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婷 陳彩虹
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平臺。但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往往只注重文本知識點,忽視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以至于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本研究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的閱讀課為例,進行批判性閱讀教學設計,旨在以批判性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批判性閱讀教學;批判性思維
作者簡介:張舒婷(1998.12-),女,福建漳州人,閩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陳彩虹(1977.07-),女,安徽安慶人,閩南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
一、引言
近年來,為順應時代發展,教育改革逐漸從“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受到人們的關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部分。批判性思維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思維品質的重要方面。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往往以教師的觀點和教材的內容為判斷事物的標準,缺乏主觀能動性以及批判精神。因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十分重要,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是當前高中英語教師面臨的新挑戰。本研究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中的課文“Is Exploring Spac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為例進行批判性閱讀教學設計,旨在為高中英語教師充分利用批判性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供教學啟示。
二、批判性閱讀
(一) 什么是批判性閱讀
什么是批判性閱讀,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認為批判性閱讀是一種閱讀活動,比如劉蘇華、石蘊玉認為批判性閱讀是一種高水平的閱讀活動。何強生等人認為批判性閱讀指讀者基于文本理解,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判斷讀物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對其作出評價的一種閱讀活動。也有學者認為,批判性閱讀是一種閱讀方式,比如唐光潔認為批判性閱讀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認知、理解、記憶與接受文本中蘊涵的信息時, 對文本進行綜合分析、提出疑問、辨別是非、反復推敲、進行篩選以及評價的一種閱讀方式。周易也持相同的觀點,他認為批判性閱讀是讀者運用閱讀策略對文本內容進行鑒別、欣賞、評價與思辨的一種閱讀方式。還有學者認為批判性閱讀是一種閱讀模式,比如Fauziya等人認為批判性閱讀是指對文本內容進行觀察、解釋、分析、總結和評價的一種閱讀模式 。張三香等人也持相同的觀點,他們認為批判性閱讀是讀者通過辨別事實與觀點,判斷與評價作者的寫作目的和觀點,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形成自己的觀點的一種閱讀模式。
通過對批判性閱讀的概念進行梳理,本研究中的批判性閱讀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一定的標準,分析、篩選和辨別文本內容,判斷和評價作者觀點,并形成自己的觀點的閱讀模式。由于批判性思維在學生智力發展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批判性思維已經成為教育界的熱點研究對象。
(二)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設計
當前,李瑞芳、劉偉、郭海云等對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進行了設計。批判性閱讀教學大致可分為三步:閱讀前、閱讀過程中和閱讀后。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批判性閱讀教學設計。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要在學生閱讀前、中、后的任務中結合批判性思維中的問題闡釋、理解、分析、比較、評價、推理和解釋等要素,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預測、提出并分析問題、給出評價以及對其進行解釋和論證等。可以采取閱讀圈(Reading Circles)教學模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在與同伴合作閱讀的過程中承擔不同的角色。閱讀圈活動是一種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使其享受閱讀的活動方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開展閱讀圈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閱讀熱情,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汲取知識、獲取快樂,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閱讀圈活動的角色包括:負責討論的小組長(discussion leader)、總結概括的人(summarizer)、生活連接者(life connector)、單詞大師(word master)、提煉語篇信息的人(passage person)、文化連接者(culture collector)。批判性閱讀同樣適用于單元整體教學。整體語言教學強調語言本身并不是孤立、零散的,應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高中英語教師在批判性閱讀教學模式建構過程中,應該注意將這一理念融入不同的教學環節之中。
本研究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采用批判性閱讀教學模式對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中的課文 “Is Exploring Spac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進行設計。這篇課文是議論文,論述了太空探索對人類的重大意義。其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圍繞太空探索是否浪費時間和金錢展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在語言能力上,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文章大意,將文章中的重點單詞和短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且對文本內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斷和分析;在思維品質上,通過對太空探索利弊的探究,學生能夠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學習能力上,通過批判性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批判性閱讀能力。
步驟一:閱讀前(Pre-reading)
開展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對閱讀文本有一定的認知,這是進行批判性閱讀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在進行批判性閱讀教學前,可以設計一些預習問題,加強學生對全文的了解,讓學生對整個單元的主題語境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結構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去開展批判性閱讀教學。教師在設計預習問題時要以掌握文章的大意為目的,設計一些反映文章主旨的問題。想要使批判性閱讀的優越性得到充分發揮,教師應在課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選擇科學的切入點,對學生提出更加明確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為學生的深入學習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上,教師先展示文本標題 “Is Exploring Spac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讓學生思考標題的意義,并預測文本內容。學生對標題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1.不應該浪費過多的人力物力去探索太空;2.應該在探索太空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然后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進行討論,表明這兩個結論中他們支持哪個,并給出理由。教師不直接說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而是提醒學生在進行閱讀時需要注意文章中所闡述的是哪一種觀點,是否與他們的觀點相符,如果不相符,是否會選擇接受這一觀點。在討論結束后,教師邀請幾名學生分析小組討論結果。這樣設計的意圖為:閱讀前讓學生對兩種觀點進行思考和討論,有利于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更好地理解文章。通過學生的生活經歷以及知識積累的過程來導入知識,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地吸引,讓學生更愿意對教學文本進行研究,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思維的活躍程度。
