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畫作為藝術教育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它順應了藝術教育的發展潮流,在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性方面,不斷地進行著改革。本文從油畫專業的長期發展出發,從自身的實際工作經歷出發,簡單介紹了當前美術教育的幾點基本需求,以當前的藝術教育為切入點,以當前的藝術教育為切入點,對當前的油畫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歸納和歸納,并就如何進行了相應的改進。通過對當前藝術教育中油畫教學的研究,可以為我國當前的油畫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油畫專業的素質。
關鍵詞:美術教育;油畫教學;教學改革
前言
明代晚期油畫進入中國以后,對中國近代藝術學和藝術教育學都有很大的影響。油畫具有系統、科學的油畫方法,是當前美術教學的一個主要環節,它是當前美術教學的一個主要環節。油畫是一種具有技巧性、藝術性和審美性的綜合素質的綜合素質,它在提高大學生的油畫技能、審美素養和創造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和促進作用。油畫教學不僅為油畫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和發展的空間,更是對油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案等產生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需求是當前我國油畫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大學教師要適應當代藝術教育的需要,不斷地進行個性化的創作。
1.油畫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油畫藝術的單一培養方式已不適合當今的藝術教育。由于當今的時代,隨著視覺媒體的多樣化,表現的形式也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形式[1]。雖說這是一門專業的油畫課,不過這門課的目的并不在于傳授油畫技巧,更多的在于通過油畫的學習,來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藝術表達的技能,讓他們可以用藝術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真實世界。因此,要從傳統的油畫教育中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基本的實習能力訓練,與時俱進,把握學科發展的最新趨勢,適時地制訂新的課程和課程,為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美術專業的人才。
2.油畫藝術在現代藝術教育中的基本要求
2.1視覺媒介多元化
在當今市場經濟日益繁榮的今天,美術教學逐漸擺脫了“為藝術而學”的傳統思維,注重從現實需要出發,以更好地為大生產服務的應用性專業的學生。在市場經濟領域,利用物理、化學等技術所制造的大量金屬、無機非金屬、有機高分子等物質,對藝術創作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同時,油畫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主要環節,也應該關注藝術產業發展的需要,順應行業發展潮流,注重培養實用人才,注重藝術教育領域中的各種藝術教育實踐中涉及到的最新的視覺媒介元素,及時總結媒介技術及性質和功能訴求等方面的特征,注重油畫教學創新,夯實油畫學者多樣化的視覺媒介的表現能力。它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油畫技能,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水平,為以后的工作創造有利條件[2]。
2.2藝術領域的跨越
在市場經濟的驅動下,藝術品的創新更是把突破藝術界限作為產品包裝、設計、宣傳和創新的一種主要途徑。同時,在美術教育中,還應加強對藝術的綜合開發,并在課程的設計上進行了改革。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學油畫的教學更加應該突破以往單一的油畫色彩、技法、表現形式的限制,而是要突破原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充分掌握現代藝術特點,加強新技術、新事物的實踐學習,不斷增強有滑學者的思想認知和空間創造性。
2.3創新意識的培育
改革是當今社會的重大課題,是國家、企業乃至個體提高能力、促進個體發展的核心。大學藝術教學日益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它既可以創造性地運用藝術素材和技術手段,也可以通過自身的藝術知識和藝術技巧,對自己的職業理念、工作模式、甚至是企業經營的實踐。油畫具有其自身的理論知識、技術技巧、表現效果以及其特殊的應用范圍,因而,不論是旨在訓練其油畫知識和技巧,讓其形成自己的思想和風格,為其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亦或是為提高其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及未來的專業運用及職業發展,都必須在更大程度上加強創造力,也就是要讓其具備創造精神、創造精神、創造精神、創造創造的環境。
3.油畫在現代藝術教育中的幾個問題
3.1教育改革中的社會化服務導向的滯后
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逐漸建立了“學院派”的教學體系,它的培養目標清晰,教學內容系統化,教學方案規范化,從而達到規模化培養的目的。近幾年,我國大學藝術專業的招生范圍不斷擴張,許多大學生抱著“興趣與職業”的心態選擇了藝術院校,然而,由于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也促使了油畫教育從為社會提供服務的轉變。但相對于當前市場條件下藝術教育提倡的多元化視覺媒介多元化、突破藝術邊界、培育創造力等方面,藝術教學特別是油畫教學轉型非常緩慢,導致了教學方法傳統、教學內容陳舊,沒有達到突破藝術邊界和培養創新能力的要求。
