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嬋娟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領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改革、提升考驗。在這種教育形勢下,學生的課業壓力和校外培訓的壓力日益沉重,這在加重學生家長經濟負擔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對“雙減”政策內涵及目標進行深刻認知的基礎上,通過減壓增效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緩解學生課后作業的壓力,打造更具高效性、人性化的小學數學課堂[1]。
關鍵詞:小學數學;雙減教學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備好課、教好學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雙減”政策下教師已經不能將課下繁重的作業作為鞏固學生知識的途徑,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必須要提高課堂效率,課堂就是教師的陣地,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
一、“雙減”政策的內涵
“雙減”政策是在學生學習壓力日益提升的形勢下提出的一項教育政策,明確要求教師減少學生的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校外培訓的負擔。但是筆者通過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發現其蘊含著更為廣泛且深刻的內涵,大體可以總結為“減負”與“增效”兩個方面。首先,“減負”就是減少學生的作業壓力,但這種“減負”并不是以犧牲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代價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減輕學生作業壓力時,注重作業管理機制的健全、作業總量的分類明確、作業設計質量的提升、作業指導的加強以及學生課余時間的科學利用等,從更加科學的角度實現學生作業壓力的減輕。其次,“增效”是切實落實“減負”的重要途徑。“雙減”政策下的“減負”并不代表課堂教學容量的降低,而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只有將課堂教學中應有的任務完成了,才不會占用學生課后玩耍、實踐的時間。因此,在“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通過多方面課堂教學的優化,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題海”中解放出來,獲得自主而全面的發展。
二、“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目標
(一)應引導學生回歸快樂學習的心理狀態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來源于“減負”后寬松、自由的學習空間。同時,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雙減”政策下的學校教學不是簡單的“減負”,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的情感及落實寓教于樂原則的重要形式,對學生快樂學習心態的回歸意義重大。
(二)應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從課程改革層面來看,“雙減”政策的落地與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是一脈相承的。在素質教育理念背景下,最為核心的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不是僅憑學習就能提升的。因此,“雙減”政策的落地,使學生在減輕課后作業負擔的基礎上,獲得了更多自由學習與發展的時間與空間,這樣就能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在“雙減”政策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
“雙減”政策的核心是實現學生快樂學習心態的回歸。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想要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這一內在因素給予充分重視,通過多元化的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能使其學習空間更加廣闊、自由,也能使教學內容更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2]。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貫徹人本理念,組織自主學習活動,從理論支持、學習機會等多角度,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使學生能充分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其次,教師應通過課堂評價環節中激勵策略的實施,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環節中,教師應積極實施激勵策略,不僅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進行及時表揚,還要對學生學習成績之外的良好學習品質、學習優勢進行全面的認知與挖掘,并給予激勵與認可,使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情況有更客觀的認識,在形成良好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除了補差還需要培優,這兩項工作要同時做好,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為了滿足教學活動的需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的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讓學生自愿組隊,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優等生的帶頭作用,難度適中的題目讓優等生進行講解;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學困生的學習活動,對學困生進行個別的輔導;要指導小組內部進行討論,不同的小組之間進行成果展示比賽;教師要優化備課精選習題,把不同難度的有層次的題目投放到各個小組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這樣既推動了優等生的進步也滿足了學困生的需求。
(三)在數學教學中實行更加民主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情感往往比較簡單,同時受環境影響也會比較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使用更為民主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小學生可以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課堂知識能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加深學生的掌握程度。與此同時,學生在比較愉悅開放的環境下學習,能充分發揮學生探究能力,讓學生更為獨立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3]。在民主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同學之間互相補充,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保證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保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促進民生的基礎?!半p減”政策的落地不僅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還為我國教育領域的發展、變革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正確的方向。因此,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雙減”政策中“減負”與“增效”的內涵,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課堂練習等多個層面進行教學的優化與改革,以此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小玲.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華少年,2020(12):71,74.
[2]孫萌萌.新課程背景下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當代家庭教育,2020(07):69.
[3]趙想定.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小學),2019(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