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碧
摘 要:小學是學生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啟蒙階段,對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在生活與學習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將德育融入到對學生的教學中,為促進學生的全方面成長奠定堅實基礎。但是,在目前的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想要融入德育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具體闡述在小學班級管理中融入德育時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以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德育;小學教學
目前,我國教育的目標是實現素質教育并注重德育的開展。在各學科教學中教師已經將德育作為教育目標,并與學科知識教學過程有效結合,在傳授學生各學科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讓德育始終作用于學生的思想,實現教育目標。
一、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陳舊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更加重視學生的成績,從而忽視了德育教育。這是因為班主任沒有對德育教育形成正確的認知,思想觀念陳舊,認為學生成績好了其他一切都會好,也因此耽誤了德育工作的進展。
(二)教育內容不足
德育教育內容包含多個方面:道德認知教育、道德情感培養、道德意志磨煉以及道德行為實踐等。但目前的教育體系根本無法全面地讓學生學習到這些,班主任也無法將這些內容系統地整理出來教給學生,雖然學校有品德教育課,但大多時候只是一個擺設,即使班主任偶爾會上課,教育內容也是按照教材進行。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應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對教材進行生搬硬套,那樣只會讓學生反感。
二、在小學班級管理中融入德育的策略
(一)增強教師的德育意識
雖然德育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在其中也起著重要的引導與輔助作用,所以想要強化德育的意識,不僅要從學生方面入手,讓學生知道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也要提高教師的德育意識,提高教師心中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對德育帶來的效果做出正確的認知,并時刻將自身擺放在德育工作者的位置上。教師要改變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評價標準的作法,從多方面正確認識學生,轉變傳統的理念,幫助學生做到綜合發展。
比如,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課本內有很多積極有意義的課文和古詩詞,《雪孩子》讓學生感受到了舍己為人的精神;《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會了學生要誠實守信;《小英雄雨來》中的愛國精神可以讓學生感同深受,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德育素材。其他學科雖然不像語文學科中有豐富直接的德育內容,但是只要教師有著強烈的意識,自然可以在教學內容中挖掘出適合用作德育的內容,比如,小學科學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科學家發明背后的故事,讓學生領悟科學家不怕困難、勇敢挑戰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學生遇到難題想要放棄時鼓勵學生,培養他們勇敢克服困難的意志。所以,德育蘊含在學習與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只要教師時刻繃緊關于德育的心弦,那么就能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為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保駕護航。
(二)組織多樣化活動,促使德育方法多元化
上文提出目前教師的德育方法較為單一,且大部分是局限在課堂中,通過教師比較單一的口頭教育進行,這種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輔以更加有趣的活動,那么德育的效果會更加理想。所以,小學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組織一些班級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去親身踐行教師教給的道理,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實現教師制訂的德育目標。德育活動可以是多樣化的。
比如,小學教師可以利用教師內的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優秀的影片,如《閃閃的紅星》《我和我的祖國》《燭光里的媽媽》,在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也能讓他們通過關于愛國、感恩的影片從中學會一些道理。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在講到關于保護環境的課內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調查身邊有哪些破壞環境的例子,并讓學生說一說應該如何保護環境,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校園內尋找其他人丟棄的垃圾,并按照垃圾分類的標準扔到垃圾桶里,告誡學生雖然現在他們的能量比較小,但是還是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細微之處愛護身邊的環境,以后為保護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時間手工課程,在母親節、父親節和重陽節等節日時,帶領學生做一些小手工,如賀卡、畫作等,送給他們的朋友與長輩,讓他們感恩父母和長輩的辛勞,感謝朋友的陪伴,學會表達愛,學會愛別人。
(三)家校合作共同德育
雖然學生學習知識、感悟人生道理的主要地點在學校,但是父母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學校不能替代的,德育不僅可以在學校中進行,在家庭中家長協助教師一起進行德育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很多學生的性格是在家庭中養成的,這就啟示教師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的性格以及學生在家中都做了些什么,然后針對具體情況引導家長承擔起為學生進行德育的責任。
有的家長本身素質較高,可以很好地樹立起給孩子的榜樣,能夠引導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且充分尊重孩子本身的天性和個人的隱私,這樣的孩子在家庭中可以生活得比較快樂,而且往往能養成比較好的性格,會更加懂得感恩和尊重老師。但是有的家長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同時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面并沒有太多的心得,可能有時候會造成與孩子之間的矛盾,這樣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也會對教師的德育進行一些不利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積極與這些家長溝通,并且利用自身在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讓家長樹立起給孩子的榜樣,讓家長學會換位思考,考慮孩子的感受,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家庭氛圍,并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這種家校共育的方式也更有利于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將學生培養成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才。
三、結語
小學生班主任德育工作效果決定著學生是否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要重視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積極挖掘自身德育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有效改善的方式提升德育效能,同時還要注重汲取他人的先進德育經驗,豐富自身的德育工作能力,并通過實踐等方式強化對小學生的德育滲透,在充分發揮出德育作用的同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潘聿美.淺談小學班級管理與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J].新課程,2014(44):221.
[2]楊巧娣.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讀寫算,2015(28):21—22.
[3]謝曉莉.德育視角下的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優化策略[J].天津教育,2016(2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