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成
摘要: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保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之上,教授學生學習的思維和方法,讓學生更深一層的理解學習的真諦。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啟發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同樣遇到了很多的阻礙。本文主要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探究啟發式物理教學的幾種重要方法,旨在通過這些方法將啟發式教學與物理教學緊密的融合起來,從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愛學;學會;素質教育;物理教學
初中物理新教材在編寫方面體現了一個“新”字,有時代感;對學生而言,難度降低、拓寬了知識面。針對新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把培養學生“愛學”、“學會”和“會學”作為教學目標。如果學生真能“愛學”和“學會”,自然就可以“會學”。啟發學生愛學,關鍵是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使學生對物理學習呈現強烈的興趣和迫切的求知欲,課堂教學形成一種使學生興奮的氣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一、通過觀察和實驗啟發學生愛學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課,教學中應多讓學生觀察生動有趣的實驗和多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使學生受到感染,激發起學習興趣,以致于急于尋根問底,啟發教學一般在引入新課和探索物理規律時常常用到。如當講到能量守恒定律時,可以做以下實驗:用繩子把一鐵鎖懸掛起來,把鐵鎖拿近一同學的鼻子,穩定后松手,要求學生的頭不要動,其余同學深思:當鐵球擺回來時會傷害同學的鼻子嗎?實驗的結果無可辯駁地給出了否定回答。
二、通過趣聞逸事啟發學生愛學
教師通過介紹趣聞逸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認識,可以說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愉快教學。如在講“浮力的大小”一課時以一個有趣的故事引入:據說是兩千多年前希臘國王有一頂漂亮的王冠,他要求學者阿基米德在不破壞王冠的前提下,鑒定王冠是否摻假。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了很久而沒有結果。一天,他垮進盛滿水的浴缸洗澡時,看見浴缸里的水向外溢,他忽然想到:物體浸在液體里的體積,不就是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嗎?隨后他設計了實驗,解決了王冠的鑒定問題。這樣,學生必然能以積極態度傾聽教師的授課。
三、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激勵學生愛學
借助多媒體技術,以生動、形象、鮮明的視聽效果,通過做課件模擬再現一些物理過程,通過交互式的方法,將難以說明的問題階梯化,擺到學生面前。在這樣更具啟發性的氛圍中,讓他們具體運用自己的視覺、聽覺,更有效地運用形象思維,情趣橫溢地的形成物理情景的全面認識。現代化教學手段視聽結合、形象生動,容易形成一種熱烈的氣氛,是啟發學生愛學,調動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一種很好方法。
四、通過問題啟發學生愛學
在啟發式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教師在物理課堂上進行的啟發式教學的主要途徑仍然是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與學生共同探討。它通過激發或強化學習動機,調動思考的積極性。如何在問題中貫徹啟發性原則,真正做到“啟而得法”,還要注意:
1、提出問題要有明確的指向性。問題要有指向性,也就是要有針對性。如在講“光的折射”一節時,教師讓學生觀察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處看似折斷的現象之后,提問:“大家看到的這是什么現象?”這個問題是想激起學生的思考,以便探求新知識。但是,由于所提的問題本來就是這節課要解決的新問題,針對性不強,學生思維的起點和方向無法定位,問題也就起不到啟發的作用。但如果把問題改成“大家以前了解過哪些光的簡單現象?”(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能不能用前面學過的知識來解釋剛才我們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不能)這樣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出“折射”這一新概念。
2、提出的問題要有階梯性。如在學習“焦耳定律”時,教師先演示了分別放在銅絲和電爐絲上火柴被點燃的實驗后,立即提出:“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這樣的問題提得沒有什么階梯性,無形中提高了問題的難度,致使學生難以回答。把它改成幾個小問題提出來:“為什么火柴能被點燃?”“為什么電爐絲上的火柴先點燃?”“為什么通電后過一段時間火柴才被點燃?”,這樣知識的內在聯系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組成問題的階梯,創設一個個的矛盾,激起一個個思維的浪花,實現一個個求知欲望的滿足,使學生觀察和思維積極而有序地進行。
3、提出的問題要有靈活性。當遇到學生回答的問題不準確或不正確時,切不可把學生的發言一棍子打死,更不可當堂諷刺、挖苦學生,而應該因勢利導,逐漸將學生向正確的方向上引導。這就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洞察事物的本領,有隨機應變駕馭教學的能力。如在學習“照相機”一節時,可引導學生觀察物體在遠大于2f與大于f小于2f處所成的像,問:“物體在大于2f處所成的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學生的回答卻是放大的倒立的實像。明明是縮小的實像,為什么回答成放大的像?原來學生把遠大于2f與大于2f的像進行比較,認為像放大了。問題發現以后,教師首先充分肯定了學生觀察得很仔細,連像的微小變化都注意到了,進而指出我們所說的像是放大或縮小是與物相比較的,最后使學生的錯誤認識得以更正。如果教師不善于因勢利導,采取全盤否定的態度,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方法引導啟發學生會學
啟發學生會學,要從學習物理的方法上、習慣上加以指導和引導,讓學生親自觀察、親自實驗、討論分析、獨立學習有關資料,主動自我矯正學習方法,從而把握獲取物理知識的本領和能力,如果說愛學是學習的準備狀態和必要條件,那么會學則是學好物理的實驗過程和充要條件。
1、通過誘導和訓練,啟發學生觀察和實驗。觀察和實驗是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為了使學生會學,教師切忌越俎代庖,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在不懈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在觀察時,教師應啟發學生“觀察什么”和“觀察結果如何”。在實驗時,教師應從實驗原理、器材選擇、步驟安排、分析數據、總結歸納實驗結果等方面進行點撥和指導,努力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實驗。
2、過程分析,啟發學生學會分析和歸納。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可啟發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總結歸納,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正確思路和思考方法。討論的方法在啟發式教學中運用得很多,它包括全班討論、大組發言、小組討論,有時也可進行適當的辯論。
總之,在中學物理課堂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既能激發和不斷提高學生興趣,保證課堂效率,又能在學習方法上給予學生以指導,讓他們初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段新.激發興趣授予方法——通過物理教學來提高差生科學素質的體會[J].物理教師,1998(9).
[2]周立平.談談啟發性原則[J].物理教師,1992(6).
[3]曹喜.啟發式教學與思維品質培養[J].湖北教育,1998(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