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敏
摘? 要: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旨在啟發小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基本含義與內容,體會古詩詞蘊含的優美人文情感意境,將古詩詞教學作為凈化小學生心靈以及塑造高尚人文品格的重要媒介。現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被視為關鍵與核心的語文大綱內容。為了達到激活小學生語文學習思路的目標,廣大一線教師必須積極探索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使他們感受到古詩詞中濃厚的人文氣息。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策略
在全新的教育教學背景下,古詩詞成為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重點教學內容,如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古詩詞,并體會其中的思想情感成為廣大一線語文教師重點研究的問題。其次,在以往的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中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有待解決。對此,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必須直面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
(一)學生學習興趣較低,課堂參與度較差
當前在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中,存在的首要且最為普遍的問題便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課堂參與度較差。由于古詩詞中的語句與當前的白話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難度,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又過于單調,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產生消極、抵觸的情緒。一些教師雖然積極嘗試應用全新的教學方法,但本質上仍然沒有脫離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被動式學習,課堂教學質量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過于注重古詩詞的記憶,忽視對古詩詞的深入學習
雖然當前的新課程改革在不斷進行,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仍然受到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教師仍然將古詩詞的教學目標局限于學生背誦古詩詞,忽視了引領學生對古詩詞的深入學習。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無法發揮出古詩詞教學的作用,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為學生介紹了古詩詞的意思,而沒有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導致學生在背誦大量古詩詞后極易出現詩句混淆的情況。
(三)注重教材中的古詩詞講授,學生接觸課外古詩詞過少
古詩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熱愛古詩詞,并形成相應的文學素養,然而在當前的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大部分教師僅僅是完成了對教材中古詩詞的講述,學生也只是停留在古詩詞的背誦層面。由于教師對課外古詩詞的介紹較少,導致大部分學生不會主動學習課外的古詩詞。上這種局限性的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開展古詩詞教學,也阻礙了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一)教學模式多元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廣大一線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嘗試應用全新的教學方法打造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針對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較為低沉的問題,教師便可以選擇故事講述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該方法就是指將古詩詞中的知識內容整合成故事,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與古詩詞相關的知識內容。
例如在講解《暮江吟》這首古詩時,教師便可以以講述故事的形式為學生介紹這首古詩的出處、作者以及創作背景。《暮江吟》這首古詩出自《全唐詩》,其作者為唐代詩人白居易。《暮江吟》既是一首七言絕句,也是一首寫景佳作,這首詩創作于詩人白居易趕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而當時的朝廷政治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離開朝廷后心情輕松暢快,故作此詩。當教師為學生介紹完有關于這首古詩的文學知識后,學生會對這首詩中所寫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學生在聽教師介紹文學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夠進行相應的記憶,便于后續對古詩詞的理解。
(二)營造古詩詞意境,深入學習古詩詞
在上述文章中也提到了古詩詞的學習重在感受意境,體會作者所傳遞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應該在為學生介紹完古詩詞意思后營造與古詩詞內容相應的意境,引導學生深入到古詩詞中進行學習。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既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打造視聽結合的信息化課堂。不論教師采用哪種教學方法都應該注重最終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引導的方式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比如在講解《題臨安邸》這首古詩時,作者在全詩中看似寫景,實際上是表達自己的哀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首先請學生思考自己在觀看到祖國大好河山的景色時會產生哪些感受,隨后再初讀古詩,分析詩人在看到祖國大好河山后表達出了哪些情感。在講解古詩詞的釋義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全詩進行層次劃分,首先從全詩的前兩句來看“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在此詩句中描寫了重巒疊嶂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展現出祖國大好河山的秀麗景色;隨后,詩人在“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句話中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請學生結合前一句詩的釋義分析作者所傳遞的思想情感。為了能夠促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古詩詞,教師可以將他們引入到之前生活化情境中所提的問題,即自己在看到祖國大好河山時會產生哪些感想。在學生思考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先請學生表述自己在看到祖國大好河山時所產生的感謝,隨后再結合具體詩句分析作者所傳遞的情感。通過上述所創設的生活化情境,能夠促使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體會詩中的思想情感,進而達到深入學習古詩詞的目的。
(三)適當拓展課外古詩詞,開展對比學習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中,為了能夠進一步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使他們熱愛古詩詞的學習,教師可以結合課內古詩詞適當拓展存在相似之處的課外古詩詞,隨后再以開展對比學習的環節引領學生深入學習課內古詩詞。教師在采取上述教學方法時要尤為注重所選課外古詩詞與課內古詩詞存在的對比學習價值,確保學生能夠在對比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有所收獲。
例如在講解《江南春》這首古詩時,教師便可以給學生拓展同樣描寫江南景色的古詩詞,如《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憶江南·江南憶》等。以《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這首詩為例進行對比學習,首先教師請學生初讀兩首詩,并概括出兩首詩分別寫了哪些江南景色。在學生完成初讀環節后,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幾名學生進行發言,隨后再結合他們的答案進行總結和完善,由此便能夠從釋義的層面學習古詩詞。在完成上述環節后,教師再請學生閱讀古詩詞,并體會兩首古詩詞的情感表達有哪些不同之處,通常來說即便是寫了相同景色的古詩,但由于作者不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也不同,因此學生在對比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培養他們對古詩詞的自主學習能力,并突破傳統古詩詞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及策略進行了分析。雖然以往的教學模式遺留下來很多教學問題,但廣大一線語文教師仍然要積極面對問題,并尋找解決的方法,在培養學生古詩詞文學素養的同時,真正意義上打造高質量、高效率的語文古詩詞課堂。
參考文獻:
[1]唐仁. 小學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2]彭詠梅. 群文閱讀在小學中高年級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
[3]董佳國. 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20(18):61-62.
[4]陳曉玲.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研究[J]. 課外語文,2021(30):105-107.
[5]吳秀明.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J]. 教育藝術,2021(01):61.
(責任編輯:向志莉)733AE2D0-0EFD-4520-AD4B-D224AB1E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