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葛家加 周欣媛
摘要:小學美術欣賞課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最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對藝術家及其作品有全面的認識;要通過欣賞、感受、體驗、交流、外化等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美術欣賞技能,并能應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欣賞美術作品;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探討了如何以審美為中心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水平,優化課堂教學,充分發揮美術欣賞課的功能和價值,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達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完善學生人格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審美;能力
1.分析兒童的美術欣賞習慣和模式
1.1色彩分明,顏色艷麗。根據筆者的觀察,小學生對色彩的感知是十分敏銳的,他們喜歡各種顏色鮮明的物件,喜歡一些看上去五彩斑斕的畫作。低年級的小學生在色彩上是充滿想象的,他們認為樹木不一定是綠色的,彩色的也很不錯;天不一定是藍色的,粉色的也很美麗。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不能扼殺小學生的這種想象力,美術本來就是一個充滿幻想的領域,小學美術教師應當正確引領小學生的這種想象力,讓他們能夠在小學美術中充分展示他們的想象力。
1.2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只關注細節,而忽視整個效果,這種現象在小學美術中尤為突出,很多時候讓他們欣賞一幅構思完整的風景畫,他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現畫中的各處景色,但是卻沒有辦法完整地描繪出整幅圖的意境和畫面。那么,根據這種現象,小學美術教師就要注意了,在小學美術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育小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
1.3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比較小,接觸到的事物比較少,對事物難以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判標準。他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往往只是根據第一印象做出評判標準,而這種標準是很不穩定的,常常會因為時間、空間的變化而產生變化,而且他們根據第一印象產生的評判標準往往是膚淺的,如果放任他們由第一印象來評判每一幅美術作品,可能最后他們會迷失在自身不斷變化的標準之中,這一點也不利于培育小學生對美的感知。
1.4由于國情關系,我國城鄉之間差距較大,不論是從生活質量、生活品質,還是經濟發展水平,城市遠遠超過了鄉村。正是由于這種差距,我們城里的小學生難以理解一些鄉村原生態的美,例如他們無法理解綠油油的稻田的美,勞作婦女的美,雨后泥濘小路的美,當然我們鄉村的小學生也無法理解月色朦朧,暗香浮動的美。小學生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作為自己感悟美的能力,雖然有利于更容易地接受美,但也局限了他們在美的方面的感知能力。
2.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和效果
由于以上這些關于兒童的美術欣賞習慣和模式,筆者認為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時就應當有所側重,注重針對不同年級階段的小學生開展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如低年級小學生,筆者認為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側重讓他們感知和分辨顏色,利用相關的模型和道具,讓他們整體把握事物。如果所任教的小學條件允許,還可以開展簡筆畫教學工作,當然這需要小學美術教師根據自身的情況出發,結合實際,判定最合適小學美術教師自身和小學生的方案。
而高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在美術上是有一定的基礎的,會簡單地欣賞和評價相關的畫作,那么,小學美術教師就要相對規范他們的評判標準。還有高年級的小學生動手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開始帶領他們練習簡單的素描,讓他們自己去構思,自己去完整一幅畫。小學美術教學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美術教師要根據他們的自身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授課模式和方法。
3.小學美術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3.1現場賞評課。現場賞評課重點就在現場兩字上,我們可以利用一些課堂時間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親近自然,沒有什么比現場欣賞更能震撼小學生的。例如,我們在教學《春》這幅圖時,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欣賞春天的美景。當然,在安全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小學美術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來進行一些展示。
3.2課堂欣賞。由于課堂是一個地域限制較強的授課方式,小學生可能會感到疲憊,那么作為小學美術教師就可以尋找各種形式的美術作品來展示給小學生欣賞,如刺繡、書法、攝影、繪畫等。低年級的小學生可能只會看看熱鬧,但這也完全不影響對低年級小學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再讓他們欣賞后組內推薦一名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分享他們的感受,小學美術教師可做適當的點評。
3.3美術作品專題欣賞課堂。美術的領域很寬泛,小學美術涉及到的內容也很多,如果沒有一個系統的講解,小學生可能最后什么也學不到,所以給小學生舉辦專題講解是非常必要的。小學美術教師可以舉辦一些如毛筆字專題欣賞、西洋畫專題欣賞、水墨畫專題欣賞等等各式專題。當然在準備專題教學時,小學美術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年齡層次和接受能力。
總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生年齡跨度較大,小學美術教師難以整體把握小學生的一個行為模式及思路;另一方面,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自我學習能力不如初、高中學生,他們更加依賴于教師的講解,但是美術是一門要求動手能力與自學能力都是十分強的課程。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因時因地而制宜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美術教師要不斷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康琳.授人魚,不如授人漁―論學前美術教育中的美術欣賞教學[J].咸寧學院學報,2012,(2).
[2]黃東旭.淺析農村小學美術欣賞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