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處于特殊的媒介生態之中,不僅重新界定了主持人身份與角色,而且改變了主持人形象與行為,對于主持人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主持人大眾化、草根化、網絡化已是大勢所趨,對于新媒體環境下媒介生態的依存越來越強烈。
文章從參與、分享、轉型、融合四個方面系統探討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依存的媒介生態,提出主持人所處媒介生態表現出自由參與、無限包容,自創內容、自主分享,整合傳播、多樣轉型,新舊融合、大勢所趨特征,分析主持人如何適應這種媒介生態,進而在這種媒介生態中進行形象設計、行為規范與職業規劃,從而準確了解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個性化身份、角色、形象與行為產生根源與未來發展趨勢,為主持人更好地設計個人職業道路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主持人;媒介生態;角色形象;職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8-0188-03
新媒體憑借著內容豐富、互動性強、傳播范圍廣的優勢,吸引了大量用戶,不僅造成傳統媒體日漸式微,改變了媒介生態,而且吸引了大量主持人,并逐步推動主持人形成個性化的身份、角色、形象與行為。
主持人所有的轉變都源于適應新媒體環境下媒介生態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對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依存的媒介生態進行系統分析,以準確了解主持人工作與發展的環境。
一、自由參與,無限包容
“自由參與”是指網絡媒體的進入門檻非常低,只要具備手機、電腦、平板電腦、電視機之類的硬件設備和網絡資源,便可以進入網絡空間。
一方面,手機與平板電腦具有便攜性特征,電腦集辦公、娛樂、學習等諸多功能為一體,電視機的數字化、智能化也在快速升級,而目前我國正處于5G逐步普及的時代,可突破傳統媒體“即播即看、不可選擇”的局限,讓網民自主選擇細化的節目作品,決定觀看的時間、方式等,觀眾通過實際行動彰顯自己對各個節目的看法。
觀眾成為新媒體環境下各個節目創作主體重點關注、研究、分析的對象,具有更大的發言權,乃至于成為新媒體節目運作的核心。
這不僅改變了新媒體環境下的節目運作理念和策略,而且也改變了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的形象定位、行為表現、風格等[1]。
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媒體“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節目傳播限制,人們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終端,可以隨時、隨地進入網絡空間,觀看節目。
這促使人們可以充分利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碎片時間來觀看節目,既大大提高了人們應用網絡媒體的體驗和應用黏度,又提高了人們應用時間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接受媒體的心理與習慣,碎片化、短時性、強刺激性成為人們選擇和接受節目作品的普遍心理。
字節跳動公司正是抓住了新媒體時代人們的媒介接觸時間特征和觀看節目內容的特點,推出了今日頭條、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好好學習、Gogokid、多閃、半次元、皮皮蝦等諸多應用,從而迅速崛起為互聯網巨頭。
網絡媒體還具有“無限包容”的特征,整個網絡空間猶如一個“虛擬社會”,人們可以在此觀看文化、體育、綜藝等各類節目,可以通過微信、QQ等溝通與交流,可以通過朋友圈、微博發表個人的日志與感想,可以在各類游戲平臺上參與虛擬游戲活動,也可以在網絡空間中辦公、學習。
網絡媒體具有無限包容的特征,由此成為激發網民積極參與、使用新媒體的另一重要因素,實現了對廣大網民的快速聚集。
網絡媒體“無限包容”的特征,既帶來了多樣化的創作主體,催生出多樣化的節目,又促使不同領域、不同職業背景的人員開始從事新媒體主持人的工作,如傳統媒體將線下節目置于網絡空間中,實現線下與線上的協同傳播,甚至是直接根據網絡空間中目標消費者特征策劃和制作出新的節目,必然促使傳統媒體主持人進入網絡空間中。
廣大的游戲運營商在網絡空間中提供游戲服務,或是提供游戲直播服務,也必然會推動游戲解說員的出現。而各類直播平臺的蓬勃發展為廣大網民提供了在線直播服務,也催生出大量的網絡主播。
