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摘 要: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落實素質教育就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切實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行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具體作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 自主? ?能力培養
認知建構主義學派認為:學生自主學習是元認知監控的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就會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主動的反應。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吸取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決定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里談談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及一點感受。
一、關愛生命,給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心理學指出,積極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動的發動者和鼓舞者。教師要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要能夠把微笑、鼓勵、趣味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帶進課堂,允許學生想,哪怕是異想天開;允許學生說,哪怕是不著邊際;允許學生做,哪怕是不合老師的要求。凡是學生能想、能說、能做的,教師就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去體驗學生的感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放手讓學生主動嘗試,自己探索;不代替學生去說出他們自己經過努力能得到的答案;不代替學生去思考,為學生創設思維情境,提供思考機會,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不代替學生去動手操作。而這里所說的不代替是指教師只需適當鼓勵,適當引導和適當點撥。這樣,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迅速增強,就會自始至終地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二、開辟時空,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小學生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完全能夠參與教育活動。“新課程標準”要求每位學生在課堂上有1/2到1/3的時間獨立自主學習,讓學生從“學”的領域擴展到對“教”的參與。時間上的要求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突破口,師生間形成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動關系。
“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強調:要創建新型的學習組織,不斷發展人的潛能,以適應21世紀的需要。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擴大了單位時間內學生活動的空間,釋放了每一位學生的精神活力。具體形式有:個人學習、同桌協作、四人小組活動、大組競賽等。如教學每課的Read and act 版塊時,先讓學生聽錄音,整體感知對話內容;接著跟磁帶讀、跟老師讀通對話;然后分角色朗讀;再然后由筆者和學生一起表演對話;最后完全放手讓學生改編、表演對話,并進行評價和反饋。
三、 循序漸進,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本人認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越早越好,自主能力越早形成,學生的學習收益越大。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有目的有步驟的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1、課前預習的自主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自主能力,是培養學生從小自主學習的主要途徑。小學生年齡小,還不知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要有步驟分階段進行輔導。對于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教師可以就下一節課所學的新知識在上一節課結束時留出五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然后布置在家和父母反復聽錄音磁帶的任務,以此來培養其預習的意識。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布置預習作業來促使學生預習。布置的預習內容要細,就語音,詞匯及有關課文內容都要有相關的具體要求。在預習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如自己查字典解決詞匯方面的問題)允許學生犯錯,教師要對學生的自我能力給予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師要在下節課檢查預習作業,這樣既督促了學生,又可使教師發現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已顯露出來,因此,在預習過程中,教師也應注意分層次進行預習能力的培養。例如,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讓其明白課文的大致含義,告訴他們通過詢問其他同學或其他渠道,學會幾個新詞匯,為進一步學習掃清障礙;對于中等學生,能通讀課文;對于優等學生,引導學生模仿課文進行自編對話的練習。
2、課堂活動的自主
在課堂活動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完全取決于教師。教師要盡量用全英文授課,創造英語學習氛圍,擴大英語輸入量,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的自主性才有可能體現,才能在不知不覺中自主開口,用英語做事情。我在游戲教學時,先告之規則,然后由學生自己組織游戲,學生調動學生,教師監控,體現自主性。在教學對話類課文時,對于優等生,可讓其根據課文改編對話,進行創造性即興表演;對于中等生,模仿課文表演;對于學困生,讓其理解對話內容,根據所給材料做出相應反映。另外,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每天課前幾分鐘安排一組學生或表演或朗誦,既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又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促進。課快結束時,教師留 1 到 2 分鐘時間,讓學生們自由發問,學生問,學生答,學生答不出時,教師才解答。在發問的過程中, 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 , 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在課上的各個環節實施了自主,少了一些無用的幫助,多了一些自主的引導。
3、課外作業的自主
首先,布置的課外作業,必須具有開放性和創造性,結合學生生活,學以致用。對于低年級學生,可布置把所學的說給父母聽。對于高年級學生,可讓其自制英語手抄報,自編英語小故事。其次,作業要分層次布置,鼓勵學生課外多用英語交流,并閱讀適合自己的英語課外讀物。提倡學生建立摘抄本,摘抄課外自己所學的知識(如從家長或親戚朋友處學了一句話 , 學會了一首英語歌) ,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 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自主學習,任重而道遠,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們教師始終把培養學生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我們的學生定會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