3.2引入新思想、新技術的不足
從產業實際出發,引入新理念新技術,是與藝術教學大環境相匹配,符合藝術教學的發展潮流。目前,我國的油畫教育存在著主觀上的“為社會服務”型的教育觀念,不重視提高畢業生的擇優就業,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從客觀上講,大學的油畫家大多是從高等院校的油畫家中走出來的。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制約,他們對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新要求等方面的認識不足,未能及時引進新材料、新資訊,使其在新課程中不斷地進行創新;另外,由于他們對包裝設計、造型等領域的觀念、觀念和方法的認識不夠透徹,因此,他們的油畫創作水平受到很大的制約。就像一名油畫老師所說,他很明白“跨領域”的重要,但是他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經驗,在面對這種情況時,總是會感到束手無策。
3.3創新能力和教學方法簡單
創意是我國油畫教學自古就堅持的一個宗旨,而目前在美術教育中,大學生的創造力訓練更加注重“藝術創新”和“應用創新”相結合的發展,這就意味著,在創作中,學生不僅要有創作的表現,而且要有獨立的個性,還要有豐富的油畫實踐經驗,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3]。目前,我國大學美術院校的美術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創造力,但其教學的內容卻是以美術創作為主線,以設置創作主題,激發創作靈感,使其創造性地運用油畫創作理念和技法表達個人的審美理念和情感觀念,進而形成個人的油畫創作風格和特色。這種教學方式過于簡單化,很容易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模仿、沿襲一些傳統的創意觀念和做法,難以真正形成自己的藝術人格,而且,如果老師們對學生的創造力沒有足夠的重視,很有可能會削弱對他們的創造力的培養,而這明顯不利于他們今后的美術職業發展。
4.油畫在現代藝術教育中的改革對策
4.1構建以社會化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
教學大綱是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規劃的總綱。目前,我國油畫教學中出現了“以社會為中心”的教學變革,其根源是由于教師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計劃,沒有利用教學計劃促進油畫教學的轉變。有關藝術學領域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積極倡導和扶持油畫專業的教學模式,從單純的藝術教育轉向面向時代的教育,打破藝術邊界、融合多元文化、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更新材料、技法、作品內容構想等教學內容,立足當下實際,方言藝術發展,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同時,藝術教育機構也可以邀請油畫專家、油畫業界專家對油畫教學進行研究,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修正,最后確定油畫教學計劃是否能與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相適應。
4.2突破課程界限,開展一體化的教育活動
打破油畫的界限,是促進大學生在油畫中進行藝術創作、運用和創作的一種重大嘗試。目前,我國大學油畫教育面臨著新理念、新技術引進的問題,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自身的專業背景、工作環境和教學水平。教學機構要將油畫教學計劃進行分解,分知識模塊和實操性項目,在教學中吧新材料、新技術及新理念進行打造和包裝。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大學還可以邀請企業、企業的設計、創作人員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專題講座和課程教學。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克服油畫專業背景、工作環境、教學水平等缺陷,又可實現跨國別和整體化的油畫創作。
4.3通過各種形式的比賽來提高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當代油畫中,“創新”體現在“藝術創造”與“實用”兩個層面上,這是當代“美術”與“實用”相結合的時代潮流。面對目前美術教育中創造性思維的單一問題,大學美術教育必須堅持傳統的創造性思維方式,通過各種形式的比賽來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4]。近年來,我國各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公益組織都在為大學生開展各種比賽,其中包括了油畫、油畫、創意、創意、創意等,還可以在大華杯等大賽中,讓學生們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藝術觀念和情緒。利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形式,促進大學生運用油畫、油畫等藝術創作的創作技巧。通過競賽來提高油畫的教學趣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和創造精神。
4.4強化實訓與理論課的聯系
