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職業人才培育工作開展時,不僅需突出人才的職業技能培訓訓練,同時需要突出對人才的人文藝術熏陶引領。在中職院校進行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時,為保證人才輸出的質量,院校將音樂欣賞課作為抓手,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在針對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改革時,教師可嘗試以下教學創新對策:改變教學理念,突出以人為本思想;圍繞學情,篩選優秀的音樂作品;基于教材,創設體驗式學習場景;微課剖析,引導學生多視角欣賞;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品鑒音樂文化底蘊等。本文就中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有效性路徑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中職院校;音樂欣賞課;高效課堂
引言:中職院校開展音樂藝術育人時,為培養學生的音樂人文素養,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品鑒能力,教師應當契合中職學生的興趣喜好,以及音樂藝術的多樣化訴求,為學生建構多樣化的音樂欣賞學習模式,發揮出音樂欣賞課程的育人潛在價值,推動中職辦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一、中職音樂欣賞課教育必要性
在中職院校開展藝術課程時,為保證音樂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必須對其工作起到一定的重視,不可由于忽視音樂欣賞課的教育價值,進而采取老舊的教學模式,并占用音樂欣賞課時,影響到學生音樂課程的學習效果,阻礙學生人文藝術素養的提升[1]。
中職學生在青春叛逆期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高品質、有內涵、有文化底蘊的音樂作品進行滋養,實現對學生心靈意識的浸潤,進而撫平學生躁動的思想,消除學生內心的功利主義,并形成平和的學習成長心態。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與學習中不驕不躁,心平氣和地面對學習與生活的問題,體現出中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程的教育現實價值與意義。
二、中職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創新路徑
(一)改變教學理念,突出以人為本思想
在中職院校音樂課程教學工作開展階段,為保證中職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全面落實以人為本教育思想,圍繞學生的音樂學習訴求,為學生建構全新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教師的音樂課程教學理念,對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產生直接影響,若教師秉持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忽視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主體性,采取單一枯燥的理論說教,則無法很好調動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音樂學習熱情逐漸消散。為有效規避該問題的出現,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階段,教師可引進新的教育理念,創新音樂欣賞課教學模式,為學生建構全新的音樂欣賞學習環境,有效提升中職學生音樂課程綜合學習水平。
(二)圍繞學情,篩選優秀的音樂作品
鑒于中職學生個性成長的特殊性,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階段,教師應當圍繞學情,篩選優秀的音樂作品,進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訴求,有效提升中職學生音樂欣賞課程學習質量與效果。如學生喜愛潮流的流行音樂,在實際音樂欣賞教學時,教師可篩選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并將其與古典音樂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對流行音樂進行賞析,不斷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調動學生音樂課程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2]。
例如,為培養學生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引領學生的世界觀,教師可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訴求,篩選合適的音樂教學素材,如《茉莉花》《命運交響曲》等,挖掘出音樂欣賞課程教育的潛在價值。
(三)基于教材,創設體驗式學習場景
筆者認為,中職學生進行音樂欣賞課程學習時,學生的主觀學習體驗感知,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音樂欣賞學習效果。若學生的音樂欣賞主觀體驗較差,且自我感知較為淺層,則無法很好調動學生的主觀思維意識,導致學生音樂欣賞課程學習的效果一般。
鑒于此,為有效挖掘出音樂欣賞課程的育人潛在價值,教師應當基于教材內容,合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學生建體驗式學習場景,使得學生可全身心沉浸其中,在音樂旋律、精美圖片、影視畫面的融合下,快速調動學生的音樂欣賞學習積極性與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當中,基于教師指導的視角,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品味,不斷增強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體驗,促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思想共鳴、文化共鳴,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逐漸實現體驗式教學策略實施的預期目標[3]。
(四)微課剖析,引導學生多視角欣賞
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賞析視角,直接影響到學生音樂欣賞課程學習的質量與效果。若學生僅從單一的視角,對音樂作曲、作詞、意象等進行欣賞,則無法品鑒到音樂作品的更多藝術魅力。鑒于中職學生思維意識、認知范疇、知識儲備的約束,給學生的音樂欣賞造成一定阻礙。
為此,在具體教學改革創新過程中,教師可制作精美的音樂微課視頻,對音樂作品進行多視角地講解,進而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多維度欣賞,如音樂的創作背景、音樂的思想訴求、音樂的旋律特點、音樂建構的意象世界等。在妙趣橫生的音樂微課講解視頻中,有效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拓展學生的音樂思維視野與精神世界,啟發學生的音樂天賦,為學生今后的音樂課程內容學習鋪墊基石。
例如,《十送紅軍》《映山紅》等歌曲教學時,為引導中職學生對紅色革命文化進行學習。在音樂欣賞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制作精美的微課視頻,促使學生從多個視角入手,對紅色革命歌曲進行解析,發現歌曲的革命精神與文化內涵,保證學生音樂課程內容學習的質量與效果。
(五)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汲取音樂內涵
筆者認為,在實際中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程教學創新階段,音樂教師可基于文化自信的視域入手,對音樂教學課程進行合理改革創新,為學生建構沉浸式文化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主動汲取音樂文化內涵,保證學生音樂欣賞學習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例如,教師以音樂作品《我和我的祖國》《歌唱祖國》《黃河大合唱》等,曲目為教學對象,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蘊進行汲取,并深入理解相關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使得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升華,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心與民族認同感,實現中職音樂藝術育人的預期工作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文中論述了中職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改革路徑,以說明中職音樂欣賞課程的育人潛在價值開發的可行性,基于教學模式的改革優化,使得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有效性得到不斷提升。為促進中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形成高尚的文化品鑒能力,則需要以音樂欣賞課為載體,促使學生進行由表及里的欣賞品鑒,不斷提升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與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肖海秀.中職音樂欣賞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21(32):113-114.
[2]劉霞.淺談在中職院校音樂欣賞課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J].北方音樂,2020(18):164-165.
[3]劉萍.基于審美能力提高的中職“音樂欣賞”課教學策略分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0):132-133+139.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改一般項目“以聲樂和器樂欣賞為導向的<中職音樂欣賞>課程改革與實踐----以北海職業學院中職校為例”(立項編號:2020YJY52)。
作者簡介:姓名:黃進慣(1962年005月28日)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廣西德保縣,學歷:在職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