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汽車消費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因此汽車類專業成為各大職業技術學校的熱門專業之一。但是,由于制造工藝的限制,各種各樣原因產生的汽車機械故障緊跟而來, 汽車一旦發生機械故障,會極大的影響汽車的使用性能,使汽車的某一種或多種性能不能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狀態,進而影響汽車的使用效率。培養中職學生汽車機械理論與實踐能力,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成為當前中職汽車機械教學研究的關鍵內容。本文從中職汽車機械教學的特點分析出發,簡析信息化技術運用于中職汽車機械教學的策略,切實保障學生課程學習的有效性,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為人們的生活創造更多的便利。
關鍵詞:中職教育;信息化技術;汽車機械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化教學進入中職專業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汽修專業內容抽象難懂的現狀。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創建教學需求的信息化情境,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作為中職汽修機械課程的教師,要在分析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借助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勢改革傳統枯燥、抽象的教學方式、重構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的教學流程,進一步提高汽修專業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一、中職汽車機械教學的特點分析
《汽車機械基礎》是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機械零(部)件、工程材料、工程力學、機械連接及機械傳動等內容[1]。課程教學內容涉及面廣,教學環節繁雜,課程中的許多概念非常抽象,專業術語較難理解,這對中職學生來說,很難在短時間內對課程內容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知識框架。同時,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有待完善和提升,并沒有將專業課程與中職學生學習特點相結合,學生在課堂中很難與教師保持同樣的學習節奏,嚴重影響力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在考慮職業學生學習基礎以及學習特點后,以培養中職學生的職業技能為基礎、職業素養為目標,利用信息技術精心設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親身去體驗、感悟,讓學生快速掌握汽車機械相關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和升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信息化運用于中職汽車機械教學的策略
(一)翻轉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
《汽車機械基礎》的教學內容涵蓋的知識面廣,知識結構復雜,并且知識較為抽象,使學生難以有直觀的感受與認知。根據中職學生的學情,教師要適時更新教育觀念,利用視頻、微課等形式建立翻轉課堂,在課前、課下時間將重難點轉變為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知道學什么以及怎么學,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有關“軸類零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汽車各種軸類零件(直軸、曲軸、凸輪軸等),讓學生通過自主反復觀察發現軸類零件的特點,并且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自主查閱網絡資料,通過自主性學習達到思維發散,從而逐漸掌握軸類零件相關知識,為課堂教學創造條件[2]。
(二)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
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不僅節省了板書時間,使課堂變得直觀形象,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設計視頻資料,讓學生在直觀的教學中獲得良好的觀感和學習體驗,提升學習效率。
比如,在教學有關“鉸鏈四桿機構”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動畫視頻,為學生展示曲柄搖桿機構、雙曲柄機構等,形象直觀,明白易懂的動畫可以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不僅輕輕松松地掌握了新知識,而且構建了完整的知識體系,為接下來的實踐教學打下基礎。
(三)一體化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汽車機械基礎》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具體操作步驟及細節處理在教材中難以全面展現出來,學生在理解與實際操作上存在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借助信息技術,認真踐行“理論+實踐”“先學后做、學做交融”的一體化動態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學生職業素養。
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校企合作以及專門的網絡實踐平臺,定期帶領學生參與汽車機械技術的技能實踐,讓學生從刻板的專業書籍中走出來,學會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并在實踐過程中鞏固所學專業知識,以此來加速專業課程知識的學習效率[3]。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網絡教具的直觀作用,營造適合《汽車機械基礎》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融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情境中,并借助一些實際演示方法為學生提供多樣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達到中職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
結束語
汽車類專業作為各大職業技術學校的熱門專業之一,為了培養中職學生汽車機械理論與實踐能力,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教師要在分析汽車機械教學特點及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的基礎上,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信息化教學的主線,利用信息化資源精心設置翻轉課堂、多媒體課堂和一體化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親身去體驗、感悟,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汽車機械相關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升汽車機械課程的教學水平,為社會培育出更多的其次機械專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連向偉.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汽車機械基礎》課程中的教學實踐[J]. 現代職業教育,2018(15):191.
[2] 王佰亮. 基于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的信息化教學研究[J]. 數字化用戶,2019,25(31):278.
[3] 麻春輝. 信息化教學在《汽車機械基礎》課程的應用探索[J]. 汽車零部件,2020(12):109-110.
作者簡介:李良棟(1996.08-),男,漢族,山東濰坊人,學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汽車維修工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