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嬋璇
摘要:新一輪課改將基礎教育總目標落實到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上,投射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落實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讓信息技術課堂不再唯技術論呢?本文以小學信息技術五上《精彩圖片剪輯》這課的教學實踐入手,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信息意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計算思維;信息化責任
《精彩圖片剪輯》選自浙江攝影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媒體世界》的第6課。主要內容是學習在ACDSee中旋轉和裁剪圖片,并了解圖片尺寸大小和圖片文件大小的相關概念,是一節非常典型的工具軟件的學習課。原先這類的課型老師們都習慣于為教技術而教技術,學生掌握了軟件操作技能就算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的收獲往往停留在技術層面,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更無從談起。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計算機操作能力,雖然學習過ACDSee的基礎知識,可是對于使用ACDSee處理圖片還缺乏整體思路和有效手段,遇到問題還欠缺意識,需要老師給予啟發和引導。
基于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原則,于是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觀察,發現問題,根據需要采用合適的工具和方法處理圖片。通過裁剪前后圖片對比了解圖片尺寸大小和圖片文件大小的概念。(信息意識)
2.通過對圖片的調整,掌握旋轉、裁剪的基本操作,熟悉剪輯圖片的一般過程與方法,通過完善小報,形成創新作品。(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
3. 在調整圖片的過程中加強學生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思維)
4.加強學生在制作和發布電子圖片(數字媒體)過程中的文化修養和道德規范,引導學生制作對社會有意義、正能量的作品。(信息社會責任)
并且把掌握圖片處理的一般方法(旋轉、裁剪)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圖片尺寸大小和圖片文件大小概念的區別對學生理解能力要求較高,設為本節課的難點。那怎樣才能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有效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呢?在此如果能借助學生對圖片剪輯的熱情,創設有意義的主題活動內容,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進而分析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有目標的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能樹立學生的信息意識,而且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和計算思維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進而打造核心素養課堂,具體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活動創設,樹信息意識
技術是為需求而服務的,因為需要,所以學習;因為需要,所以使用。在此創建有意義的主題活動,讓學生能夠根據活動需求,自覺、主動的尋求恰當的方式和方法,進而產生學習需求,就能進一步樹立學生的信息意識。此時,教師的主要任務只需要為學生的探究和發現提供機會與幫助。
所以在這節課我創建了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精彩閱兵儀式“留住精彩瞬間”電子小報制作活動。課初用國慶閱兵儀式的視頻導入課堂,從而引出要記錄并宣傳這精彩瞬間我們可以怎么做?學生們想了很多方法,保存視頻、保存照片、電子相冊、電腦小報等等……最后提議選擇制作圖文并荗的電子小報。當出示小報半成品時,學生發現缺少照片,怎么辦呢?學生紛紛表示選擇精美的照片插入即可。但在查看照片資料時學生很快發現照片并不能直接使用,因為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討論,學生們提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想到了很多圖片剪輯軟件,如ACDSee、美圖秀秀等……從而引出課題《精彩圖片剪輯》。
在此,通過主題活動的創建將學習置于學生的真實需求,真正做到了因為需要所以學習。同時學生親歷了發現問題,分析與討論問題,進而找到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樹立了學生的信息意識。
二、合作探究,促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有其獨特的課程特點,實踐操作是學生探究新知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課堂上教師習慣于將知識“灌下去”后讓學生實踐操作,學生技術是掌握了,但是作品千篇一律,學生的收獲僅限于技術。在此如果能以合作探究式學習替代傳統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掌握技術,還能收獲數字化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
在這課教學中,我將合作探究環節分為兩個小任務來開展。
