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摘要: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小學數學建設的核心,對于數學學習思維的發展而言,更應該體現出其課程教學結構的完整性。針對于小學數學啟蒙教學,對各知識點思維內容以及學習特點進行分析。滿足加減法運算、周長、圖形面積單位運算等等知識內容,基于數學模式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也為數學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面對數學知識學習內容,加強傳統融合多媒體及語文學習共贏,體現出目前數學教學的多樣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綜合能力
引言
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的核心是體現出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針對數學知識學習狀況,對學生的學習階段特點進行分析,了解其學習特征,也為后續數學知識的認知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充分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對小學數學這一門學科產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為學生日后初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一)深受應試教育影響,過于看重考試成績
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家長大多依據考試成績來判斷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片面的評價方式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無論死記硬背,還是題海戰術,都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更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會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與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阻礙素質教學的推進。
(二))教師過度依賴數學課件
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更為注重數學教學中知識的生成過程,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信息化課堂中,教師完全忽視了這一點,存在過度依賴數學課件的問題,沒有結合學生真實的數學學習現狀來設計教學過程,僅僅是把數學書本知識搬到數學課件中。這樣不僅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讓數學教學過程顯得更加枯燥與單一。同時,教師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致使學生處于機械式的數學學習狀態中,根本無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知識探究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
二、運用數學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策略
(一)延伸教學內容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想要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延伸和補充教學內容。一方面,數學這一門學科本身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其他學科不同,它沒有那么直白簡潔,而是需要知識的鋪墊和邏輯的轉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能夠將目前所學的知識與先前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框架。另一方面,從教學內容上來看,小學數學知識比較枯燥,即使是現在許多教師開始使用多媒體教學或視頻導入等方式,也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延伸教學內容,將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學,減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恐懼感,消除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疏離感和陌生感,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愿意進行數學學習,教師需要通過對教學模式的改變來刺激學生.單一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讓教師更加熟練地進行備課、講課,但對學生而言是十分枯燥的.尤其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已經經過了五年相同模式的數學學習,會更加感受到數學課堂的無趣,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利用身邊的現有資源,對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比如說,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形式,將不同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應用過程,轉化為學生實際可以看到的動畫變化過程.在進行動畫展示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還能受到動畫劇情的沖擊,感受到課堂的新穎和吸引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更加高效的理解和學習,從而打好數學基礎,為日后的學習提供便利.
(三)豐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面臨當前嚴峻的小學數學教學形式,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改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增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和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可以通過開展情景化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有效融入數學學習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參與度,使得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認識和了解小學數學的理論知識和題目解答能力。通過優化和創造解決問題的教學情景,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相互結合,幫助學生真正地走入課本和課堂之中。同時,除了設立相應的教學情景,還應科學設計教學容量,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和溝通平臺,通過討論等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樹立起正確的學科學習思維。此外通過討論和合作形式的學習方式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問題探究,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且能夠在問題的解決和認識過程中,感受到小學數學學習的魅力和快樂,逐漸了解和認識小學數學的學習奧義和重要作用。
(四)注重傳統數學課堂和信息化數學課堂的融合
首先,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教師注重傳統數學課堂和信息化數學課堂的深度融合。一些教師存在過度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而另一部分教師卻存在抵觸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這種極端化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要學會正確衡量傳統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的優勢與劣勢。只有把傳統數學課堂和信息化數學課堂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夠在維持傳統嚴謹數學課堂的情況下進一步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與生動性,進而構建真正民主與和諧的數學課堂。其次,教師一定要實現數學網絡資源的理想化配置,要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數學網絡教學資源,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可探究性、趣味性,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構建數學知識體系,擁有一定的數學素養與思維能力,為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在運用網絡資源開展數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來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而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與建議,在雙方溝通、交流之后,以此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夠真正展現出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打破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讓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滲透進課堂之中,以此來促進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更好地開展.
參考文獻:
[1]王海軍.簡析數學課堂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10):87.
[2]李建武.小學數學課堂中多樣教學的策略探討[J].科幻畫報,2020(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