步驟二:閱讀中(While-reading)
Skimming環節:首先,讓學生快速閱讀文本,分析課文結構的特點。要求學生找出文章每一段的主旨句,并且給每一段起個小標題,總結出文章的核心內容。例如,第一段提出了大家對探索太空不同的看法,第二段到第四段論證了探索太空的有利之處,最后一段總結全文。通過分析,學生可以總結出全文的核心內容,畫出文章的思維導圖,更加清楚地了解文章脈絡。
Scanning環節:要求學生仔細尋讀文本,找出文章中的生僻詞和短語,讓學生通過課文語境線索猜測其意思。例如,第一段中有 “However, others feel this is a shallow view which fails to realize how exploring space helps us.” ,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which 引導的從句以及下文的論述來判斷 shallow 的意思。which引導的從句講述的是這會使他們無法真正認識到探索太空對我們的幫助,由這個從句和下文對探索太空有利之處的論述,可以得出,shallow 的意思為膚淺的。
Careful reading環節:要求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并且思考:1.文中哪些是事實,哪些是作者的觀點,它們是否有必要存在,它們對支撐全文起到什么作用?2.作者寫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作者說理是否充分,為什么這樣認為?這樣設計的意圖為:學生通過略讀和尋讀,對文本內容有一定的理解,然后通過細讀,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思考和判斷文本信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閱讀的實質是讀者與作者思維的博弈,閱讀過程中涉及作者的各種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讀者反對被動地接受和順從文本就是對文本的批判,批判源于發現問題、習慣質疑。首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觀察力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訓練學生掌握發散思維、自由聯想、批判思維等的具體方法。發散思維是多產觀點或答案的能力;自由聯想是學生融會貫通、自由反應并在事物間建立新奇的富有意義的聯系;批判思維的實質是反思和評估。
步驟三:閱讀后(Post-reading)
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進行討論,評價作者的觀點。在閱讀前留給學生思考的兩個問題是“作者的觀點是什么”“自己和作者的觀點是否一致”。通過對全文進行閱讀,可以回答第一個問題:作者的觀點是“探索太空不浪費時間和金錢”,也就是說,探索太空對人類有重大的意義。閱讀前持肯定態度的學生閱讀完文章后可能態度有所變化,而有些學生可能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學生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評價,從而形成他們對于太空探索這一話題的看法。討論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上臺分享小組討論的成果。這樣設計的意圖為:對比自己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對作者觀點進行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步驟四:總結和作業(Summary and Assignment)
教師對這次批判性閱讀課進行總結,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更加清楚明了。接著教師要求學生運用課文中的重點單詞和短語,就“太空探索是否浪費時間和金錢”這一話題寫一篇短文,梳理這節課所學內容并且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在教學時需對學生進行實時指導,除了要讓學生對文本有充分的理解外,還要鼓勵學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懂得預測、推理、質疑和評價,這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要有輕松愉悅的環境,消除學生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激發學生主動、活潑、進取等正能量。有了正能量發揮的磁場,學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閱讀中,從而有利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這樣設計的意圖為:學生通過批判性閱讀教學,對太空探索這一話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通過課后寫作,學生的批判性閱讀結果可以得到清晰的體現。
三、結語
批判性閱讀教學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上課前應該深入研讀文本,設計好批判性閱讀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提出質疑、分析和闡釋觀點、評價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本研究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對一節高中英語閱讀課進行教學設計,以期高中英語教師能夠更加了解如何在課堂上實施批判性閱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彩虹.英語學科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22.
[2]陳則航.批判性閱讀與批判性思維培養[J].中國外語教育,2015(2):4-11,97.
[3]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4]何強生,劉曉莉.批判性閱讀及其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03(19):54-55.
[5]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6]李瑞芳.外語教學與學生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外語教學,2002(5):61-65.
[7]劉偉,郭海云.批判性閱讀教學模式實驗研究[J].外語界,2006(3):14-18.
[8]劉蘇華,石蘊玉.批判性閱讀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68-70.
[9]唐光潔.在英語閱讀課堂開展批判性閱讀訓練[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81-183.
[10]武宏志.論批判性思維[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1):10-16,92-93.
[11]張三香,謝薇薇.批判性閱讀理論的依據與策略[J].江西社會科學,2012(7):261-262,264.
[12]周易.批判性閱讀教學的路徑探尋[J].教學與管理,2020(25):44-46.
[13]Pirozzi R. Critical Reading, Critical Thinking[M]. New York: Longman, 2003.
[14]San Fauziya D, San Rizqiya 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critical reading ability and their mathematical critical thinking[C].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IOP Publishing, 2020(1):12041.
[15]Wilson M. Critical thinking: Repackaging or revolution?[J]. Language Arts, 1988(6):54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