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紅
摘要:在初中教育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也是教學重點之一,尤其是基于初中生正處于較為叛逆的青春期階段,法治觀念也較為淡薄,為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提升其道德修養,并引導學生能夠在生活實際中運用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教師需要科學創造和利用生活情景使得道德與法治課堂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需要充分了解生活時事和初中生常常會面對的實際狀況,適當引入相應情景,促使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本知識的同時能夠掌握一些應對突發狀況和考驗的技巧。本文將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和生活情景的獨特優勢,對教師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具體科學地應用生活情景進行詳細地方法性分析,為進一步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質量提升學生學科修養提供有利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情景;應用策略
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情況,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有待改進和加強的方面,教師在具體教學和舉例時不應單單依照課本或者依賴與自身的所見所聞,需要進一步了解學生情況,用學生能夠理解和有所感悟的生活實例創造一些生活情景,使得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更具效果,課堂質量也會有所提升,為此,教師就可以先從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開始,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情景演練,并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時刻注重將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情景教學效果,從而培養出一代有教養、有社會公德心以及法治觀念的青少年。
一、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大部分的理論知識來源于生活,在總結概括的基礎之上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知識體系。與其他學科相比,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指導作用更為明顯,有助于為學生的社會實踐以及知識學習提供更多的依據,不斷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開始結合生活情境的應用要求,積極調整學科教學模式以及手段,始終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讓學生能夠在感知情境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收獲。
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生活情境的應用時,學生能夠在感知生活情境的過程中,結合個人的生活經驗進行自主發散及想象,對所學習的學科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及認知,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其次,有助于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為了確保自身所創設的生活情境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多教師會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及學習興趣。著眼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情境,讓學生能夠自主感知、大膽體驗。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越來越高,教師成為了學生的良師益友,師生實現了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最后,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傳統一刀切以及黑板板書式的教育教學模式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非常枯燥及乏味,教育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嚴重束縛了學科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相比之下,生活情境教學則有助于突破這一現實困境,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及吸引力。學生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自由安排好個人學習及生活,教學質量、學習質量都有明顯的提升。
二、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1.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合作學習情景演練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掌握初中生的階段性性格和愛好特點,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貯備和基本的溝通表達能力,但缺少綜合運用知識和合作探究學習的訓練,而對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生活情景教學時,教師不能一味地為學生創造情景,讓學生被動地學習,而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學會主動分享相關經歷、創造情景,使得學生的能力能在課堂學習中真正得到鍛煉。其次,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能夠探究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或者課堂教學案例,單純地讓學生認識時事和相關案例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通過生活情景創造來讓學生深入探究學習,能在情景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收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鼓勵學生學會角色扮演,增強情景教學效果
將生活情景帶入課堂,除了典型的情景教學創造情景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幫助學生建立模擬場景的嘗試,讓學生角色扮演,身臨其境的去嘗試。生活情景的應用最主要的是讓學生提高課堂體驗感和認識到所學知識是有實際用處并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就可從提高學生在生活情景教學中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入手,進一步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例如,教師可讓學生利用生活情景進行角色扮演等,在增強學生對所學例子和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是從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力等多個方面提升自我。最重要的是,步入初中的學生自我意識都較為強烈,較為枯燥或者被動接受的事物很難使得他們提起興趣,而生活情景塑造和角色扮演則可以使得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有趣和生動。教師在設定主題和選取短劇時,也可以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想象和發展空間,讓學生思考如果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相似的狀況會怎么做。培養學生自覺參與課堂和配合教師教學設計的意識,使得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夠設身處地的為所扮演的角色著想,在面臨選擇或者人生困境時哪一種做法才是正確的,并借此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熟練運用所學知識。
3.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教師應該安排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情景做到統一,引導學生參與生活情景的社會實踐工作,真正實現生活情景的教學性,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理論聯系實際是應用生活情景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關鍵,教師需要從課本知識取材,并從生活中找出相似和相符的案例或者情景讓學生帶入所學知識思考,同時生活情景的創造也不能單單只停留在幾張圖片或者文字性描寫的知識,需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地參與一些實踐性學習,為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創造一定的條件,多種實踐活動需要貼近學生生活,選在一些學生常接觸的場地。例如,公園或者街道等,所進行的實踐活動也需要符合學生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情景塑造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整體質量影響甚大,基于當前社會發展和對于公民道德品質修養要求的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要求也需進一步提高,教師不應局限于課本內容教學,需要進一步結合生活實際情景,打造真情景化課堂,讓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之感,在學習相關案例和分享經歷時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在課堂學習中升華思想,從多種方面提升自己,并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能夠在實際生活踐行所學道理和理想觀念。
參考文獻:
[1]孫祝海.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應用[J].學苑教育,2019,(24).19.
[2]肖育迪.淺談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