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培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文化素養的基礎階段,是學生需要重點把握的時期,教師需要結合核心素養,為學生構建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本文基于這個背景將會圍繞三個方面展開,第一部分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第二部分是落實核心素養構建小學語文高質量課堂的意義,第三部分是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高質量課堂的構建策略。希望通過對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索,促進語文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高質量課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育理念層出不窮,其中核心素養的運用在各大學科中得到了重視,核心素養的滲透,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滿足了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尋求對策,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助力高質量課堂的構建。小學語文對學生具有綜合作用,既能幫助學生認識生字、生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發展跨學科文化意識,對學生的聯想能力具有促進作用,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文化底蘊。可見語文對學生的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能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因此,教師需要找尋多種教學方法,肩負起語文教師的責任。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語文核心素養一般包括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從而達到核心素養對學生的教育要求。
(一)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文的綜合性很強,其中包括了對學生語言的提升和運用。通過語文學習,學生能在課文中認識生字、生詞,提高學生對漢字的理解能力和組織能力,根據對文章的理解,學習文章對漢字的運用,對句式的構建,從而起到語言構建的作用。當學生能夠完整運用漢字構建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以后,就是對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語言的表達有好有壞,程度不同,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學生能夠達到兩種層次:第一種是基本程度,學生獲得基本的語言運用能力;第二種則是對語言運用水平的提升,學生不僅能達到表達想法的程度,還能運用語言的修辭達到自己的目的。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
語文的綜合性很強,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對文章的閱讀,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情感特點,以及人物描寫的手法等,而這些理解需要學生在不斷思考中對文章進行深入了解。通過教師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吸收進一步發展思維,讓思維得到強化,促進思維的成熟。在思維的影響下,學生解決問題能從更全面的角度來思考,從而得到最優的答案。
(三)審美鑒賞與創造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會引入很多名家的經典文章,這些經典文章對學生具有教育意義,通過名家的思想滲透,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通過對經典文章的鑒賞,學生能從中學到修辭和描寫手法,優化句式的運用,提升鑒賞能力。經典著作之所以能夠永久流傳,是因為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感情,其內涵意義即使到現在甚至將來依然會具有教育意義和警示作用。學生通過對文章的行文邏輯、句式的運用、修辭手法的使用等方面的學習能夠提高自己寫文章的質量。在閱讀經典文章后,學生對文章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對閱讀書籍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在閱讀經典文章后,學生的審美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時,對文章的創作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四)文化傳承與理解
在語文課文中,有許多具有傳統文化意義的文章,通過學習這些文章,能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自豪感,從而讓學生傳承并發揚傳統文化,對文化進行分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二、落實核心素養構建小學語文高質量課堂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構建高質量課堂,滲透核心素養,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勢必會讓教學形式多元化,豐富教學內容,做到形式、內容雙重創新,運用多種教學形式,以及豐富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在高質量課堂的引領下,激發學習興趣,以興趣為引導貫穿整個課堂,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語言能力,強化思維能力,培養鑒賞能力,提高審美水平,激發愛國情懷,傳承傳統文化。在核心素養的滲透下,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提升,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高質量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開展游戲教學,加強語言表達
在語文教學中首先要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就是語文核心素養中的語言建構與運用,只有讓學生靈活掌握并運用語言,才算完成了語文教學的基本工作。因此,教師需要先以語言構建與運用為教學目的,讓學生擁有更完整的語言知識體系,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為此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教學,利用游戲來釋放學生的天性,激發其學習興趣,以興趣為引導將學生帶入課堂中。
比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的“我說你做”。教師可以根據這節教材內容開展游戲,利用游戲的方式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這個游戲可以先由教師來做示范,教師挑出一組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指令做動作,如教師說:“請你把鉛筆放到文具盒里,把書合上,然后站起來走到講臺上。”學生聽完老師的表述后按照老師的語言內容開始做動作,老師示范完以后,學生明白大致意思,接下來讓學生來充當說的角色,學生發布指令,讓其他同學來做。這個游戲可以分為幾個小組同時進行,找出多個學生發布指令。還可以玩“你畫我猜”的游戲,教師事先準備好要猜的詞,以小組形式進行,一個人負責猜,剩下的人在規定時間內用語言描述出這個詞。通過開展游戲的方式,語文課堂更富有趣味性,并且達到了在趣味中學習的教學要求。學生在游戲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清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還需要對語言進行修飾,讓其他學生猜出自己描述的詞匯,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二)設置問題情境,強化思維能力
