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全貴
摘要:創新是競爭與發展的最原始動力和不竭源泉。創新思維的培養和能力提升,應與一個人接受的教育同步共振。本文以“小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命意,從“提高興趣”“貼近生活”“實踐交流”“質疑求異”和“拓展思維”五個方面探討了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創新意識培養;數學教學
創新之于個人、民族和國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堪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達興旺的不竭動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提升,應順應人的成長規律,順應時代的發展需要。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勢在必行,而且要與教育教學過程相與而行。一個人的創造能力培養著力越早越有成效,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應成為重要的培養載體。
要確實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應該有扎根于課堂的有效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努力。
一是從提高興趣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穩定性差的性格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會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教學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理論知識講解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就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對產生厭學情緒,這時教師就應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提高興趣。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幻燈片、有趣的數學故事等形式,以形象生動的教學展現數學的神奇魅力和趣味性。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將數學與實踐相結合,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學習、應用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二是從貼近生活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把一些數學知識和概念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讓學生貼近生活實際去學習數學,使其主動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小學數學“百分數”的教學中,外面可準備幾種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如:飲料瓶、食鹽包裝袋、超市的打折宣傳頁等,在講解了百分數的概念之后,讓學生在以上物品上印刷的數字中尋找百分數并說明為什么它是百分數,百分數的特征是什么。通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了百分數的數學概念,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是從實踐交流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教學實踐,采用實踐交流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變教師的“教”為“引”,邊學生的“被動學”為“主動學”。教師的“引”要符合學生實際,創設學生動手動腦、實踐交流環境。如教學“圓錐體的體積”時,讓學生分組實驗,每組采用1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3個圓錐體,將圓柱體中盛滿的紅色液體倒入圓錐體中,同學們會發現什么?再將三個圓錐體盛滿的液體倒入圓柱體,又能發現什么?通過學生動手實驗、互動交流,討論得出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體積存在這樣的關系:圓柱體體積=圓錐體體積×3。由此得到圓錐體體積公式,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公式,在自己實踐中獲得扎實知識。又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中,“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時,教師拿出活動角,讓學生動手操作:①使活動角變大,邊是不是變長?②使活動角變小,邊是不是變短?③用剪刀把角兩邊剪短,角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動手,剪活動角的邊,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跟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學生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探索規律,突破難點,掌握了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是從質疑求異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富有變化的能調動學生思維感官的數學學習情境,啟發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使學生質疑求異,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中:“一根鐵絲正好圍成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現在如果要改圍成長8分米的長方形,寬是幾分米”?學生一般能有以下兩種答案:(5×4-8×2)÷2=2(分米);或5×4÷2-8=2(分米)。通過引導,學生又想出新解法,5×2-8=2(分米);5-(8-5)=2(分米),并指出長方形的一條長邊與一條寬是原正方形的兩條邊。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求異,打破常規去思考問題,在數學學習中多問為什么,同時向學生宣傳哥白尼、愛因斯坦、哥德巴赫等科學家尊重科學、敢于質疑挑戰、堅持真理的好品質,使學生認知質疑求異與思維創新的關系,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五是拓展思維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數學被稱作是“思維的體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是極其重要的,小學一二年級里,簡單計算和認知是主要的學習方向,到了三年級數學題目難度增加,僅有計算能力是不夠的,而且要有解答“高難度”題目的能力。這類題目往往是考察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題:①△+□=19,②□+○=18,③△+○=17。“△□○”三個圖形分別代表什么數值?很多小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我們看能否想辦法先求出其中一個的數值,先把△+□=19,□+○=18合并相加得△+□+□+○=19+18,調整一下順序后,□+□+△+○=37,這樣就比較直觀了,□+□+17=37,□+□=20,□=10.由此得出△+□=19,△=9;□+○=18,○=8。通過此題,可看出計算并不難,解題思路才是難點,所以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嘗試多做一些思維能力拓展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需要教師有擔當肯探究,不斷創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紅梅.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教學,2012(04);
[2]徐萬年.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才智,2018(06);
[3]張兵.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 科學咨詢,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