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刃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使其能夠將地理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借此開展實驗和社會活動,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通過大力培養初中生的實踐力,教師可開展多元化教學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驗實踐活動過程,直接接觸地理知識相關的實物,產生真實的學習感受。基于此,本文結合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意義,結合初中地理教學現狀,探討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生;實踐力;培養路徑
從地理學科特點看,初中地理屬于綜合性學科,包含著多領域的知識、豐富的內容,具有極強的學科交叉、動態性特點。實踐能力,主要是指學生面對地理問題時的生理、心理表現,教師可借助課內或課外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地理知識,培養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培養初中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教師可將現實生活、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分析地理問題在生活中的體現,使其能客觀地認識自然或社會環境,鍛煉學生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時代下,地理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實踐能力體現了學生理解、運用地理知識的水平,通過結合地理實踐力培養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到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其合作探究、動手實踐能力。
一、初中地理學生實踐力培養情況
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時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核心素養,成為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但是,受限于教學理念、教育技術,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一)實踐教學理念有待增強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諸多初中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教學理念,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很難將實踐教學滲透到地理教學中。同時,相較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發展,部分教師更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測試成績,不能正確地認識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意義。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們很難將實踐教學放在重要地位,在實施地理教學活動時,多關注和追求教學進度。此外,對于部分地區的教師,因地域、教學資源的影響,教師不能及時提升個人專業素養,憑借個人轉變和優化教學活動,難以為學生打造更加高質量的地理實踐課堂。
(二)實踐教學資源有待完善
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學校領導的支持,并為師生配備相關的實踐教學條件,如物質條件、信息技術、環境條件等。但是,受限于教學資源配置、區域自然資源,部分學校很難提供大量的實踐教學資源或良好平臺,無法形成有效的地理實踐教學體系。盡管地理教師有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意愿,也會因缺乏相關的環境和條件,不能順利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三)實踐教學活動有待創新
實踐活動形式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心理、參與程度。若僅能采用單一的授課方式,教師很難展開教學內容,靈活地拓展課外地理知識。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部分教師直接按照傳統教學理念實施實踐教學,較少拓展課堂外的知識,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使其對課堂教學方式產生倦怠感。此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很難平衡好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的關系,只是按照實踐教學指標去開展教學活動,無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路徑
(一)演示地理現象,滲透地理實踐力
課堂是教學的第一陣地,為有效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教師首先應把握好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環境、教育技術和資源,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課堂內的實踐教學資源,深入地推動地理實踐教學活動。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往往存在一部分抽象性知識,學生很難單憑想象認識和理解知識。這時,教師應圍繞課型和教學內容設定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相關動手制作活動,通過制作地理事物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在這樣的活動環境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動手制作,幫助其積累豐富的地理實踐經驗,使其學會將地理知識運用于現實生活。例如,在講解“地球和地圖”這部分內容時,面對抽象的地球自轉現象,學生很難在腦海中形成對應的畫面,更無法將曲面的地球與平面的地圖結合起來。這時,教師可布置地理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們繪制世界地圖、中國地圖,使他們能夠將知識具體化,清晰認識地圖相關知識。然后,教師可播放多媒體動畫,直接地帶領學生觀看知識畫面,在學生產生初步認識后,教師可讓學生們動手制作,并將“經線”“緯線”“赤道”“北極”“南極”標記在實物上,結合動作制作內容認識、區分知識,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二)組織社團活動,參與實踐過程
