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啟啟
摘要: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解決,還應當適應學生學習與發展需求革新教學模式,力求為學生帶來更好的音樂學習體驗,為學生構建出個性化的音樂學習空間。眾所周知,音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學科素養構建初中音樂課堂具有深遠的借鑒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有助于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此,本文簡述了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幾點有效性解決策略,希望能夠為一線教育者提供更多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音樂;主要問題;解決策略
引言
素質教育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音樂教育不僅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夠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還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出發點,能夠促進學生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的向好發展。筆者認為,初中音樂教學至關重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革新音樂課授課模式、授課方法勢在必行,一線教育者更是應當為學生制造機會,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和感受、創造能力,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精神世界,促進音樂素養形成和發展。
1創設音樂情境,培養學生音樂素養
音樂是一門藝術語言,能夠引起人類共鳴,能夠激發我們內心的情緒或情感體驗。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創設音樂情境是較為常用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的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能夠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和生長。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既可以結合各類先進設備創設具體情境,又可以應用實物、語言等方式還原類似場景,以此來實現對初中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值得注意的是,音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將學生轉化為主動參與聆聽,讓學生在聆聽中感悟、讓學生在感悟中升華。
例如,在教學《歡樂頌》的相關內容時,音樂教師就可以播放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導入教學。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大家走入貝多芬的一生,由創作者故事講述第九交響曲的四個樂章,分別闡述尋找歡樂是用歌舞慶祝勝利的日子、確認歡樂是用合唱和樂隊將歡樂氛圍進行烘托、發展歡樂是漸至尾聲和一切即將落幕、升華歡樂是對美好事物的寄托與暢享。結合創作者生平還原創作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因此也能夠達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對于培養中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2藝術綜合學習,促進學生音樂理解
音樂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其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同樣能夠給人以震撼,因此音樂教育也不應當拘泥形式,而是要綜合教學、綜合發展,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音樂學習體驗。我們都知道,音樂語言較為抽象,假如學生難以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或個人經歷,那么也較難與作者感同身受。為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教師就可以組織藝術綜合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入舞蹈、喜劇、電影等不同形式,培養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與音樂素養。
例如,時下迎來了音樂劇熱潮,但許多中學生并不了解音樂劇的藝術形式與表達。那么,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推廣藝術綜合學習,讓學生自主理解音樂劇的屬性、特點、價值等。在教學《軍民團結一家親》的相關內容時,音樂教師就可以先播放音樂,讓學生基于聽到的聲音自主理解,思考歌曲大致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傳遞出怎樣的情緒?接著,教師就可以播放同題材的舞劇《紅色娘子軍》,再次引導學生思索以上幾個問題,讓學生細細品味流淌在旋律中的愛國主義之情。
3制造實踐機會,鍛煉學生音樂創造力
日常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懂得為學生制造嘗試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音樂表現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傳遞對音樂的熱愛。對此,音樂教師可以積極聯系學校文娛部門組織聲樂比賽、歌手比賽等活動,讓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都有機會一試,以此來挖掘中學生的音樂內在潛能,讓學生在比賽中迸發出巨大的能量。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組織部分音樂愛好者到校外的敬老院、福利院等公益單位,為老人和兒童演出,為他們平淡的生活注入新鮮活力。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積累學生的音樂表演經驗,還能夠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音樂素養的形成;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音樂學習成果,還能夠發揮學生組織力量為社會服務,助長校園文化氛圍、音樂教育氛圍和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導作用不可忽視,教師要在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的基礎上提高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剔除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之處,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核心素養育人,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論與技能,促進中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進步和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音樂課上的精彩、趣味,才能夠切實提高初中音樂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瀾.“玩”“動”“創”暢享音樂課堂主旋律——基于教學案例談核心素養下初中音樂教學體驗之道[J].北方音樂,2020(21):212-214.
[2]榮國芳.核心素養指引發展方向——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J].北方音樂,2019,39(07):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