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學生以科學的數學思維、較強的數學意識和知識整合能力加以鉆研。但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反饋可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不強,主要是因為傳統教學下學生已經適應了機械化的教學模式,養成了定勢思維,導致學生一旦離開教師的指導,知識研習就無以為繼。所以,教師在教學引導中,要聚精于學生探究性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尤其是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其在實踐探究中形成數學核心素養。
1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價值
1.1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散
在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中,理論知識的積累和解答技巧的提升是必要的兩大模塊,但最終的目標都服務于實際應用題的解答。小學是幫助學生奠定學科基礎的時期,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散和學習能力優化的關鍵階段,對于小學生這一受教群來說,培養其靈活數學思維是重中之重。隨著問題驅動教學的興起,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成為教學中的又一重點。學生在不同層次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尤其是抽象知識,要求學生充分調動自身思維的活性,同時最大限度地延伸探索視野,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和敢于鉆研的創造性思維。
1.2有益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深化
所謂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無論哪一門課程的學習,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實踐與運用。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育的最終要義就是使學生在足夠的知識基礎的奠基下,促其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使其成為社會需要和發展的創造型、應用型人才。而在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下,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恰好能夠滿足這一人才培養需求,并且讓學生在基礎教育的階段完成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的構建,同時深化他們的實踐能力。由此可見,深度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有助于其綜合學習素養的培育。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現狀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始終都是數學教師的關鍵任務與目標,但在實際落實期間依舊存在各種問題和不足。教師在實際開展授課活動的時候,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一直使用比較傳統并且單一的方式,教學理念也較為陳舊,通常教師都是利用解決應用題的方法引導小學生通過所學知識處理具體問題,這樣固定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學氛圍十分枯燥,學生的參與度較低,對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站在另外的角度來分析,這樣僵硬、單一的教學方式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極易產生思維定式,無法站在多樣化的視角處理問題,他們思考問題的層面與角度也會較為單一。同時,雖說當前很多教師都意識到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對其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但對多樣化的解決問題方式還缺乏相應的認識,甚至有些教師覺得小學生只要能解決問題就行了。實際上,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就是小學生激發思維的過程,教師應重視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性思維,使他們在面對各種問題的時候可以站在不同層面與角度進行思考。
3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有效性舉措
3.1注重生活情境的塑造,培養學生現實生活的中的解題能力
人生情境的創設是課程改革的新亮點,學生能否從數學的語境中觀察人生,發現并提出各種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是衡量數學自覺程度的重要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情境和參考資料,結合現有的課本知識,挑選適合的課外知識,普及常識的培養教育,在知識的積累中,學生通過知識的積累,積極探索和思考,通過數學知識的減,乘,除等數學運算來獲取最合理的結果獎勵。舉行數理實踐活動,例如假日班次安排,禮品包裝計劃,指標性測量等這些模擬活動,使數理與實際生活更加貼近,使學生全面地學習數理知識、思維習慣、解題方法、生活體驗等。讓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理解它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理解它的真正價值,明白數學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使得同學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參與度逐漸變高,成就感和獲得感也越來越多。
3.2培養科學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通過前沿的科技事件和最新的科技發展,分析科研人員在面對科技難題時解決問題的數學思維和方法,以及取得的科研教育成果,以及這些成果經過產學研轉化后對社會生活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和影響。這種教育教學方法的設定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發展的榮譽感而且能夠明白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課本上,理論中的一些公式和公理,更是參與到科技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從小樹立崇高的個人理想,面對未來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能夠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可以通過科學趣味小實驗,講述基本的數學原理和更深層次的問題解決辦法,總結歸納一定的理論成果,通過理論去引導實驗,進一步通過實驗去結合現實,做到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形成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雙提升局面。
結語
一般而言,面對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積極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人生體驗在數學方面,自主嘗試用已學到的知識來得到解題的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參與到解決問題的全周期中,通過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正視新的數學知識,不再對數學知識感到“生畏”,探求其現實背景,并且探討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努力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水平,以一種合理、靈活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邱敏.淺談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J].教育,2016,(6):60-60.
[2]楊坤.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