強化對美術體裁的研究,加深對美術體裁的認識,加深對美術體裁形成的深層歷史成因,使學員對美術的創造和風格的形成有系統的理論認識。在了解了美術發展的歷程以后,就必須回歸到現實的教育中去,把自己的理論和經驗轉變成現實的美術創造。在實際教學中,增加了講授的比例,結合藝術史的相關知識,介紹一些藝術創造的實例,使學員了解到這種新的藝術思想是如何在藝術的發展中進行的。通過對專業的理論與實際的教學,可以讓學員對專業的知識進行全面而又系統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使學員從單純的技術層面上去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技能,進而加深對美術創造的實際應用的價值與意義的認識。要使理論性的課程與實踐性的結合緊密,以藝術性的理論來引導藝術性的實踐性,從而加深對藝術學的認識。
4.5傳統文化和多元文化并舉
4.5.1藝術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效應
傳統教育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精華,是展示我們國家文化的獨特魅力,樹立我們的民族自信心。特別是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傳統的藝術教育形式單一、兼容性差,急需進行創意的藝術設計,使多種藝術文化內涵相結合,拓寬藝術教育的發展空間[5]。文化是從生命中誕生的,它可以在發展中呈現出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它可以為藝術教育的發展帶來親和力、趣味性的文化內涵,從而提高藝術教育的質量與質量。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引進中國傳統文化,既是教學改革、教學方法轉變、豐富教學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和審美文化底蘊的需要。
4.5.2多元化文化擴展教育模式
美術在其性質上屬于一種屬于文化范疇,是一種表現多種文明的媒介,所以,在這種文化語境下,美術擴展教學必須要將其與人文環境相結合,以體現其獨特的審美情趣。當代藝術教育提倡包容,而多元化的藝術教學正是順應這種需要的,它從藝術的最高層次出發,重視繼承和運用多種傳統的藝術形式,與藝術教學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多樣的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繼承是藝術教學改革發展的根本和先決條件。在藝術基礎上,采用多種不同的文化戰略,把傳統的藝術教育與藝術結合起來,不僅可以使藝術得到更好的繼承,而且還可以充分發揮當地的優勢,創造出一種人文環境,從而提高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拓寬藝術知識的認識,并將其應用到藝術的學習中,從而提高自己的藝術學習的綜合和實踐性。文化教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能加深對美術研究、美術內涵的理解,又能促進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互動,促進美術教學的交流與融合。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各種文化習俗中了解到各種文化的差異,并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了解到各個民族的文化弱點和優勢。
由于跨民族間的相互溝通,藝術教育的相互學習與學習,使得藝術教育工作者與研究者更全面理性地認識到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進而加深認識,消除偏見,拓寬教育視野,開拓思維,用求同存異的觀念來促進藝術教育的發展。同時,由于多種文化具有動力性,它會在繼承與革新中產生新的內容,因此,美術教育要與時俱進,與時俱進,通過對各種藝術文化、教育觀念的全面剖析,取長補短,深化教育體制的變革,把美術教育的層次和教學方式推向更高的層面。
5.總結
藝術教育為油品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專業根基,對油品的多元化、藝術邊界的突破、創造力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課題。當前,我國大學油畫教學在深化教學變革的進程中,面對著以“社會服務”為主導的教學轉型滯后、新觀念和新技術引入不足、創新能力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迫切需要構建“社會服務”的教學模式,突破傳統思維,進行資源整合,不斷學習先進,通過新型的油畫創作比賽推動油畫學者的創造力,不斷推進優化教學改革。這是順應時代發展、順應我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順應藝術教育發展的趨勢,是提高學生藝術素質與就業能力的要求所在。
參考文獻
[1]李偉琴. 繪畫形式美學視域下的中國風景油畫圖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DOI:10.27137/d.cnki.ghusu.2019.000071.
[2]李娜娜. 當代美術教育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21.DOI:10.27149/d.cnki.ghdsu.2021.000349.
[3]劉曉慧. 高師本科美術教育中的美術史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
[4]劉大勇. 全國美展油畫作品的“中國經驗”研究(1949-2019)[D].東北師范大學,2020.DOI:10.27011/d.cnki.gdbsu.2020.000995.
[5]肖婧. 近代書畫專業人才的培養[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9.DOI:10.27751/d.cnki.gjxkj.2019.000155.
Fen Sunderi
(Hohhot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Academy of Fine Arts, Dongguan, 010051, Hohhot, Inner Mongolia,China)
作者信息:芬筍得日,男(1979.12—),蒙古族,籍貫 內蒙古通遼,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