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玉
摘要:習作單元是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個新的教學板塊,它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指引了新的教學方式,可以更系統、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習作教學。本文針對“習作單元教學策略”這個問題展開實踐研究,通過一線教師在實踐中得出經驗,總結方法。
關鍵詞:習作單元;教學策略;實踐研究
![]()
一、整合教學內容,從單元導語入手,打開習作單元的大門。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習作單元的編排以習作為出發點與立足點,聚焦習作。要上好習作單元,首先要理清習作單元的架構,找準教學重難點,明確每個教學板塊“教什么”、“怎么教”。習作單元的各個板塊安排都是有深意的,所以,在進行習作單元教學時要整合教學內容,構建各個教材版塊與習作之間的整體意識。讓上面各個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都為后面的習作服務,在教學時要抓住這個特點,教學時要層層遞進,對學生的習作指導也要層層推進,各教學環節相輔相成,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習作單元教學可以從單元導語入手,如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語,就是愛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老師可以以這句話拉開習作單元的序幕,引導學生,這個單元主要的任務不是學習其他的知識,而是以開發想象力為主。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來學習,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就知道了這個單元的學習目標是:感受想象的神奇,發揮想象寫一篇習作。
二、重視“精讀課文”教學,讓精讀課文成為習作的階梯
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教學方法跟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完全不同。學生學習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時,教師要向學生明確,本單元和其他單元的學習不一樣,不側重學習課文內容,而注重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內容。
如部編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本習作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會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本習作單元的最終要求是“寫一篇觀察作文”。為了更好地落實單元要素要完成單元目標,那就必須重視“精讀課文”的教學。并且把“精讀課文”教學當做習作的階梯,一步一步地通過“精讀課文”教學來實現習作單元的最終要求。在進行本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搭船的鳥》和《金色的草地》的教學時。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在《搭船的鳥》的教學中讓學會觀察并會仿寫動物的外貌和動物的動作描寫,上《搭船的鳥》這一課前,我會先提前一周布置任務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動物并明確要仔細觀察動物的外貌和動作。并在兩個課時的教學中主要完成兩個教學重點,重點一是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后,留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用比喻和擬人的方法仿寫一種動物的外貌。重點二是引導學生用動詞和擬人的修辭方法仿寫動物的動作描寫。
通過兩篇精讀課文的學習后,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觀察和初步會寫觀察到的動物和植物。那就離本習作單元的最終目標前進了好幾個臺階。
三、讓“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為單元習作添磚加瓦。
如果說精讀課文已經讓學生初步對單元習作有了基本材料,那“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就是工具和模具。
(一)落實“交流平臺”,進行方法概括
“交流平臺”以精讀課文為例,提煉出單元要點,對習作單元的習作方法進行了梳理和歸納。在學生學習時,要落實交流平臺的教學,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自由去討論、去發現,最終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去概括出該習作單元的寫作方法。習作方法掌握了,學生也就掌握了如何建構整個習作框架,那寫出來的習作就有了一定的架構。
(二)“初試身手”明法用法
“交流平臺”已經對習作的方法進行了方法概括,而“初試身手”就是明確習作方法并用上習作方法的階段。“初試身手”主要是提供片段練習或者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學生學習時,老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嘗試用剛學到的表達方法練習習作。經過在精讀課文學習時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習作練習,接著再讓學生趁熱打鐵,讓學生對這個單元的習作內容已經有充分的認識后,運用交流平臺所學的習作方法再來練習寫作。這樣,在最后的單元習作環節,學生已經有了材料、工具、模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習作框架,那完成習作單元的終極目標、寫好單元習作就大大降低了難度。
四、以“習作例文”為樣板間,引導學生創造自己的習作大廈。
習作單元的習作例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均配有旁注,還有富有啟發性的課后習題,便于學生仿寫。教師在教學時應多指導學生關注這些要素。在教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材第五單元精讀課文《一支鉛筆的夢想》和《尾巴它有一只貓》時,老師可引導學生學習旁注,讓學生在自己覺得神奇、想象力豐富的地方寫上批注。除此之外,習作單元例文的都貼近學生生活,課后習題對學生有啟發作用,這時可指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多表達自己的想法。批注加思想的碰撞,加上學習精讀課文時的鋪墊,學生的習作框架基本成型。
五、用“實踐活動”和“課外閱讀”夯實習作單元教學
上好習作單元,除了課堂上抓住教學重點,融會貫通,還要在課堂外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
在習作教學上,除了課堂上指導學生的習作,讓學生“走出去”,在實踐活動中去感受,以我手寫我心也很重要。比如“觀察”為語文要素的習作單元。可以讓學生自己回家后進行一些簡單的實踐性的觀察活動。比如我們赤溪鎮中心學校處于農村學校,很多孩子家里或者鄰居家里都有種菜,菜園子隨處可見,就可以布置觀察“菜園子”的實踐活動,或者“觀察綠豆發芽”、“觀察身邊的動物”等活動。
閱讀是提高習作能力的途徑,即使是習作單元也要鼓勵多閱讀,以讀帶寫。在上完精讀后,采取“1+X”的方法,就是在上一篇精讀課文時,可以進行課外閱讀擴展,推薦學生去讀幾篇相同主題的文章。這樣一來,學生腦海里的閱讀儲量多了,習作也更多儲備素材或參考例子。
六、挖掘寫作亮點,多元性評價促進寫作
指導好怎么習作很重要,但對小學生來說,經過老師、同學或自己的評價后修改自己的習作也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習作單元的教學,老師更要注重對學生習作的賞析評價,也要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意識,幫助學生反思、提升自己的習作能力。而單一的評價方式肯定不利于激發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可以通過多元性的評價來鼓勵學生。首先,可以整體評價和部分評價相結合。如部分學生整篇習作的整體水平很好,可以給予高評價。但一部分學生的習作整體水平不出彩,某些段落、句子甚至詞語寫得好的也可以給予正面評價。其次,除了教師本人給學生評改習作外,也可以舉行一些活動,讓學生自己當評委,給自己和自己同學的習作進行評價。在自評和對他人的評價中學生也能得到收獲與反思。
參考文獻:
[1]鄭咚咚.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夯實學生習作基礎——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教學策略淺析[J].語文新讀寫,2021(09):64-66.
[2]邢勝燕.小學中段語文習作單元教學策略研究[J].新作文,2021(30):79.
[3]吳子興.習作單元的編制特色及其對教學的導向——以部編本小學語文三年級教科書為例[J].教育觀察,2019,8(25):66-67.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19.25.034.
[4]喻銀華,傅登順.統編教材隨文練筆的編排特點和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21(18):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