任務一:天旋地轉便瀏覽(探究圖片的旋轉)。任務二:任意裁剪突重點(探究圖片的裁剪)。這兩個任務都按自主探究——合作互助——討論交流的模式開展的。從小報的需求出發,飛行梯隊版塊和浙江彩車版塊你打算添加什么圖片?于是發現飛機圖片都存在方向問題,為了便于瀏覽要“旋轉”;浙江彩車圖片必須經過裁剪才能得到。于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嘗試操作,可以參看書本相關內容。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完成了自主探究任務,有的學生從書本上獲得了提示;有的學生從類似工具軟件的使用上進行了知識的遷移;還有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了幾種不同的操作方法……學生的能力是有差異的,為了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加深應用體驗,積極鼓勵他們嘗試將剪輯后的圖片插入小報。學生們選擇的圖片和剪輯完成的圖片各不相同,突顯了自己的意圖和想法。與此同時,為了讓自主探究有困難的學生也能跟上學習進度,在嘗試操作后讓完成的學生演示講解,師生共同交流探究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保存和另存為的區別,了解圖片尺寸和文件大小的查看方法。并通過記錄表中數據的對比直觀的了解裁剪前后圖片的變化,進一步引導學生區分圖片尺寸和文件大小的概念,從而在突破本課教學重點的同時解決教學難點。
這里的任務設計均基于合作探究開展,以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人機對話代替傳統講授。讓學生在探究中提高,并在多種學習方式的體驗中,學會學習,制作出個性化作品,促進了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分層任務,啟計算思維
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任務內容單一,要求一致,缺少對不同層次學生需求的考慮,這樣的課堂抑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此如果能設計分層的綜合性任務,就能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通過親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啟發學生的計算思維。
在這課教學中,通過前兩個基礎任務,小報只剩下精彩瞬間版塊還沒有圖片內容,于是進入綜合運用環節。該環節包括一個拓展提升任務:綜合應用修圖片。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圖片進行剪輯并插入小報。這里提供的不再是單次調整就能完成的圖片,而是既要旋轉又要裁剪、任意角度調整、水平翻轉等拓展操作。當學生選擇圖片時進而發現問題,根據問題進行分析到底應該怎么解決,最后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最后把圖片插入小報的相應位置,進一步完善小報內容。在這一環節中,還可以讓有新方法的學生演示講解,讓有困難的學生也能擁有完成拓展任務的機會。在這里,學生給我的驚喜不斷,有的學生利用了前面基礎任務中學習的方法完成了剪輯,有的學生利用微課自學的方法完成了剪輯,還有的學生用了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完成了剪輯……
這樣的分層綜合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經歷了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從中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在加強了學生數字化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同時啟發了學生的計算思維。
四、交流感悟,固信息社會責任
在以往的信息技術課堂中,大都以評價小結作為課堂的尾聲,而評價小結大都來自于教師,針對于作品和當堂課的知識點展開,學生的參與度不大,收獲平平。而在這課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交流感悟環節。
首先通過展示學生完成的小報,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點評,通過評價交流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增強學生學習成就感的同時,讓其進一步感受到根據需要合理選擇和剪輯圖片的重要性。之后讓學生談總結說收獲,通過課堂回顧,幫助學生梳理剪輯圖片的一般方法和過程,同時也能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下節課的教學提供參考。之后引導學生思考,圖片處理軟件除了ACDSee還有什么?他們的操作方法大相徑庭,實現學生工具軟件學習從1到N的遷移。那哪些軟件是可以免費使用的?讓學生在了解圖片剪輯軟件多樣化的同時,了解軟件版權的問題,讓學生逐步具備信息社會責任。最后介紹我們的電子照片除了能制作Word小報還能應用到很多地方,如制作成各種電子媒體。最后展示由學生剪輯后的照片所制作的電子相冊,并讓學生討論有些照片如人像等不能隨意在網上發布,涉及到個人肖像權等問題,讓學生在感悟圖片在實際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同時牢固信息社會責任,對課堂進行拓展和延伸。
這樣的課堂,學生能夠借助主題活動,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自覺、主動的尋求合適的信息技術方式和方法,樹立了信息意識;能通過合作探究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促進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在分層綜合任務下,學會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開啟計算思維;能在交流感悟中,感受信息活動中個人合法權益、公共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牢固了信息社會責任。但是,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反復思考、勇于實踐,把握好每個環節、每個契機。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打造有效的核心素養課堂。
參考文獻:
[1]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教育部(教育部教基[2000]35號).
[2] 李藝,鐘柏昌.信息技術課程核心素養體系設計問題討論[J].電化教育研究,2016,(04):5-10+61.
[3] 朱天見.論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7(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