因此,從本質上來說,網絡媒體“無限包容”的內容生成與發展特征,也為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多樣化、下沉性發展提供了條件,營造出相應的氛圍。
二、自創內容,自主分享
廣大網民不僅是網絡空間中的內容選擇與接收主體,決定著網絡空間中節目作品的風格定位、內容建構、傳播方式等;還是網絡空間中的內容策劃和建構主體,發揮著策劃內容、創作內容、傳播內容的功能,由此成就了海量的自媒體節目、網絡直播節目等。
新媒體環境下全民參與內容的創作造就了新媒體環境下人人皆可成為主持人。自媒體節目、作品基本上都是由社會個體策劃和制作的,是新媒體環境下普通網民自創內容的典型。
影音形態的作品在自媒體作品中占有較大比例,而且創作主體除了有平臺內部人員或專業影音團隊以外,大部分都是非專業的大眾創作者,垂直領域自媒體成為我國自媒體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這充分反映出自媒體節目作品是由大眾創作者實施的“自創內容”的結果,而這些人既是策劃和制作自媒體節目作品的主體,又是自媒體節目的主持人,負責“出鏡”,建構作品內容,如《羅輯思維》的羅振宇、《曉說》的高曉松、《虎成論金》的張虎成、《馮侖風馬牛》的馮侖、《吳曉波頻道》的吳曉波等。
還有大量普通人創辦的自媒體賬號以及由此制作的自媒體節目作品,支撐起整個自媒體行業的節目資源系統。搜狐視頻聯手新榜發布《自媒體年度榜單》,“最具影響力價值影視榜”中的谷阿莫、小片片說大片、文曰小強、我是怪異君、DS女老詩、科幻fans、阿斗歸來了、QM工作室等,均是普通人創建的以視頻為主的自媒體賬號,而這些人同時也是節目的“主持人”[2]。
至于網絡直播,其無論是游戲解說,還是在線聊天、才藝展示、技能教育活動,其內容策劃與建構主體同樣是普通網民。
規模龐大的網民參與節目策劃與創作活動,從而在短時間內造就了海量的網絡節目作品,進一步推動了網絡節目作品的規模化、多樣化發展,即上文提到的網絡環境下節目作品“無限包容”的特征。
廣大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需求自由地搜索、觀看節目作品。對于一些優質節目,可以通過個人的微信、微博、QQ等分享出去。
這改變了觀眾在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環境下只能被動“接收”的觀看特征,激發了觀眾在新媒體環境下搜索、觀看、分享信息的樂趣,提升其新媒體環境下的節目觀看黏度。
更重要的是,新媒體環境下觀眾的“自主分享”還改變了傳統媒體節目“一對多”“發散式”的傳播,呈現出“網狀化”“病毒式”的傳播系統,即新媒體環境下的任何一個節目如果能夠得到目標觀眾的接受與認可,都可在微信、微博、QQ、等實現“自主分享”,如此便會形成一個信息傳播的“節點”,呈現出“一對多”“發散式”的傳播模式。
而接觸該信息的觀眾如果能夠接受和認可該節目,便會再次“自主分享”,則會又形成一個信息傳播“節點”,圍繞著這一節點形成“一對多”“發散式”的傳播格局。
整個傳播系統便是由一系列關鍵性“節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張龐大的“網絡”,在快速的信息傳播過程中形成“病毒”蔓延的效應,極大地拓展了新媒體環境下節目作品的傳播范圍,增強了節目影響力,并由此使新媒體節目作品具有更大的變現能力。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無論是傳統媒體、網絡公司、影視企業,還是行業精英、普通人,都希望能夠創造出可引發觀眾共鳴、獲得觀眾好感并由此促使觀眾分享的優質節目作品,即“爆款”作品[3]。
三、整合傳播,多樣轉型
網絡媒體催生出大量的節目傳播平臺或渠道,其均深刻認識到“內容為王”的重要性,通過引進優秀節目資源提高平臺或渠道的知名度,增加平臺或渠道的流量,從而在獲取豐厚廣告收入的同時,帶動平臺或渠道內關聯性節目點擊率與流量的增長。
這在潛移默化中促使節目作品逐步打破傳統媒體節目“條款分割”的區域格局和“單一傳播”渠道的限制,而在新媒體平臺內部和新舊媒體之間呈現出“整合傳播、多樣轉型”的特征。
無論是傳統媒體、網絡公司、影視企業、文藝界明星制作出的文化、體育、綜藝、新聞節目作品,還是行業精英創作的各類自媒體節目作品,抑或者是普通人創作的直播、主播節目等,均可以在不同的媒體渠道或平臺中直播、重播。
由此,通過多樣化的渠道或平臺,擴大節目傳播范圍和受眾規模,這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節目主持人的知名度、影響力、美譽度,能在短時間內打造廣為人知的精品節目以及成就具有高知名度、高影響力、高美譽度的優秀主持人或網紅主持人。
網絡空間中,優秀節目能夠通過多樣化渠道快速地傳播,再加上目標觀眾群內部網狀性、病毒式的傳播,進一步造就了各種各樣“一夜爆紅”“一夜暴富”的主持人,吸引更多的傳統主持人、明星人物、行業精英參與新媒體環境下的各類主持工作[4]。
其他普通人策劃和制作的各種各樣的節目作品,也表現出“整合傳播、多樣轉型”的特征,如papi醬于2015年10月開始在網上發布原創短視頻節目,2016年2月憑借變音器發布《男性生存法則》,當年3月便獲得了1200萬元融資。