情境教學法是教育改革以后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容易,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不斷思考,思維能力得到提升,符合語文核心素養中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問題情境,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思考,一步步探尋文章的本質和核心,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不斷思考,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思維,促進學生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
比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一課《村居》《詠柳》。相比于古詩,學生更愿意閱讀簡單易懂的課文,因為古詩運用的是文言文的語言體系,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吸收知識的時候比較緩慢。為了讓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更深刻,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思考。對《村居》這首詩,教師可以先問學生:“二月是什么季節啊?”以學生的生活為引入點,學生很快會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隨后教師再問:“為什么詩人要用‘醉’來描寫楊柳呢?”學生通過思考以及聯想得知,楊柳非常柔軟,在春風的吹拂下,像喝醉了一樣輕柔地搖晃。通過教師的不斷提問,以循序漸進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一步步了解古詩的描寫手法,在問題的設置下,學生的思考得到強化。
(三)開展群文閱讀,提升審美水平
群文閱讀能夠以更多的文章數量,讓學生從中歸納出文章的描寫手法,以及作者的整體構思,研究作者的行文立意,從而總結出一套文章的寫作手法。學生可以把自己總結出的寫作手法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中,甚至是作文的寫作中,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單元或者作者等主題展開群文閱讀,學生從多篇文章中,總結異同點,通過經典文章的閱讀,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比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這一單元主要講述的是關于魯迅的文章。教師可以根據單元的形式展開群文閱讀,讓學生從魯迅自己的文章、其他人對魯迅的描寫等方面,了解魯迅的人格魅力。或者以魯迅這個作者為主體,展開群文閱讀,魯迅的文章具有深刻的立意,即使到現在也有警示作用,學生通過閱讀魯迅的文章不僅能提升審美水平,還能提高思想境界。通過整合魯迅的文章,讓學生閱讀,教師則要負責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筆記本上記錄好詞好句,以及每篇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把修辭手法、文章結構等元素記錄到筆記本上。通過對文章閱讀的記錄,學生對文章會理解得更深刻,同時通過魯迅對封建主義的批判,對麻木的農民以及知識分子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四)利用信息技術,發揚傳統文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越來越注重傳統文化。文化是國家發展的根基,只有讓學生從小學習傳統文化,才有助于國家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在語文教材中,教師發現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課文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播放有關傳統文化的視頻,吸引學生的興趣。通過視頻的直觀視覺刺激,可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自豪感,從而有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比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京劇趣談》。京劇是一門傳統的文化藝術,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出現于清代乾隆年間(1790年起),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但是很多學生對京劇并不感興趣,也不知道該如何鑒賞京劇,因此,京劇雖然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在學生之間的傳播并不廣泛。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播放一段京劇的唱段,在京劇視頻的選擇上,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加入了時代創新元素的片段,以新型京劇演出形式來吸引學生。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中國好京劇》綜藝片段,以綜藝選秀的節目形態,向學生展示京劇藝術的交流平臺,通過京劇的創新吸引學生,利用視頻中導師的評論,增加學生對京劇的了解。有了視頻作為引導,學生在學習《京劇趣談》的時候,會更有興趣,再加上這篇文章本身的敘事方式就十分有趣,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京劇,了解京劇中的“馬鞭”“亮相”等文化元素。根據教師趣味性的引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為傳統文化而自豪,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自覺發揚傳統文化。
教育改革進程正在不斷推進,隨之而來的各種教育理念的出現和教育政策的出臺,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新要求。核心素養的實行,代表著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找到對應的語文核心素養,深刻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根據自己理解到的內涵與語文課堂相結合,做到核心素養和語文知識的密切融合,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促進其綜合發展。對此教師需要探尋多種教學方法,以更多樣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做貢獻,為其他教學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謝勇.關于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12):49.
[2]劉亞榮.高效課堂教學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探討[C].2021教育科學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五),2021:830-832.
[3]張鵬飛.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