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芳
摘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小銜接也是一個需要進一步關注和強調的問題。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是雙向互動的過程,需要著眼于幼兒園和小學兩個主體。在促進彼此交流、了解的同時,強調家長的積極引導作用,進而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幼小銜接,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大助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教學銜接
引言:
對于幼兒來說,在進入小學后,其面對的學習環境會有很大改變,學習時間會大幅延長,這就使其出現明顯的不適應感,甚至在內心中會產生厭學情緒,這對其將來的學習、生活會有很大的影響。另外,小學校園中會有欺凌事件發生,這對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幼兒教師必須發揮出自身的作用,通過采取可行的措施來保證幼兒能夠真正適應小學生活。
一、幼兒園開展幼小銜接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目前,很多幼兒園開始重視幼小銜接,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首先,銜接方式不合理。在開展幼小銜接工作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時間安排等方面照搬小學,忽略了幼兒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等實際情況,給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例如,部分教師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完成作業、背誦課文等,并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忽略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導致幼兒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甚至產生了厭學傾向。其次,銜接時間滯后。部分幼兒園在大班末期才開始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時間緊、內容多,給幼兒增加了學習難度,帶來了一定的學習壓力,且銜接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最后,生活管理和作息制度銜接不到位。幼兒園和小學的生活管理和作息制度差別較大。小學的學習內容多,難度大,在時間安排上更為緊湊。部分幼兒園沒有注意到這方面的銜接,導致幼兒在步入小學時,很容易因為時間安排和學習內容的差別產生不適應的情況。
二、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一)發動宣傳,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
通過家長課堂、家長會、專家講座、走進幼兒園等形式,宣傳正確的幼小銜接教育觀,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教育觀: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要平緩過渡;幼兒的學習品質培養比知識技能更重要;豐富幼兒感性經驗促進幼兒學習。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引導家長關注幼兒學習能力準備的同時,更加關注幼兒習慣養成、心理疏導和任務意識培養的準備。
(二)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
學前教育是啟蒙教育,目的是培養體、智、德、美全面發展而又有個性的幼兒。它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幼兒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品質。幼兒園要切實為培養下一代負責,嚴格按著幼兒教育的規律組織開展幼兒一日活動。作為幼兒園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學習和研究幼小銜接的意義和標準。把培養幼兒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競爭意識作為長期目標。在幼兒一日活動中,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采用多種形式來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三)全面準備,把握重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入學準備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不僅是大班階段幼兒的教學內容和目標,而應是從小班開始幼兒園就要逐步培養幼兒健康的體魄、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習慣等身心基本素質。同時,幼兒園應根據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的特殊需要,圍繞社會交往、自我調控、規則意識、專注堅持等進入小學所需的關鍵素質,實施有針對性的入學準備教育,如設計、優化幼小銜接教育活動方案。如通過特色主題活動《我上小學了》、一日活動環節、社區資源、繪本教學、區域活動的形式,加強幼兒習慣養成、自我服務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受挫力、前書寫和前閱讀能力、學習品質的培養、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四)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從幼兒園到小學主要有以下的變化,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學以學習為主,兩個階段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為了讓幼兒能夠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兒園應該幫助幼兒正確認識小學,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環境的變化。幼兒園教室較溫馨、美觀、富有童趣;小學教室以學習為主,只有桌椅且位置固定,對幼兒缺乏吸引力。
學習內容的變化。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學有固定的教材,無論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都需要根據要求統一完成課程學習。
師生關系的變化。幼兒園教師參與到幼兒每日的生活活動和學習活動中,師幼關系親密、和諧;小學教師以知識技能傳授為主,對幼兒生活上的照顧相對較少,新入學的幼兒往往感到不適應。
(五)基于幼小銜接,開展幼小聯系活動
從當前大部分幼兒園與小學銜接教學的開展情況可以看出,造成幼兒無法實現自然過渡,出現種種不適應的問題,或者幼小銜接活動不能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關鍵原因是雙方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了解。實際上,幼兒園教育本身與小學教育之間處于兩個差別較大的體系中,無論是其整體的教學環境,還是對于幼兒的要求和涉及的內容都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大部分的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相互獨立,導致教師在設計、開展銜接教學活動時都處于閉門造車的狀態。這種建立在教師自身感覺和猜想上的銜接活動,自然無法切中幼兒的需求點,無法切實解決過渡期困擾幼兒的問題。因此,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幼兒園與小學之間定期交流、聯系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具體來說,需要幼兒園和小學雙方在協調彼此教學計劃和時間的前提下,組織統一的、針對教師群體的交流活動。在同一地區內的幼兒園和小學可以在教育學區協調之后,組織相互之間的參觀活動和教學交流、研討活動。這種參觀活動的開展可以在相應的主題下,針對小學低年級的教師和幼兒園中班、大班的幼兒教師開展。例如,在學期結束或者是學期開始階段,由教育學區統一組織幼兒園和小學的參觀、交流活動。在參觀階段,可以讓雙方教師通過旁聽或者是參與實驗課的方式來深入了解、熟悉對方的課堂教學風格和模式。這種親自參與的形式能讓教師了解到真實的信息,了解課堂上的真實狀態。同時,在學期開始或者結束的這一階段,又能避免對正常的教學計劃產生過于嚴重的影響。在參觀、熟悉活動結束后,還需要雙方教師通過教學研討熟悉彼此的教學內容,避免出現知識、能力教學中的疏漏。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這一過程也可以借助于網絡平臺線上進行。
通過統一進行的活動,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彼此了解和熟悉。而只有在彼此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相互合作,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實現幼兒的快樂升學和健康成長。
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幼兒教師除了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還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幼兒學習活動中應發揮引導和支持的作用,注重區域活動、專用室活動等幼兒自由探索的學習方式,并積極發揮家長的作用幼小銜接工作中,通過各種家園活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只有真正實現幼兒園、小學和家長的有效對接,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更快地適應新階段的生活學習。
參考文獻:
[1]王興永,田煒.當前幼小銜接教育問題及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17).
[2]朱紅花.信息化背景下有效銜接幼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32).
[3]季詠燕.幼兒園與小學教學銜接的分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