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就修辭格原則、修辭格構建和修辭格運用三個方面探究修辭格在語文寫作中的個性運用。巧妙地掌握不同的程式,靈活地精準運用,既可以增強表達效果,又可以進行語言藝術的創新,充分展示語言魅力。
關鍵詞:修辭格;寫作;個性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6-0015-03
引? 言
修辭格也稱語格、辭格、辭式等,是為提高語言表達效果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結構、特定方法、特定功能,并為社會所公認、符合類聚系統要求的語言模式。它是修辭學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重要技巧和手段[1]。但修辭格公眾性較強,要提升其修辭效果,關鍵在于個性運用。
一、把握修辭格的三個原則
(一)重點性原則
《漢語修辭格大辭典》收錄修辭格達287種之多,而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熟練掌握使用效果好的修辭格。例如,“比喻”“比擬”“映襯”等常見修辭格的巧妙運用,能體現語境多、創作空間大的特點,修辭效果好[2]。又如,“請問您貴姓”“他是你的主心骨”“我討厭跟屁蟲”等,這里的“貴姓”“主心骨”“跟屁蟲”均為“特稱”。由此可見,“特稱”屬于一般性的語言習慣或普通的使用常識,但在寫作運用中既有個性又有特色。
(二)歸屬性原則
含義基本相同的修辭格,出于實用原則,應歸屬于某一修辭格,以避雜亂。也就是說,同一修辭格的不同類式不必再獨立立格。例如,明喻、暗喻、借喻、博喻、補喻、倒喻、對喻、否喻、合喻、詰喻、進喻、夸喻、擴喻、連喻、擬喻、拈喻、縮喻、擇喻等,都屬于比喻格的不同類式,應歸屬于比喻格,無須分得太細。
(三)功能性原則
修辭格有固定模式,表述方法既有固定模式,又有特定功能,實際運用精巧。固定模式只是修辭格的外殼,而更重要的在于基于特定格式,能提供大的創作空間,達到提高表達效果的功能。如比喻的格式為“本體+喻體”,有了固定模式就能創作出更具體、更形象的比喻句。可見,學習修辭格重點在于掌握功能性強的修辭格,其運用講究功能性。
二、修辭格探微
(一)基本類型
修辭格構成形式,可分為詞語、語句、意境和語篇4大基本類型。詞語類指對詞語作修辭化變異運用的修辭格,如同異、多飾、藏詞等。語句類指對語句作修辭化變異運用的修辭格,如倒裝、回文、排比等。意境類指通過意義作修辭化變異運用的修辭格,如比喻、夸張、借代等。語篇類指主要通過情節片段作修辭化變異運用的修辭格,如擬誤、牽帶、反射等。
(二)成分構成
修辭格有固定模式,如比喻中的“本體項”和“喻體項”,引用中的“映證項”等。修辭格有兩種構成形式:一是“A+B”式,由兩項構成,即“全引項+斷取項”,修辭格多數為“A+B”式;二是“A+A1+A2+……+
AN”式,由多項構成,即“起始項+排列項1+排列項2+……+排列項N”。
(三)結構形式
修辭格的結構可劃分為隱顯、正反、比照和編列四大基本形式。隱顯式指構成項呈隱含與顯現結構的修辭格,如藏詞之“顯殘項”與“隱全項”,即一隱一顯。正反式指構成項呈正態與反態結構的修辭格,如牽帶之“設擬項”與“反駁項”,即一正一反。比照式指構成項呈對比、映襯關系的修辭格,如鑲嵌之“原本項”與“鑲嵌項”,即在對比中強化了表達。編列式指構成項呈排列關系的修辭格,如類聚“同類項”間的關系,即為排列式疊加。
(四)實現途徑