深入分析可以發現,papi醬制作的短視頻節目不僅在百度視頻、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之類的視頻網站傳播,還形成了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蜻蜓FM等音頻APP傳播,而這也恰恰是該短視頻節目作品能夠在半年不到的時間內走紅、獲得高額融資的原因所在[5]。
四、新舊融合,大勢所趨
在基礎層面,將傳統媒體策劃和制作的節目作品置于網絡空間中,通過自主創設的影音媒體平臺或百度視頻、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之類的媒體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節目的同步傳播,從而擴大節目傳播范圍,提升節目廣告變現價值,并在版權交易過程中增加節目收入。
目前,傳統媒體策劃和制作的電視劇、電影、新聞節目、體育節目、文化節目等基本實現了線下線上的協同傳播,在媒體融合過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中級層面,加強與網絡公司、影視企業之間的合作,借助新媒體公司技術、經驗、傳播方面的優勢,協同策劃和制作節目作品,共同提升節目質量、影響力、變現價值。
如《漢字英雄》是河南衛視與愛奇藝聯手打造的一檔大型網臺聯動的文化綜藝季播節目,一方面利用河南衛視電視臺具有的人力、物力資源,策劃和創作優質節目作品;另一方面利用愛奇藝網站具有的強大的節目推廣能力、龐大的受眾群以及節目營銷方面的獨特優勢,促使優質節目能夠通過網臺聯播、網站與APP協同推廣擴大觀眾群規模,提高節目收視率和變現能力。
與此同時,近年來,新媒體發展的勢頭越來越猛,傳統媒體向新媒體、新領域融合的意識和行為也越來越明顯,新舊媒體聯合策劃和創作節目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在高級層面,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空間中創設傳播平臺和渠道,并根據新媒體目標觀眾群的興趣、愛好、需求特征,獨立策劃和制作新媒體節目作品,逐步實現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向新媒體的轉移,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改變媒體運作理念、方法和模式,從而慢慢進入新媒體領域。
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愛西柚”“愛布谷”,前者是一個以用戶上傳視頻為核心的視頻分享與互動社區,內容主要來自網民,后者是一個方便網民收看所有央視節目的網站,提供網絡互動直播、點播、24小時回看方面的服務。目前,其他電視臺也正致力于構建網絡傳播平臺和渠道,這也成為其實施新舊媒體融合的重要舉措。
五、結語
新媒體環境下的主持人越來越多樣、風格越來越豐富、行為越來越具個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媒介生態表現出自由參與、無限包容,自創內容、自主分享,整合傳播、多樣轉型,新舊融合、大勢所趨的特征,為廣大主持人提供了獨特的生存空間、節目形式與目標觀眾。
由此,在多樣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媒體主持人出現了迥然不同的身份、角色、形象與行為,新媒體主持人也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
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需要立足于當前的媒介生態,加強自我身份、角色、形象的定位,以發揮自身的個性化優勢,從而在激烈的播音主持行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于孟晨.互聯網新媒體倫理生態及治理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22.
[2] 楊艷妮.社會化媒體生態演化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182.
[3] 李吉坤.媒介環境變革影響下播音主持的發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1(4):158-160.
[4] 趙毅彬.新時代視閾下對播音員主持人的時代性再探討[J].傳媒論壇,2018(20):13-15.
[5] 蘇凡博.媒介融合背景下節目主持人傳播力生成機制[J].當代傳播,2016(5):110-112.
作者簡介?秦溪遙,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