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蓉
摘 要:古詩詞之所以在當前的社會中廣泛的存在和流傳,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現在的人們將其看作是一個文化的傳承,從而給予更多學生去學習和了解這些文化的機會。教師在教學時不僅需要指導學生理解生字與詩句的含義,而且還需要指導學生感悟詩句的韻律,通過講解、描繪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古詩詞的大意。同時,教師對古詩詞情境做適當講解還能夠充分挖掘出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從而帶領學生感悟經典,提高學生的理解與鑒賞能力。基于此,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小學低段古詩詞教學的效率展開研究,并提出幾點淺薄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段;古詩詞教學
雖然古詩詞在教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有利于促進我國國學經典的普及,但小學低段學生的身心與認知均具有特殊性,他們對部分詩句的理解程度并不深。針對小學低段學生所開展的古詩詞教學就需要從多個教學角度進行全面化的分析,從教學的價值和問題出發進行探討,最終將探究的重點放在其相應的教學策略上面,給予教師和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內容提供新的教學思路。幫助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從而掌握這種文體閱讀的特點,進一步提升語文素養的綜合性。
一、構建古詩詞學習的歷史背景,更易于學生感知理解
古詩詞學習的重要特點在于對教學情境的營造,只有讓學生了解詩詞創作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元素后,才能夠加深對于詩詞中文字的理解。因此,教師在給低年級學生開展詩詞課堂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構建一個與詩詞內容相符合的學習情境。例如,在學習古詩《靜夜思》,這首詩人李白的詩歌已經家喻戶曉,很多學生在沒有接受小學教育之前可能就已經學過這首詩,甚至一些學生還會背誦,但是對于其創作的背景和表達的情感卻只是略知一二,并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這首詩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明月光”想象為“地上霜”,這樣的修辭能夠體現出作者創作的背景和時間點,體現出作者只身漂泊在外,遠離故鄉所產生的思鄉之情。作者以月亮寄情來表達自己對于故鄉的思念,從這種“床前、明月”等詞匯的描寫中可以營造出一種孤寂、凄涼的情景,這樣古詩教學的模式更利于學生在學習中感同身受,從而更易于理解。
二、注重生字教學,品味漢字之美
小學低段學生掌握的詞語不多,在學習時易感到枯燥乏味,無法理解詩句大意、感受漢字之美。因此,語文教師為低段學生講解古詩詞時,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注重生字詞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教完生字詞后,需要重點指導學生結合書中的插圖,讓學生欣賞與感悟漢字之美,在整體上理解詩句的含義。
例如,在《村居》這篇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該詩內容前可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視頻:農歷二月,鄉村的天氣開始變得暖和,青草也逐漸發芽,此時黃鶯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在春風的吹動下,垂柳的枝條拂著堤岸,兒童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放飛手中的風箏,人們都陶醉在這春意盎然的美景中。在學生觀看視頻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讓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景物。學生很快給出答案“楊柳輕拂、河邊草綠、鳥兒啼飛”。在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在白板上出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從詩句中引出當堂課的兩個重點生字,即“拂”“醉”。在對這兩個生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聯合古詩情境與生活實際指導學生對“拂”字進行理解。首先,詩人通過描繪春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渲染出融融春光。其次,由教師通過“拂堤楊柳醉春煙”這句詩帶領學生體會“拂”字表現出春風拂面、輕柔之感。生字教學與講解,可以結合學生對生字的理解與詩句的感知,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悅,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古詩韻味,品味漢字之美。
三、通過古詩誦讀,欣賞古詩韻味
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誦讀是學生感受古詩詞節奏與韻律的重要途徑。誦讀既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的認知與理解,讓學生欣賞古詩的韻味,并感受古詩的意境,又能夠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對古詩音節、語句聲調節奏的掌握情況,從而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通過范讀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的節奏與韻律,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例如,在《望廬山瀑布》的教學過程中,該詩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與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描繪了廬山的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煙霧,與此同時跌落下來的瀑布,像是銀河從九重天落下的雄奇壯麗的景色。在講解到第四句“疑是銀河落九天”時,告訴學生“疑”字是全詩的關鍵字,該字的意蘊貫穿了全詩,其作用不容忽視。為了詳細講解“疑”字的含義,幫助學生品讀古詩的韻味,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示提前搜索的廬山圖片,通過指導學生思考與猜測的方式引出這一詩句,讓學生的思維發生轉變,感知詩人的心情,以感受古詩描繪的景色之美,感嘆瀑布的壯觀。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邏輯思維,將一瀉千里的瀑布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進行詳細的講解:太陽初升后照射在香爐峰,同時香爐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煙云。遠遠望去的那條瀑布猶如大河懸掛在山峰前,長長的水流從山上直瀉而下,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從九重天流到了人間。教師通過視頻播放與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感悟詩句韻味,同時指導學生朗讀至“疑”字時降低音量,做到聲斷意未斷,緊接著再根據“疑”字理解與掌握全詩意思,欣賞全詩的韻味。在古詩詞教學中,指導學生對古詞詩進行誦讀,可讓學生進入詩情畫意的境界,迅速抓住古詩詞的關鍵詞句,把握詩句的節奏、品味詩句的美感。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語文課堂中古詩詞的學習還是具備一定的難度,需要在此基礎上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充分認識到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利用更多創新教學的方式來增加課堂的豐富性,降低古詩詞教學的理解難度,讓更多的學生都能感受到中國古代詩詞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楊進芳.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
[2]王鳳蘭.淺析小學低年級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以部編本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為例[J].最漫畫·學校體音美,2020(30):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