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旭
摘要: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將面臨較為繁重的學業壓力。在當前的新教育環境下,減負增效是教學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效地進行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重視學生的個體性差異,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優化化學課堂,緩解學生學業負擔,讓學生身處于更為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之中,更為高效的學習化學知識本文。
關鍵詞:初中化學;減負增效;有效策略
在以往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得比較被動,學生的學習效率普遍較低。而隨著當前教育和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對于人才的培養,有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當前的課程改革要求,化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科學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性作用,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能力。教師作為化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會主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化學課堂中,要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需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把握教學進度,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創設合適教學情境,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導入。結合新課程教學標準和化學教材內容,以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為基礎,為學生設計更為科學合適的教學目標,所設置教學目標需突出教學重點,而所創設教學情境需要結合化學教學內容,結合新舊知識點進行有效導入。其次,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引導性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掌握合適的自主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距離是思維發展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鼓勵學生進行更為廣泛更為全面的思考。因此,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并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入挖掘化學知識的教育價值,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結合化學學科的知識特點和規律,為學生設計具有啟發性的教學問題,啟發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良好思維能力。
(三)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和探究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探究活動是學生深入學習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并且引導學生查詢學習資料,進行實驗設計。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有效的結論。通過探究式教學活動的設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進行知識探究。
(四)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總結
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及結構是由微觀以及宏觀兩部分內容組成。要引導學生掌握初中化學知識,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總結,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教師要重視知識總結的多層次性和多角度性,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建立合適的教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總結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學會歸納整合,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構建知識圖解。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總結,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二、結合開放性的作業形式,培養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具有開放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處于較為合適的環境氛圍之中,自主的完成所設計的作業。而作業形式要貼近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讓學生學會自主觀察積極分析,有效解決學習問題,讓學生懂得探究事物的一般規律,實現新課程教學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品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能力。
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出發。首先,內容的開放性。學生對于作業內容一定要擁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利,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業進行探究。其次,作業完成形式需要有開放性特點。教師需要轉變原本的作業完成形式,讓學生可以選擇更豐富的成果呈現方式,展現自己的作業完成情況。最后,作業的答案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特點。設計的作業不能有統一性的答案。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評價,也需要從學生的完成過程出發,注重學生思維靈活性和廣泛性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注重學生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等的培養。
三、發揮教師自身的作用
對于初中階段的化學就是來說,要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需要擁有自己獨到的教學方式,體現自己的教學魅力。在教學中要注重自己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語言表達形式以及自己的專業能力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實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優化自己的教學表達技巧。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形式,體現自己的教學風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引導學生掌握良好學習方法
在初中化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僅靠教師的知識灌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不切實際。只有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培養,放能讓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緩解學生學習負擔。首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生良好觀察能力培養是至關重要。在實驗課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讓學生逐漸掌握良好觀察方法。其次,引導學生懂得實驗方式,實驗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需要讓學生懂得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最后,引導學生懂得如何思考。教學中需要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思維積極性。為學生設置豐富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減負增效是提高初中生化學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與探索,以適應當前教育發展需求。制定合適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高效學習,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持發.淺析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新課程,2017(17):1.
[2]高桂玲.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以求減負增效[J].讀書文摘,2017.
[3]陳軍.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減負增效[J].新校園:上旬刊,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