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元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學生的智力和思維發展,對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要與時俱進地創新和完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悟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培養認知需求和學習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實施,社會要求數學教師不僅要完成傳授式教學,還需要根據素質教育的新形勢與時俱進地創新教學,學校和教師要更加重視對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其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讓學生在解題時不僅能熟練運用數學公式,更要不斷提升計算能力,促進小學生數學的長遠發展。
一、培養小學生運算的重點要求
對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首先是要在平時的數學運算學習過程中,牢固掌握數學基本運算知識,能理解概念、性質、公式并能熟練運用,學生只有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才能計算出正確結果。這一步也是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其次是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各種運算練習,以便更好地運用所學運算知識解決問題。通過掌握數學基礎公式,然后再通過練習運用這些公式進行正確的運算,得到正確的運算結果。第三是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運算思維。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是通過對數學基礎知識講解和數學運算能力的訓練,使小學生理解和掌握“熟能生巧”的規律,并在反復運算下,熟練地掌握運算要點,從而提高運算結果的正確率。
二、運算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一)從教學思想上作出合理調整,注重啟發和引導
教學思想對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等有著重要影響,所以要想在數學計算教學中實現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結合,必須重點調整當前數學教學的思想觀念,才能為算理、算法的融會貫通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以大量計算題練習為主的教學思想,而全面貫徹和推行“以生為本”注重啟發和引導的教學理念,借此幫助學生在計算教學中了解和掌握計算的道理和方法,繼而為后期的數學學習作好鋪墊。
例如,教師在開展多則運算教學活動時,不要將計算結果作為衡量學生計算水平的唯一標準,而是引導學生能在解答計算題時,說出計算的過程、重點,促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計算”,從而使學生形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學習狀態。
在做題練習中,提出解題的規則和要求,即“不但要正確計算出答案,還要說明為什么要這樣計算”。如此一來,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將不再單純地以“正確答案”為目標,而是以“正確答案+解題思路”作為最終的目標,這不僅使學生可以認識到計算過程中存在的道理,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計算的方法。由此可見,結合小學生解答計算題的習慣和意識,合理調整計算教學的思想觀念,能成功地將算法和算理融合在一起,并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計算水平的目的。
(二)教授數學運算方法和運算技巧,提高學生計算速度
運算方法和技巧的應用有利于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進步。熟練掌握運算方法有助于學生理清運算思路,運算技巧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簡化運算步驟,并提高運算結果的正確率。運算方法和技巧是教師在經過大量的實踐中得到的,將這些寶貴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可以讓學生快速成長。
例如以“四則運算”知識為例進行分析。四則運算相對來說比較復雜,運算難度比較大,而運算應用技巧可以簡化計算過程。運算技巧主要分為六種:湊整法、去尾法、分解法、提取公因式法、伸縮法、變形法。以變形法為例進行詳細說明,如在計算25×37+75×21這道題時,我們可以分析這些數字具有哪些特點,通過分析發現,題干中的75是25的3倍,所以可以將75寫成25×3,這時方程式子變成25×37+25×63,然后學生就可以將題干中的公因數25提出來,得到25×100=2500。
通過這道練習題的計算,可以看出使用技巧不僅可以降低數學運算難度,還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提高運算效率。因此,運算方法和技巧的應用可以學生更加準確、快速得到正確答案。
(三)運用知識轉化實現算法與算理的有效結合
知識轉化也可以稱之為知識遷移,即運用已經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學習、理解和解答新的知識和習題,該種教學方式顯現了數學知識的聯系性和邏輯性。因此,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知識轉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清算理和掌握算法,繼而實現算理與算法的有效結合。首先,在開展計算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重點探索新知識與以往所教學的知識之間的邏輯性,以此保證知識轉化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以“多位數乘以一位數”計算題型為例,教師要先探明與該知識點有所關聯的舊知,并且為學生列舉相關的計算習題,此處以相同整數相加的知識點作為知識轉化的依據,如“20+20+20=?”和“20×3=?”。
接下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采用基本算法計算兩個習題的正確答案,在此過程中學生能發現兩個習題雖然運算法則不一樣,答案卻是一致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教師可以再次為學生設計習題,“10+10+10=?”和“10×3”“30+30=?”和“30×2=?”等,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探究機會,進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知能力。
隨后,教師可以適當提高習題難度,便于學生進行更深層的探索,如只給出學生多位數乘以一位數的題型,要求學生使用加法運算法則解出正確答案。以“12×3=?”為例,學生結合加法運算法則將“12”分成“10+2”,然后書寫成“10×3+2×3”的形式并得出答案“36”。
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明確了多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思維和道理,還掌握了計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還有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小學生運算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的一種體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質量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性。所以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就必須配合教學方式的創新策略,如此才能使學生在解答計算題的過程中,既能掌握計算的方法,又能懂得計算的道理,從而為學生后期的數學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馬靜.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方法研究[J].中外交流,2019(30):81.
[2]馬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