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高職院校對于舞蹈的教育重點應當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基礎知識為主,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基礎知識,能為舞蹈編創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現今社會,人們的欣賞水平不斷提高,對于舞蹈的審美需求也愈發多樣,這對舞蹈編創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學任務也要隨之調整創新。高職舞蹈教育要注意從實際需求入手,提高學生的舞蹈編創能力,根據舞蹈編創與教學創新的發展現狀,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舞蹈編創能力? 教學創新? 應用技巧
中圖分類號:J7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9-0146-03
高職舞蹈編創與教學創新的發展總體表現為學生個體的差異化、教學課程體系不完善、教學模式缺乏創新。針對這些現狀,高職院校想要提高學生的舞蹈編創能力,首先要加強學生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樂感能力、鼓勵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其次,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最后提出一些高職舞蹈編創能力提高與教學創新的應用技巧。
一、高職舞蹈編創與教學創新的發展現狀
(一)學生個體差異性較大
高職院校的學生最大特點就是生源差異性大,因為學生來自不同地方,其自身的舞蹈素質水平各不相同,受到的藝術教育水平也不一樣。有些學生受過專業的訓練,具有一定的基礎,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但還有一些學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舞蹈訓練,舞蹈基礎較弱。由于學生個體的專業水平、基礎、技能技巧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化,改善教學方式。
(二)培養體系不完善
高職院校舞蹈專業主要是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新時代舞蹈人才,綜合素質指的是自己具有舞蹈編創能力和舞蹈表演技能,也具備一定的舞蹈表演經驗,還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文化水平。但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普遍特征就是學生的文化知識較為欠缺,理論知識不豐富,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只專注于專業技能的培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文化水平的培養提高,沒有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專業技能訓練進行科學對接,同時也忽略了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學生缺乏創造力,舞蹈編創水平就會難以提高。
(三)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創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目前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教學時仍然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多為“言傳身教”,偏好模仿學習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改革。舞蹈訓練方式也較為單一,具有較強的目的性,致使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難以對教學內容吸收理解。舞蹈編創課程教學也是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創造力,導致學生的編創能力偏低。
而且由于學生個體能力的差異性,加上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會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具有基礎的學生會認為教學內容知識量少、進度太慢。另一個極端則是:缺乏基礎或基礎較弱的學生認為教學進度太快,教學內容知識量太多。教師在這種情況會陷入兩難境地,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狀態會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導致課程教學崩盤情況出現。
二、提高高校舞蹈編創能力的策略
(一)加強舞蹈基本功的訓練
舞蹈的基本功對于一名專業舞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關乎舞蹈人員的未來發展潛力和發展方向。具有扎實基本功的舞蹈人員,能夠通過舞蹈動作的表演傳達出舞蹈的美感和情感,具有強大表現力,能讓觀眾通過欣賞演員的舞蹈表演,體會到舞蹈的獨特魅力。扎實的基本功能夠強化舞蹈人員的表現力,是舞蹈編創能力的核心基礎,是舞蹈編創的靈感來源。想要提高舞蹈編創能力,那么學生基本功的堅持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很多舞蹈編創的創意就是在基本功的訓練上創作出來的。高職院校應該督促學生堅持日常基本功訓練,確保學生擁有扎實的基本功。
(二)舞蹈與音樂相結合練習
在舞蹈練習當中,不僅要重視舞蹈本身的練習,還要注意對音樂的練習。音樂和舞蹈是相輔相成的,很多優秀的舞蹈作品都離不開優秀音樂的加持。如果舞蹈人員對音樂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初級階段,那么該舞蹈人員就會失去對其有益的音樂養分,舞蹈水平也會很難提高。通過對音樂的練習,能夠提高舞蹈人員的節奏感和動作表現力,還能夠強化自身的舞蹈編創能力。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排課時,應該注重除舞蹈之外的課程,打造一個舞蹈為主,相關課程為輔的教學體系,確保學生綜合發展。
