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珠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當前對人才的考核也愈加嚴格,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和行業素養,也更注重內在的思維及創新能力。為順應這一改變,高中地理課堂也隨之進行了積極轉型,不再以分數作為最終參考點,而是更關注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需要基于新課改理念的指引而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致力于探尋一條改革課堂教學的道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效率,進而打造高中地理優質課堂。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優化策略
前言:
目前高中地理以成為教育體系中的一門重點科目,在新課改的持續深化中,地理學科不論是在教學方式和觀念上,還是在教學內容上,都更加重視學生強化素質和提升能力,力求在教育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所以,在這一關鍵教學時期,教師應勇于大膽創新和嘗試,積極優化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與水平。
一、科學設置提問,培養探究精神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致力于打造優質課堂環境,不應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運用設置問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認知規律提出適合初中生的問題,并為學生留有充足思考問題的時間,鼓勵學生勇于舉手發言,同時要注重問題的梯度性和層次性,科學設置相應問題的難度。這樣才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養成良好的探究意識,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繼而達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學習《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出示下雨后自行車坐上的泥點,然后向學生提問:在下雨后,我們經常會發現自行車坐上出現許多泥點,那么這些泥點是從哪里來的呢?你們了解大氣的主要成分嗎?通過教師生動的課堂導入吊足了學生的胃口,繼而引發他們探究大氣主要成分的欲望。在過渡到大氣的垂直分層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提問:大氣中的固體雜質和水汽能影響空氣的能見度,也會影響飛機的飛行狀態,那么你們知道飛機是在大氣層的哪個高度飛行嗎?在起飛和降落階段飛機為什么顛簸的次數特別多?為什么飛機在在萬米高空時就能平穩飛行呢?這樣教師利用提問方式引出兩個不同的話題,既讓學生在問題中以最快速度掌握當堂課知識點,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課堂效果。
二、貼切生活實際,提升學習效率
高中地理知識點并不能孤立存在,而是要和其他信息相聯結的,是從生活現象中抽象出的地理概念,學科本身的復雜性使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定困難,定然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為使學生能更高效的吸收和消化抽象的地理知識,應在講解重點知識時貼切實際生活,并引導學生把地理知識和生活進行聯合思考,如此學生便能在深入思考中理解生活化的知識,使他們切實利用生活知識和經驗進行自主思考與分析。
例如,在《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這節課學習中,交通運輸是與人們生活最貼近的,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歷史上的交通運輸方式,無非是人力、船舶和馬車等,但教師再接著為學生出示現代交通運輸方式時,就讓學生感嘆現代生活的方便與快捷。其中的公路運輸、航空運輸、鐵路運輸、管道運輸、水路運輸等多樣化的交通方式讓學生印象深刻。教師再為學生出示由于交通運輸方式變革引起的時空壓縮,為學生展現從之前的馬車平均時速為16千米,再到整齊輪船時速為58千米,螺旋槳飛機時速為483—644千米,最后再到噴氣式客機時速Wie605—1127千米。教師隨即為學生出示各個運輸渠道的特點,這樣使學生認識到交通運輸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在這樣與生活極為貼切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快速掌握相關知識,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三、組織合作學習,改變思考方式
新課改不僅提出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更倡導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根本,促進學生在彼此互助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模式,地理的學習不僅是對教材中知識的掌握,還包括對地理工具的應用及信息的獲取,其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涉及到的知識方方面面,因此,更需要在課堂上突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發揮出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潛在能力及知識優勢等,加強學生小組合作,讓學生能互相配合中取長補短、各有所得。
例如,在教師講授《海水的性質和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時,課程標準學習目標是運用圖表資料等說明海水性質和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細分要點有海水溫度、鹽度以及海浪、洋流等成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難度適中、值得探究的話題:同學們,你們見過真正的大海嗎?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臨海城市嗎?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也有海浪、潮汐,那么你們知道海浪、潮汐是如何形成的嗎?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分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問題探究活動,通過教材內容探尋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極大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并在思考中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結論:
總之,在新課改環境下教師要想提升教學有效性,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進而在地理課堂上優化與革新教學手段。在創新模式的帶動下,能讓學生學習興趣空前提高,并營造出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借助設置問題、課堂生活化、組織合作學習等方式,有效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煥發出多元教學策略的光彩,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科素養得到長足的進步,進而達到素質教育所提倡的目標,促使學生更樂于上地理課。
參考文獻:
[1]馮小杰.新課改下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探討[J].高考,2021(01):47-48.
[2]程志茹.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探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2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