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晨曦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初中語文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以及綜合能力的鍛煉已經成為更為重要的教學任務。本文就此探討了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策略,以期有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單元教學;核心素養
引言:所謂單元教學,就是以一個單元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單位,從整體出發,以一篇或兩篇帶動整個單元教學,把各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教學整體。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應用單元主題教學的策略來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整體教學,從碎片化教學走向系統化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指導學生學習與掌握語文學習方法。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語文作為當前學校教育環境下最基礎的學科之一,不僅承擔著學科知識教學的任務,還是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象征。尤其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語文學科更是關系到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素質教育的理念逐步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之后,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一方面,教師需要不斷創新課堂教學的模式、手段和方式方法,從而使教學的重點能夠向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方面轉變,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而與之相對應的,初中學生在面對學習要求以及教師教學課堂的這種轉變時,也必須要讓自己能夠隨之轉變學習的態度、看法和習慣,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從而體現出新教學理念的實際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整體趨勢之下,教師群體可能存在教學理念無法及時更新以及由于教學能力不足而無法將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加以應用等問題。而學生群體的問題則在于需要短時間內實現自身學習方法、習慣以及態度等方面的轉變,同時迅速具備自主教學模式所要求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對于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是很大的挑戰。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的策略
(一)用大單元教學思維代替單篇教學思維
傳統的單篇教學,教師站在一篇文章的角度,重難點介紹的設置可能從作家介紹,到篇章結構,再到寫作手法、品詞析句、情感主旨等,樣樣不落,教師最擔心的是某個知識點在教學中被忽視,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得到充分的練習,力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課文中涵蓋的所有知識點一一掌握。這樣面面俱到的講法,會占用大量的教學時間,而且站在教師力求全面的角度考慮,很容易以教師的預設過多覆蓋學生的學情,以教師過多的講解擠占學生的自我學習生成。故而一段時間以來,教育界已經出現了對單篇教學的批判之聲。大單元教學則有別于單篇教學的面面俱到,它以單元為教學單位,站在整個單元的高度進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把握。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握好單元目標和單篇目標之間的關系:應該在單元內所有教學過程中,共同達成單元目標。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單元目標中寫道:“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語言,體會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我們可以根據課文的實際,將這個單元目標進行拆解。《春》這篇文章我們重點品味、練習比喻在寫景類文章中的表達效果。而《濟南的冬天》一課,則側重于擬人修辭。重點針對《春》中對野花、春雨的描寫以及結尾處贊春部分描繪春景的經典比喻句,《濟南的冬天》中關于小搖籃、害羞的薄雪等的擬人句,我們引領學生細致品味這些經典的寫景句,體會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以及它們的好處。結合兩課課后分別針對比喻和比擬的知識鏈接,我們帶領學生由知識到感受,透徹地學習兩種修辭手法。兩課各有側重又相互補充,共同達成單元目標。大單元教學思維,還體現在以群文閱讀的思路對同類課文的整合上。例如,在講《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時,教師可以思鄉懷人主題為關聯點,群文閱讀《天凈沙·秋思》《夜雨寄北》《黃鶴樓》《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幾首詩詞,讓學生對思鄉懷人類的詩詞的特點認識得更加深刻,能更加系統地掌握思鄉懷人類古詩詞的賞析方法。
(二)開展自主探究式主題教學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主題和內容,教師可以在課件中給出簡單的知識框架的思維導圖,然后結合思維導圖來進一步細化知識,并且在每一部分的知識內容中附加講解的微課視頻以及學習任務、測試題目等。而這樣的教學方式需要智慧課堂的支持。在智慧課堂環境下,教師可以直接將制作好的教學課件發送給學生,學生在接收課件之后,由教師科學劃分小組,然后進行小組模式下的自主學習。每個小組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進度來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以及重點學習的知識內容。而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既要分工合作完成部分基礎內容的理解和學習,也需要開展集體討論、分享和分析,將各自學習的成果進行整合總結,共同討論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形成完整的自主學習過程。在完成各小組內的分工式自主學習之后,教師需要組織整體的分享活動,讓每個小組將自主學習的成果以正式講課的方式進行展示,既讓其他學生和教師了解本小組自主學習的過程,也發揮能力鍛煉的作用,鍛煉各小組成員表達的自信與能力。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效果、保證學習正確率的關鍵環節。這種形式的教學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也能夠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溝通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實現初中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因此,這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不僅是單元主題教學模式的最好載體,同時也是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三)注意板塊間的整合
對于單元內的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等各板塊,教師不要單獨教學,應找到它們之間的關聯,這樣可以使各板塊內容彼此成為很好的引導和延伸的教學素材。讀寫結合可以很好地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閱讀課文的范例作用。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至愛親情,閱讀文章提供的都是家庭故事,它們或深情,或幸福,或充滿生活情趣。特別是《散步》一課,故事情節雖曲折,但條理卻十分清晰,其中需要大量的敘述性語言做轉換和鋪墊。而第二單元的寫作要求學生學會記事,這就需要學生能用敘述性語言把事情寫清楚,《散步》就是很好的范本。我們可以在學習《散步》一文后,讓學生仿照這種條理清晰的敘事方式進行寫作。除了讀寫結合,教師還可以把仿寫與單元的成文寫作進行整合。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春》《濟南的冬天》是非常好的寫景類片段的仿寫對象。第一單元的寫作只要求學生能夠寫真話、抒真情,此時我們引導學生在文章中加入之前寫過的寫景類片段,使景物起到一點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這樣,作文就會立刻增色不少。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學重新提出了單元教學,如何以單元教學為支點進行語文教學成為當前階段初中語文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篇教學的不足。采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能將語文的知識點和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建構語文思維和系統地學習語文知識,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形成交互上升關系。
參考文獻:
[1]馬穎穎.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單元教學思考與實踐[D].魯東大學,2017.
[2]魏小敏.初中語文主題單元教學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7.
[3]徐培.人教版初中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