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英
摘要:區域游戲是在幼兒園內部某一區域中開展的游戲活動,如美術區域游戲、建構區域游戲等。幼兒園區域的設置需契合幼兒探索與認知客觀世界的需求,豐富多樣的區域游戲可以幫助幼兒逐步建立起對社會、生活環境與客觀事物的認知體系,促成幼兒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發展綜合能力。將區域游戲應用于幼兒教學中符合“課程游戲化”理念的核心觀點,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詳細分析了幼兒教育中開展區域游戲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區域游戲;策略
引言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區域游戲是幼兒開展自我學習、探究、發展及完善的重要活動。在輕松、和諧的活動環境中,在豐富多樣的活動內容下,幼兒身心愉悅,可以更加專心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應重視對區域游戲活動的有效組織與開展,為幼兒創設優質的學習、成長氛圍,為幼兒的學習與成長打好基礎。
1幼兒園區域游戲的開展現狀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引導下,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更加注重引導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在強調幼兒主體的同時,以幼兒的成長特征為依據、以幼兒的成長需求為方向,使幼兒在參與游戲、與伙伴的交流和互動中,收獲不同水平上相應的成長。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些幼兒教師雖然能意識到區域活動對幼兒身心成長的重要引領作用,但仍未掌握區域活動教育指引的精髓,不能根據各個班級幼兒不同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區域布置調整,不能根據幼兒的活動需求進行活動材料的選擇和投放,甚至不能制定規范的游戲規則,不能完整介紹每個區域主題的玩法……以至于區域活動在一些幼兒園的創設和開展中還是比較形式化,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幼兒教育價值,因此需要相關政策支持,更需要幼兒教師提起重視,并不斷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1]。
2在幼兒教育中開展區域游戲的策略
2.1突顯幼兒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愉悅教學氛圍
幼兒園雖然不像小學一般分為具體的學科與課程,但其教學活動之間各有側重并相輔相成。如針對幼兒道德品質的教學以規則意識、行為準則為核心;語言教學以培養的幼兒前書寫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主。若想發揮幼兒教育的作用,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便需要突出幼兒在教學活動內的主體地位,以區域游戲為載體,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例如,在“小腳丫”美術區域游戲中,為促成幼兒對色彩、自身身體部位的感知,教師可以在教室墻壁上粘貼不同大小的“腳丫”圖片,使幼兒對腳掌、腳指的形狀產生初步的認知。接下來,教師為幼兒提供白紙、顏料等材料,請幼兒脫下鞋子用腳丫蘸取自己喜愛的顏色并印在白紙上。完成后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深入創作,如在小腳丫上畫上眼睛、鼻子、嘴巴,為小腳丫穿“裙子”等。此種基于區域游戲的教學活動氛圍活躍、自主性強,可以培養幼兒的色彩觀念與創造能力[2]。
2.2樹立“以人為本”理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開發學生潛能,圍繞學生的需求及發展需要來制訂教學策略。所以,在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更加關注材料投放、游戲設計等,重視幼兒的游戲體驗,尊重幼兒的需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來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第一,以幼兒實際情況為依據,對游戲區域所具備的功能進行科學劃分。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身體特點、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設計和劃分游戲區域。例如,在小班游戲活動區域劃分中,教師可以設置手工區、繪畫區、益智區等;在大班游戲活動區域劃分中,教師可以設置表演區、語言區、探究區等。第二,重視區域游戲材料投放的針對性和多樣性。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區域游戲的重要工具,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探究能力,所以教師應重視對材料的精心選擇與投放。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實用性,綜合考慮各種材料的優缺點,再進行材料的選擇和投放。第三,結合幼兒實際情況關注幼兒游戲體驗。區域游戲中包括眾多集體游戲項目,所以在設計游戲形式時,教師要注重與幼兒實際情況的聯系,以提升游戲活動的實效性。對于集體游戲項目,教師可以分配游戲合作小組,鼓勵幼兒積極配合,貢獻自己的力量來完成小組的游戲任務。在合作完成游戲項目的過程中,幼兒會逐漸敞開自己的心扉,積極與同伴合作。在幼兒完成集體游戲項目的過程中,教師要在一旁悉心指導,時刻關注幼兒參與游戲的狀態,保證幼兒在開展游戲過程中的安全,同時及時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使幼兒獲得積極的游戲體驗,進而激發幼兒的游戲熱情[3]。
2.3進行科學的游戲介入
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更加注重對幼兒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培養,但并不是說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師在認真觀察、以及與幼兒的積極互動中,及時發現區域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并以適當的方式進行適時介入,從而在消除問題、保持幼兒游戲活動連續性和完整性的同時,助力區域游戲活動高質量開展,切實推進幼兒身心全面成長。例如,美美非常喜歡畫畫,一連三天的自主區域游戲選擇都是“美工區”,為了讓幼兒可以更全面地成長,在第四天的自主游戲選擇開始之前,老師特意跟美美說:“今天角色扮演區,王老師特別投放了艾莎公主的裙子和魔法手杖喲?!币越柚∨⒍枷矚g的艾莎公主角色轉移美美對美術的“執著”,切實引導幼兒嘗試新型游戲內容,收獲更全面性的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而在某次以遵守交通規則為主題的角色扮演活動中,老師發現開始的時候幾名“小交警”特別稱職,會專心地指揮交通,還會攙扶扮演“老奶奶”“老爺爺”的幼兒過馬路,整體交通狀況井然有序??蓻]過多一會兒,這幾個小交警就被“穿越火線”游戲吸引走了,以至于“開小汽車”的、“騎自行車”的幼兒都亂成一團,誰也不遵守交規,誰都想先過馬路。老師馬上走過去跟幾個小交警說:“請問你們是交警嗎?那邊的交通亂成一鍋粥了,還有兩輛小汽車撞到一起了,你們快去看看吧!”借助語言的介入引導,把小交警拉回游戲崗位,并在保證區域游戲順利進行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幼兒的責任意識[4]。
結語
區域游戲是幼兒園開展教學的載體之一。為充分發揮區域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教師需要以幼兒為活動主體,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活動與創作材料。同時,發揮區域游戲的教學功能,開展有趣、多樣的教學活動,如表演區域游戲、自然區域游戲、閱讀區域游戲等。最后,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師幼交互與精準指導,教師以協助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活動過程,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并發散思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曉霞.幼兒園區域游戲指導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07):152.
[2]郭宗民.幼兒區域游戲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181.
[3]蘭梅霞.區域游戲 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J].新課程(綜合版),2019(04):123.
[4]吳金鑫.幼兒園戶外區域游戲活動的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18(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