修辭格的運用和修辭效果的產生,主要通過援引、音變、序變、形變和義變5種途徑實現。援引指通過援用、引用詞句的手段構建修辭形式,如引用。音變指通過諧音、語調等的變化構建修辭形式,如仿擬。序變指通過對詞句序位排列的變化構建修辭形式,如排比。形變指通過對詞句形體的變異構建修辭形式。義變指通過意義的設置構建修辭形式,如比擬。有的修辭格僅通過一種途徑,有的則通過多種途徑實現修辭運用。
三、例談修辭格的個性運用
(一)注重新穎運用
要想增強修辭格表達效果,關鍵在于以修辭格程式為基礎,致力于個性化的創新運用,也就是進行語言藝術創新[3]。
例一:趙靜此時的心緒,像煥哥下山垅那三畝采摘后的蓮池,沒頭沒粒,六神無主。
【解析】本句用比喻修辭格把“心緒”比作“蓮池,沒頭沒粒,六神無主”,拿“文本”內容作喻體,新穎、獨特、頗具個性。
例二:一聲脆響,一抹劇痛,朱如娟的豆莢爆裂,珍珠樣的豆粒,在紅木鋪就的地上打滾。我的目光就勢蹲下,一粒粒,小心翼翼地拾起。
【解析】本句用借代和比擬修辭格,將頗具特色的“豆莢”之借代和“目光蹲下”之比擬形成關系,突出“無中生有、無形有形”,修辭效果好。
(二)注重外部裝飾
運用修辭格句子講究外部裝飾新穎、妍麗、獨特,輔以膜襯、對比、補足、烘托等修辭格,使原本修辭效果好的修辭句的修辭效果越來越好,使原本修辭效果一般甚至平庸的修辭句的修辭效果提升。外飾句子或句群也運用修辭格,就可用好的修辭句去強化另一修辭句,增強修辭效果。
例一:用得著去喟嘆人情如紙張張薄嗎?我的矮屋是土墻,挺厚的,不必擔心被捅破。我的院子圍著的是籬笆,稀疏,透氣,我并不想攔住太多的什么。
【解析】本句單看“人情如紙張張薄”的比喻,修辭效果平平。后部分用新句子、句群為之映襯,增添了修辭效果。經過外飾——自然“人情如紙張張薄”的比喻,使閱讀直擊心靈。
例二:黃抵達哈哈哈的笑聲比瑜送的香包還重37克。果園情涌。熟透了的柿子一個個都想來個撲通。瑜抒情的手撫摸。柿子嘻嘻,作羞赧狀。
【解析】本句“黃抵達哈哈哈的笑聲比瑜送的香包還重37克”的擬實修辭效果不錯,后半部分以極富新穎性的比擬句群承接,修辭效果倍增。
(三)注重述構過程
修辭句運用述構方法,可以拓展空間,豐富形象,突出個性,強化表達。述構與外飾一樣,可以使原本修辭效果好的修辭句錦上添花,使原本修辭效果一般甚至平庸的修辭句的修辭效果更加出彩。述構過程也運用修辭格,以增強表達效果。
例一:至于別人看到沒看到,至于光亮感觸到沒感觸到,至于風絲兒愛撫到沒愛撫到,我都無所謂。我只是一粒小小的塵埃,只為我自己的存在而活。
【解析】本句“我只是一粒小小的塵埃”的修辭效果不錯,加之前后的述構,增強了修辭效果。
例二:你如果曉得兔死這個定律,你就不會趕盡殺絕,你就一定會留些兔子的殘余,哪怕頭把也好;或者你就改行,立馬改行,在煮狗的水未開之前,你就改行不當狗而當烏龜、蝙蝠、蝸牛什么的。
【解析】本句“兔死”是用了藏詞,但效果一般。后部分卻用氛圍性、特質性、感悟性之述構,增強了修辭效果。
(四)注重序變設置
句子中的詞語通過編列結構,把各類詞語通過序變途徑設置方式組合成一種多列項的特殊的非主謂句,用來記敘、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的修辭格,以簡約的詞或詞組的形象呈現。典型意象的設置,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序變設置采用的方式有初始項+列項+列加項。首次出現的語言單位——具有濃縮性和張力的名詞、名詞性詞組為初始項。初始項后具有濃縮性和張力的名詞、名詞性詞組為列加項。初始項和列加項至少需要3項。
第一序變設置方式:“名詞”序變設置。
例一:石頭。書。韻味的女人。林林總總的大千世界,我只要這一硬一軟、既硬又軟三樣。
【解析】本句“石頭”為初始項,“書”和“韻味的女人”為列加項。這樣,句子就顯得極具濃縮性、極具張力。
