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芳
摘 要:“雙減”的推行是基礎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各方需要對現有的教學形式進行改革創新,構建高效率課堂,以便能切實幫助學生減輕學習重擔。教師應落實好“以生為本”教學觀念,教學設計要結合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需求出發,關注他們的成長過程,重視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全面、持續、健康地發展,建構讓學生獲得成長的生長型課堂。
關鍵詞:雙減;生長型課堂;小學語文
所謂生長型課堂,就是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將教材內容作為載體,通過高效的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并幫助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和提升。小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在當前的“雙減”背景下,建構生長型課堂更是非常重要的,能切實幫助學生減負,并獲得高效的課堂學習。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課后作業負擔,教師不但要優化作業的設計,而且還要對作業評價進行優化。也就是說,需要對小學語文課堂進行改革。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將“以生為本”這一理念融入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制作,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完成高效的學習。但有部分教師對“雙減”實施缺乏一定的重視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仍舊容易出現一些“重理論,輕實踐”的實際教學引導問題,或者是只重視作業的減負,而忽視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1]。再加上還有部分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思維的束縛,在開展課堂教學和課后服務時較為片面,沒有為學生的長期成長考慮,也缺乏和學生間的良好溝通。
二、“雙減”背景下建構小學語文生長型課堂的策略
(一)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
建構生長型課堂,就是要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選擇符合學生學習興趣,并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課堂教學,幫助引導學生的情感和智慧。教師可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激發感悟。或者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音頻、視頻創設沉浸式情境,或者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思考。在學習故事類型的課文時,教師可讓學生選擇角色進行故事內容表演,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來達到共情人物、加深課文理解的目的。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盤古開天地》為例,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分段朗讀,感受一下盤古剛剛醒來時的感覺,同時可以讓學生講述一下自己睡醒后的第一感受,觸動學生的情智[1]。接著讓學生繼續朗讀剩下的課文段落,并使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分成小組來模擬盤古開天地時的行為和動作,深刻感受盤古開天地的過程,感受中國神話的魅力之處。
(二)設置懸念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構生長型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教師要讓學生對教材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課堂上和自己及其他同學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以便得到更加深刻的文本感悟體驗。在生長型課堂中,教學前的導入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個環節教師把握好了,就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針對學生的特點設置懸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去進行課文文本學習,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仍舊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為例,在學習這篇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如果一個豆莢放在你們面前,你覺得它的里面會有幾粒豆子呢?”“大家覺得豆莢里的豆如果擁有了生命,那他們的遭遇會是一樣的嗎?”通過充滿懸念的問題,讓學生將自己的注意力被問題吸引,并積極開展思考,主動閱讀課文并找出問題的答案[2]。通過設置懸念引導學生參與課文閱讀思考,激發他們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為日后的成長打下基礎,這就是建構成長型課堂的意義所在。
(三)培養優秀的師資隊伍
教師既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生長型課堂建構的推動者,因此在生長型課堂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師資的培養,要培養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并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首先要重視教師師德的培養,不僅是要關注教師課堂上的表現,更要關注教師課堂下的表現。除了教學能力外,教師的言行舉止、思想品德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其次,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擴大知識儲備量, 注重培養人文情懷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教師通過對學科、世界、自己的詮釋,來加深學生對自己的理解,讓他們的知識儲備更加深厚,更有遠大的抱負。最后教師應該具備發展的眼光。因為生長型課堂重視的是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只是當下的成績和表現。在建構生長型課堂時,教師必須要有發展的未來眼光,重視激發學生成長的潛能,關注他們的終身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國家、民族的希望。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全局視野,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和其他學科進行聯合,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語文綜合知識學習,為未來無限成長創造更多的可能。
三、結語
在“雙減”背景下,要想落實減負增效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學就需要作出相應的改革創新。而建構生長型課堂既可以幫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讓學生享受到“以生為本”的成長型課堂,教師則是這個課堂的指導者。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應該根據教學實踐情況和學生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應用在課堂之中。如常見的情境教學法,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吸引他們主動進行自主探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與此同時,在“雙減”背景下,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師德修養,為學生的成長樹立良好的榜樣,為他們建構需要的生長型課堂。
參考文獻
[1]杜曉艷.減負增效視角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19,8(37):103-104.
[2]馬文娟“.雙減”背景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J].語文課內外,2021(3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