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敏
摘要: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基于該背景,我國的教育領域也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教育”的模式也越來越的到教育界的認可。我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指出,“互聯網+教育”是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勢所趨。與此同時,我國也提出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正好為此提供了發展的契機。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素養教育;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前言:
互聯網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課堂有機結合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因為,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早已進入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知識獲得主要是靠教師的講授。現如今,至少要輕擊鼠標,大量的豐富知識就唾手可得。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便利性。而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優勢,極大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激發起其創新意識,提升創新素養。
一、善于利用互聯網技術,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創新素養
高中生物與其他理科類學科不同的是,其它學科主要是靠推理論證為主,而其有大量的知識點需要學生進行記憶。所以其難免會顯得有點單調乏味,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互聯網技術背景下,有許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可以供教師參考,如果教師能夠合理利用,善于利用,那么高中生物這一門學科也能變得多彩有趣。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前提,那么其便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深入鉆研。同時在學生對生物進行不斷探索的過程中,能將其內心深處的創新意識激發起來想,從而增強學生創新的自覺性。
例如,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細胞的基本結構》這一課的教學為例。學生在初中階段可能對細胞有粗略的了解,但為了便于學生深入的了解細胞基本結構及其運轉過程,同時也為了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將其深入引入課堂。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前,選擇一些圖片和視頻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在講解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時,教師要遵循“先點撥后深入”的教學方式,比如先播放一段有關細胞器工作的視頻,講解其具體的工作原理,然后提出問題:細胞器的運轉機制是什么?如果缺少某一環節會怎么樣?其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什么?以此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知,發展其創新思維能力。
二、整合教學資源,促進“互聯網+創新素養教育”的深度融合
對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是體現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從現實的教學情況來看,依托互聯網教學已經成為了大多數教師教學的主要手段?;ヂ摼W網絡空間的確能給教師帶來大量豐富而又多樣的教學資源,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不良資源。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辨別能力,準確判斷網絡教學資源的利與弊,“取其之長”作為對自己教學資源的有益補充。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資源整合時,要將融合“互聯網+創新素養教育”作為目標??促Y源的整合是否讓互聯網更好的服務于創新素養教育。
例如,以進行“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生物實驗教學為例。在進行實操實驗時,如果學生選擇的葉片葉綠素含量不高,濾液細線畫的不夠均勻、細直或者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都將可能導致試驗結果不準確。如果教師能夠將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選取一些合適的網絡資源,如做生物實驗的小程序等。在多媒體上進行試驗,能夠提高實驗的準確性,也可以避開一些不利因素。在學生為這一試驗流程熟悉過后,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丙酮有何作用?可以被其他物質替代嗎?你能設計出更好的實驗方案嗎?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培養起創新能力。
三、運用大數據科學分析學生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目標
因為每位學生的學情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教師很難對每位學生的學情都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但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大數據能夠完成這項繁雜的任務。其能通過云計算準確分析出每位學生的優勢以及對哪方面知識點掌握不牢固。這樣教師就能夠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調整教學目標,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對知識點進行熟悉的掌握,從而為創新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例如,以《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這一課的教學內容為例。該科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充分了解不同的調節方式、調節原理以及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之間的關系。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情,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設計出一套小測試,讓學生進行在線測試,然后通過大數據分析出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以及特殊問題,然后再具體的調整教學目標。如果教師發現學生對教師講解的題比較熟悉,一旦稍微進行變換則不會解答,這就表明學生在創新素養方面還比較欠缺。所以,教師可在網上尋找大量的具有創新性的題讓學生去練習,從而打破其固有思維,激發創新能力。
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改革創新,做好“互聯網+創新素養教育”的教學工作。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起互聯網技術,那么該技術將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教學目標的及時調整等方面產生出積極有效的影響。除此之外,如果教師將“互聯網+創新素養教育”積極貫徹落實到課堂中,那么其能夠讓學生發現學習與創新之間的關聯性,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國家培養出優質的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馬亞娟.基于創新素養培養的高中生物深度學習策略[J].教育家,2022(15):39.
[2]鄭明國.“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創新與探索[J].考試周刊,2020(9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