(三)注重生活實踐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那么作為藝術門類的一種,舞蹈藝術也同樣適用于這句話。舞蹈與生活的距離特別近,生活中也處處都有舞蹈表演的身影,劇院舞臺上的舞蹈表演,小區樓下的廣場舞,這些都是舞蹈。很多舞蹈作品的靈感來源也都是生活中的事件,通過對事件的改編、處理,再運用藝術處理手法,將其搬上舞臺,讓更多的觀眾看見。所以,想要提高自身的舞蹈編創能力,就要注重生活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舞蹈編創能力。如果缺乏對生活的關注,其創作水平就難以得到提高。高職院校在舞蹈教學中,應當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深入生活,切身體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獲取靈感,編創出優秀的舞蹈作品。
(四)善于思考,勇于創新
善于思考,勇于創新是提升舞蹈編創能力的支撐點。在進行舞蹈編創時,要善于發現舞蹈元素,并加以利用,積極進行創新,不僅要賦予其舞蹈意義,還要將其充分吸收。創新工作,是舞蹈藝術長久發展的動力,如果失去創新,舞蹈最終會被時代淘汰出局。高職院校要注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還要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舞蹈編創能力。舞蹈編創過程中,編創人員不僅要將音樂和舞蹈進行有機結合,還要善于思考,不僅思考整體的舞蹈編創工作,還要細化到舞蹈編創時每一個動作、姿勢、情感,與他人積極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形成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
三、教學創新的應用重點
(一)注重學生實際需求
學生是整個舞蹈教育的主體,教師為引導者。首先,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教育主體,在進行舞蹈教育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并以此為教學內容的切入點。其次,需要高職院校做好對學生的實際需求調查研究工作,具體包括:學生最感興趣的舞蹈知識、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學生希望自己接受到什么樣的知識教育等。最后,高職院校將調查結果匯總統一,對教育內容進行改革創新,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作用,教師可以加強自身與學生的交流,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以此對教學內容作補充,讓教學知識能夠被學生充分吸收。
(二)創新教育模式
當前大背景下的舞蹈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舞蹈教學模式亟需做出改變,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性,制定相關策略,多樣化發展舞蹈教學方法,減少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的壓力。首先,傳統的“言傳身教”方法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創新發展,可以脫離原有的傳統課堂,選擇一些具有舞蹈氛圍的地方,如大劇院的舞臺、學校的禮堂、體育館等,在這些地方進行舞蹈教學。這些地方能夠有效改善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陌生的地點教學能夠激發學生舞蹈編創的靈感。然后,可以利用現代信息傳播技術,將一些舞蹈動作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集中式講解,分開式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類,精準教學,讓所有學生都能跟上課堂進度。
(三)教學內容要跟隨時代發展
舞蹈教學內容應該順應時代發展主題,緊跟時尚潮流,順應大眾的需求。首先,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團隊要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對舞蹈教學內容進行全新的規劃與整理,在此基礎上,制度教學方針策略。其次,舞蹈教學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不能本末倒置,無條件順從大眾的需求,尤其是舞蹈編創教學,不能一味迎合大眾的審美需求,忽略自身的編創思考。最后,教師在實際舞蹈教學時,要注意其教學內容是否能夠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確保教學內容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在教學中具有話題性,讓舞蹈教學跟上潮流發展,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舞蹈編創能力。
四、高職舞蹈編創能力提高與教學創新的應用技巧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
眾所周知,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擁有了興趣,就代表學生對學習有了熱情和耐心。而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對所學習的課程擁有興趣能夠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快速地消化教學內容,讓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推動力,因此,在實際的舞蹈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在舞蹈編創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建立一個自由輕松的環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編創中,激發學生的編創靈感。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有獎競爭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深度享受課堂氛圍。最后,教師的教學方式應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編創活動。
