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鷗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技術已經在各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初中生物教學方法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不斷的創新提升,在當前教學過程中加入了微課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對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響。文章基于微課展開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探討。
關鍵詞:微課;初中;生物;高效課堂
前言:相對我們初中生來說,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教學,微課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并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單一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們的學習過程變的更加民主、輕松與和諧,讓初中生的內在潛力得到了更好地開發,更有助于實現分層教學,提高學生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老師們的教學壓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減輕,老師在為學生們講解某些難點知識時不用再為學生們反復的講解,為學生節省了更多的學習時間,讓課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運用微課,逐步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生物學科中隱藏著許多抽象的知識與內容,雖然初中生物教材大量加入了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如果單憑教師的語言的講述是難以將知識內涵傳遞給學生,學生要真正地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識還是比較的困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微課的教學形式,可以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將生物知識抽象的、難以理解的部分用生動直觀的動態視頻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識內容,在理解的前提下再進行記憶,這樣就可以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個人能力,課堂的教學質量都能有所提升。
例如,以《細菌的結構》教學為例。本次課程的重難點內容在于細菌的結構特征及營養方式和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兩個方面。因此,教師在設計這堂微課時,首先從學生的形象思維入手,從學生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的特點出發,直接導入課題,然后運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展示細菌的圖片聚焦細菌的結構特征進行講解。教師在教學前提前搜集有關細菌、動植物細胞的圖片和細菌的營養方式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然后在視頻中展示“細菌、動植物細胞圖片”引導學生比較三者的不同處,一步步將“細菌、動植物細胞的結構不同”的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突破“細菌的結構”這個重點問題,緊接著加入“細菌的營養方式”視頻,突破“細菌的營養方式”這個重點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學生認知難度。
二、運用微課開展分層教學,提升實際教學效果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由于個性的差異,對于生物的學習過程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所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們進行這對性教學,讓學生們能夠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更加高效的學習知識。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為學生們進行針對性教學,讓們各層次的學生們都能得到最為合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共同進步與發展,同時讓初中生物教學效率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例如,在老師們在教學《細胞的生活》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們個性的不同以及學生們對于知識理解的差異,造成學生們學習效果也有所不同,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種教學模式無法保證學生們共同進步,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們進行分層教學,同時靈活運用微課進行教學,讓每個人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學,并且學生們的學習效果都能有所提升。
三、運用微課,逐步改善預習效果
要想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深入了解知識的內容,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預習。而傳統預習中學生無法抓住重點,這就加大了學生預習的難度,降低了學生的預習效果,使學生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進行預習,而且往往無法達到既定的預習效果。很多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采取瀏覽的方式進行敷衍。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微課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制定微課內容,在微課中提出相關的問題,并將重點內容以思維導圖或者圖像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深入進行預習,這樣學生就能夠有一定的方法進行預習,這對改善學生的預習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教學“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時候,由于這節知識主要涉及基因遺傳,且相關概念比較復雜,學生預習起來比較困難,而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制作動物繁衍的視頻,通過將宏觀知識和微觀知識進行結合,向學生展示整個關鍵知識,從而讓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所學知識,以便學生進行深入思想,讓學生能夠快速融入其中。
四、借助微課開展演示實驗,培育學生綜合素養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一旦遇到學習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時,注意力往往容易渙散,提不起太高興趣。而生物是一門需要通過實驗來揭示事物本質的學科,倘若學生的學習過于消極,對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極為不利。若教師將微課引入教學活動之中,借助微課對生物實驗進行展示,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以此在其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激素調節”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借助微課對生物實驗進行演示。上課前,教師先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利用微課視頻播放含有甲狀腺素的飼料所喂養的蝌蚪,與沒有含甲狀腺素的飼料所養的蝌蚪進行實驗對比。觀看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視頻中自行找出相關的結論,提升其探究興趣。隨后,教師再引入本節課當中有關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胰島素等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對人體中的激素有個初步的認知。當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述結束后,將甲狀腺喂養蝌蚪的試驗進行重新播放,學生再次觀看視頻時便恍然大悟,懂得了試驗中設置對照組的重要作用,也知道了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對人體發育和代謝的重要性,使其生物學科素養逐漸形成。從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通過微課使學生獲取生物知識的效率有著明顯提升,也為學生應用生物知識在生活中詮釋生命現象與生命規律鋪平道路。
五、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應對微課在教學中的價值有正確認知,并能借助微課在教學中的優勢,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能力的培養,提升其學習成效,更要敢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所帶來的禁錮,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創新及優化教學形式,將學生求知欲與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點燃其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進而為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興忠.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思[J].科技資訊,2020,18(28):44-46.
[2]肖靜.淺談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98.
[3]汪蓉芳.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