第二序變設置方式:“詞類活用”序變設置。
例二:強情的紅。熟透的黃。頗具勢利的紫。無緣無故的白。嗲聲嗲氣的藍。走進麗的臥室,我就這樣活生生叫色彩強奸。
【解析】本句“紅、黃、紫、白、藍”運用了詞類活用,將形容詞活用成名詞,如此構成場景描寫,極具濃縮性和張力。
(五)注重仿擬構建
句子中仿照現成的詞語、句子,置換或增減部分構成元素,臨時造出形式相同或相似的新詞語、新句子,或仿照某種腔調、格調等擬詞造句構篇體。仿擬適用性極強,尤其適用于幽默、俏皮、戲謔、調侃、諷刺等語境,且每每彰顯智慧,以增修辭效果,其構成為“原本項+模仿項”。被模仿的詞語、句子、篇體為原本項,基于原本項作模仿后的新的詞語、句子、篇體為模仿項。
第一構建模式:由模仿項聯想到原本項,自然產生聯想。
例一:是誰將河道結扎?夢里的我拿起炸藥包一截截攔河堤一個個電站的炸。夢中的上帝哈哈:彌天大德,彌天大德!
【解析】本句“彌天大德”為模仿項,后面隱含的“彌天大罪”為原本項。這樣仿擬原本項讓我們自然產生聯想,顯得幽默、風趣。
第二構建模式:把模仿項和原本項擺放在一起,增強修辭效果。
例二:我不會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不會將一個雞蛋切開來放在幾個籃子里。
【解析】本句“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為原本項,“將一個雞蛋切開來放在幾個籃子里”為模仿項。說慣了的詞,說慣了的話,只要換個說法,結合語境即興發揮,就會變得新穎、妙趣橫生,這樣才能顯出好的修辭效果。
(六)注重綜合運用
修辭格綜合運用是在句子、語段里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修辭格。綜合運用包含三種形式:一是兼用,即句中兼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修辭格;二是套用,即句中套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修辭格;三是連用,即在句中連用多個修辭格。修辭格綜合運用,聚合強化,能夠提升修辭效果。
例一:子夜突兀。突兀子夜。坐在子夜的門檻上,我正好靜思,冥想。
【解析】本句用連用、套用修辭格——“子夜突兀。突兀子夜”,既為序換,又為比擬,“子夜的門檻”為比喻。
例二:7年都過去了,可怨恨還在你心的院子中央茁壯著,你說你能牽得住幸福的手陽光得起來嗎?
【解析】本句用連用、兼用修辭格——“怨恨茁壯”“牽住幸福的手”,“幸福的手”為比擬,“心的院子中央”為比喻,“陽光”為借代。
結? 語
綜上所述,修辭格是修辭運用的特殊方法,有固定程式。學生只要掌握不同的程式并加以靈活運用,就可以增強表達效果,同時能創新語言藝術,讓語言充分展示個性魅力。
[參考文獻]
胡吉成.修辭與言語藝術[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
譚學純,濮侃,沈孟瓔.漢語修辭格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尉遲華.新編增廣修辭格例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中學寫作詞句個性化運用教學探究”(課題編號:2020XB07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鴻(1979.8-),男,福建建甌人,任教于福建省建甌市小橋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