(二)鼓勵學生對經典動作進行模仿
在舞蹈編創中,模仿是重要的學習環節,是舞蹈編創的重要支撐點。學生最初的舞蹈編創活動就是從模仿舞蹈經典動作開始的。學生對經典動作模仿,不僅僅是模仿動作,還有動作中包含的情緒、情感等。學生在模仿動作時,能夠更加了解動作背后的內涵,產生自己的理解,而正是這份理解讓其有了模仿基礎后,能夠發揮自己的想法、創造力、想象力,對動作進行重新編排和組合,形成編創活動。學生能在模仿中不斷成長,將模仿教學的教學成果應用到今后的舞蹈編創中,編創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優秀舞蹈作品。
(三)對舞蹈素材的積累
舞蹈素材是舞蹈編創必須具有的前提和條件,舞蹈素材可以是生活中的材料,也可以是舞蹈材料。因此,在實際舞蹈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積累,認真觀察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能夠將這些素材篩選、集中、提煉,最后加入到舞蹈編創中,增加舞蹈編創作品的深度和廣度,也讓舞蹈形象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收集不同的舞蹈資料,了解不同時代、不同地區舞蹈的差異性,能夠豐富學生自身的舞蹈理論知識,更加全面地認識舞蹈,為學生進行舞蹈編創提供豐富的知識背景,提高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四)增加舞蹈實踐活動
對于舞蹈編創這類創造性工作來說,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才能發現自身編創具有的問題,才能加以改正。只有不斷發現問題,改正問題,形成一個結構循環,才能提高學生的舞蹈編創能力。為了讓學生的編創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可以增加實踐活動的次數,豐富實踐活動內容,提高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
比如舉辦舞蹈編創大賽,鼓勵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對大賽設置名次和獎品,邀請專業老師充當評審,根據學生舞蹈編創作品的完成度、創新度、觀賞性、表現力與音樂的融合度、整體舞臺的風格等進行打分。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舉辦舞蹈編創網絡大賽,讓學生通過小組形式進行參加,上傳其編創的舞蹈作品至社交平臺上,再根據社交網絡上的用戶對其的看法,以及視頻的整體播放量進行評比,教師對綜合評分最高的學生給予獎勵。這些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編創靈感,還能優化團隊合作,增加團隊凝聚力,提高學生的編創能力。而這類實踐活動也能夠拉動師生距離,讓師生關系更進一步,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知識,能夠獲得實際教學效果。
(五)提高學生的舞蹈鑒賞水平
學生通過對優秀舞蹈作品的鑒賞,對該作品的結構體系和表現形式進行研究、分析、領悟,剖析作品的結構美和形式美,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能夠為自身的舞蹈編創觀點進行升華,豐富舞蹈知識,促進舞蹈表演的表現力。教師可以從線上和線下兩個方面進行,首先,教師可以組織線下舞蹈作品鑒賞活動,利用課堂播放優秀的舞蹈作品,再以小組形式進行鑒賞知識辯論,調動學生的熱情,加快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理解。最后,利用網絡讓學生自由選擇優秀舞蹈作品進行鑒賞,并寫下自己的鑒賞報告,和同學互相安利。雙管齊下,提高學生的舞蹈鑒賞水平。
五、結語
在當前審美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舞蹈教學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緊跟大眾的審美需求,提升自身編創能力。從學生角度出發,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創新教育模式。還要鼓勵學生參加舞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累素材,對素材中對經典動作進行模仿和鑒賞。高職院校還要發揮自身的教育作用,綜合提高學生的舞蹈編創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紫云.分析高職舞蹈創編能力提高與教學創新的應用技巧[J].青春歲月,2020(02):190-191.
[2]周曉慧,曹桂玲.舞蹈創編能力提高與教學創新策略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20):180.
[3]喬風.淺談中職舞蹈創編能力提高與教學創新的應用研究[A]//2019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9.
[4]李源.高職舞蹈創編能力提高與教學創新策略分析[J].戲劇之家,2019(24):196.
[5]許岳軍.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探討——評《創新性綜合類高校舞蹈教育教學論》[J].中國教育學刊,2020(07):137.
[6]羅珺.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探討[J].黃河之聲,2019(17):121.
[7]吳蘭.高師舞蹈編導教學的創新理念[J].藝術評鑒,2018(13).
[8]馬蓮.淺析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戲劇之家,2017(18):19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