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雙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學生的德育教育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從現階段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際情況來分析,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道德與法治教學并沒有發揮其真正作用。不僅要關注小學階段學生基礎文化知識學習情況,也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觀念的培養,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在當前的課程改革環境下,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抓住教學時機,選擇合適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是忽視的課程。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重視對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正確的認識事物,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道德與法治課程并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也沒有發揮教學應有的作用。結合這一狀況,教師需要抓住教學時機,采取有效教學措施,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
(一)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方式單一
從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際情況來分析,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并沒有收到太多的重視。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發展處于固化狀態。在引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接受知識灌輸,學生沒有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想象力都無法得到有效培養。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相對比較機械,學習效率偏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給學生預留充分的時間參與互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答。
(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與發展有了新的要求。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轉變以往課堂中教學的主導地位。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發展狀況進行教學設計,重新安排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參與學習,這是課程改革教學的重點。但現階段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并沒有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教學優化。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仍然用以往的教學方式,也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學缺乏針對性,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使得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無法得到體現,無法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在長期的教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加依賴教師,無法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
(三)模式化的德育活動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當前的課堂教學依然只重視對課本中理論知識的講解,并不關注德育活動的多樣性,使得德育活動形式化,德育教育缺乏感染力。在組織德育活動的過程中,并未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觀點和性格特征。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注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針對性
對于每一個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都存在著一定的個體性差異。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長背景有所區別,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這一現狀,在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教師要合理的利用空余時間了解學生的發展現狀,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了解學生的個人愛好和發展特點、學習現狀,為學生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教師還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為學生設計與之對應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指明學生的發展方向,逐漸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營造輕松學習氛圍
在現階段的新教育理念影響下,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只有如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加科學合理。教師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破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教學,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效保證教學進度。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學成效。創新教學模式,不斷地轉變教學思維,尋找更為科學合適的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環境氛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貫徹新教學思想理念,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教學設計,規劃促進學生全面性發展。
(三)構建開放性的課堂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許多學生較為懼怕老師,這對于教學發展極為不利。要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強化學生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相對比較復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用口頭描述的方式很難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喜歡生動具有趣味性的課堂。為了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結合教材,以多樣化的形式展示教學內容,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學生在學習《我們當地的風俗》時,由于教材中的內容相對有限,因此教師就借助多媒體設施,給學生展示了許多視頻、圖片等資料,讓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家鄉傳統文化內容。通過這一方法增加學生對家鄉文化的了解,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非常高的學科類型,在學生德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教師需要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進行教學優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步二偉.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J]. 當代家庭教育, 2020(34):2.
[2]孫曉礪.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基礎教育研究, 2017(6):2.
[3]任明霞. 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 語文課內外, 2019, 000(2019年36期):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