為創新地理實踐力培養形式,教師應利用學生們對實踐地理的興趣,組建地理興趣小組,開展地理社團活動,引導學生們利用課外時間參與實踐活動,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在具體實施上,教師立足鄉土地理角度,結合校內的實踐資源、實踐教學設施,開展社團教學活動,讓學生嘗試去設計地理實驗活動,強化其地理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在地理實踐活動流程上,教師可設定社團活動主題,讓學生探究“地球是如何運動的?地球運動的原因是什么?海陸是如何變遷的?”地球運動、自轉、海陸運動可能受多種復雜因素影響,學生可一邊回憶知識點,一邊設計實驗活動。教師可提前準備泡沫、塑料、橡皮泥等材料,讓學生制作地球儀、地形模型,讓各個小組分別標記緯線、經線、南北極等,也可模擬板塊構造的運動情況,準備水、泡沫塊、吸管、實驗盒等道具,通過呼氣的方式,演示板塊運動的狀態。這樣,學生們能夠在活動中實踐和觀察,主動與同學交流和互動,形成較強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
(三)落實研學旅行,激活地理思維
在地理教學中,蘊藏著豐富的實踐內容,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參與實踐活動提供了有效條件。通過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教師可將地理學科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在研學活動中了解地區環境,不斷擴充知識儲備,進入地區水資源、氣候氣象部門參與調查、研究活動,激發其學習熱情,增強其對知識、地理現象的認識。要想完美地實現研學旅行,教師應根據學生探究欲、好奇心強的特點,依托旅行手段開展自然類的課外實踐活動。在講解“天氣和氣候”或其他地理知識后,教師可利用假期或周末時間,設定研學旅行方案,讓學生走進地理相關部門,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瀏覽相關工作環境和信息,使其在實踐中提升個人實踐能力。例如,我校利用周末和假期開展多種研學活動,2021年1月,組織去貴陽市青山污水處理廠和貴陽市水環境科普管進行研學;2021年10月,貴州省博物館研學;2022年3月貴陽市氣象局參觀研學;活動前,教師們提前踩好點,設計好活動路線和相關的地理問題,之后帶領同學們進行參觀研學,以4-6人為一小組,選出小組長,分工合作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將所看與所學聯系起來。開學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匯報,讓學生們意識到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激發學生們的地理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設計、開展趣味化的活動,給學生們帶來獨特的學習和活動體驗,使其學會站在地理角度分析自然現象。通過開展類似的研學旅行活動,教師可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鍛煉其實踐能力。
(四)開展實踐競賽,激發創造潛能
依托校內環境,教師可圍繞地理地圖學習、地球儀制制作相關內容,組織地理實踐競賽,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制作材料、地圖繪制內容,不僅可以繪制中國地圖,也可繪制路線平面圖、學校平面圖。在整個活動中,學生需要挑選繪制的測量工具、確定地圖繪制方向、計算地圖比例尺,也要合理取舍具體的事物。在學生動手繪制或制作而定過程中,能夠將腦海所想轉化為想象思維、空間思維,學會運用地圖語言去傳遞信息。在講解“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開展“地理模型、教具制作比賽”,讓學生去生活總搜集各種材料,自由地聯想和制作獨特的地理教具;也可在講解“大洲大洋”這部分內容后,開展“畫地成圖,胸懷天下”地畫比賽,讓學生們自由聯想,將地圖繪制在地面上,展現出豐富的繪畫作品;也可開展“中國版圖、世界地圖繪圖比賽”,讓學生利用課外或閑暇時間去設計縮小版本的地圖,讓學生根據個人喜好,運用不同的畫筆及顏色繪制。通過開展各種類型的校內競賽活動,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地理學習的獨特魅力,鼓勵學生發揮個人想象力、創造力去設計,并給予其一定的獎勵。這樣,學生可實踐創造中理解地理知識、愛上地理學科,獲得地理實踐的自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初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影響著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發展、學習興趣和社會生活能力。因此,教師應正確認識實踐力培養的意義,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組織社團活動、落實研學旅行、開展校內競賽等方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地理知識,激發其對地理學習、實踐的熱情,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個人實踐能力,培養其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敬國.以"實踐"之力,增地理教學之效——發展初中生地理實踐力的課堂設計探索[J].亞太教育,2020(14):2.
[2]鄭玉成.地理實踐力培養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19(31):1.
[3]繆輝輝.初中地理教學中發展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18(4):3.
[4]陳世琴.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探索[J].名師在線,2018(36):2.
[5]陳光媛.淺析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J].電子樂園,2018(2):1.
[6]孫兵.初中地理教學中發展學生地理實踐力的策略[J].新智慧,20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