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尼瑪
摘要:開展“課程思政”的目的就是讓各類課程教師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大思政課程體系蘊含的“德育元素”有機地滲透到學科課程中,滋養進學生的頭腦中,讓學生明大德、守功德、嚴私德。體育教學作為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弘揚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陣地,挖掘體育課中的思政元素,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僅是全體學生增強體魄、保障健康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和全面化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農村;立德樹人;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然而現在家庭的溺愛及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當代小學生的體質狀況整體堪憂,“小眼睛”“小胖墩”“豆芽菜”等現象越來越多,同時學生心理素質差、受挫折能力差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體育強則學生強”體育蘊含著“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立德樹人,強身健體,體育教學也要堅持“德育為先”的教育方向,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用運動塑造學生健康體魄、用運動鍛造學生全身心,讓學生在運動中陽光成長、成人、成才。
1.優化思想品德規范,基于立德樹人培養運動習慣
德育的開展往往是以班級管理體系為基礎,通過客觀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引導學生的行為,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學習與借鑒班級管理制度,從小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入手,在體育教學中確立行動的準則與規范,并對其進行適應性調整。同時,優化思想品德規范可以從戶外教學活動、理論知識課程、場地學習課程等幾個方面入手,強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從而在教育中幫助學生遠離危險,將安全思想、美德觀念化作鋼印牢牢地銘刻在學生的內心。這樣,以管理制度為基礎去約束學生的行為,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德育養成的重視,更有利于后續的體育教學活動的展開。例如,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教師可以添上幾條規章制度,“不能打擾正在做體育活動的人”“盡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跑動”“體育活動之前必須要熱身”“體育器材如有缺失請盡量謙讓”等,以友善為主體打造和諧有愛的體育課堂。而在場地體育活動中,通過規范器材與場地的使用方式,不讓學生的鍛煉場地交叉在一起,掌握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避免由于器材使用不當導致受傷或場地因素影響學生的體育活動,使學生能夠專心致志地投入體育學習中。將德育融入學生的一言一行中,學生能夠學會與他人良好相處,理解科學的體育知識與正確的體育觀念,使得思想品德規范能夠發揮出更好的效果,進而在行動中落實了德育的培養。相對而言,實踐化的德育過程避免了教育的口號化與概念化,小學生能夠清清楚楚地通過思想品德規范來理解體育教學,有力地完成了教學的主體目標。可以說,對思想品德規范的優化幫助學生確定了體育活動的行為準則,教師在宏觀上調控了學生的動作,進而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使其在體育活動中保持一個積極、活躍的態度。
2.開展體育團隊活動,基于立德樹人培養合作精神
小學體育中反響最為熱烈、學生參與積極性最高的往往是團隊競技性運動,諸如足球、籃球之類,相對而言,田徑、跳繩、乒乓球等運動則更多的是作為教學的候補與調劑。因而,立德樹人的過程需要從學生重視的團隊性活動出發,在團結合作中挖掘學生的團隊精神。此外,大量的訓練、鞏固練習也能在學生與團隊的磨合中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磨煉學生的意志力,在長期鍛煉中錘煉出學生的自信心。在團隊的組織形式下,良性的競爭與對抗能夠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潛力,促使德育過程變得直觀化、具體化,學生逐漸融入團隊的過程則說明了這一點。但不得不說的是,教師也需要盡量平衡隊伍中的人際關系,調節學生在運動中出現的矛盾與糾紛,同時定期給學生科普相關的體育知識,積極讓差異化個體被集體所接納,這樣的體育團隊活動才能夠走得更加長遠。
3.巧妙整合游戲元素,基于立德樹人培養運動興趣
小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往往就是跑步、籃球、足球、乒乓球等,甚至固化成了刻板印象,極其不利于體育教學的后續展開。加上體育教學本身的運動強度,容易使小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更不用提后續的德育教學開展了。而游戲化教學可以很好地緩解這一點,不僅是緩解學生的運動壓力,也是讓學生看到了不一樣的體育運動,學生能夠在游戲活動中收獲到樂趣。因而,教師可以從游戲化的角度入手,鼓勵學生從體育游戲的角度學習體育知識,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與情感體驗的張力。在圍繞游戲化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實際感受,借助游戲去接觸、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與對體育的學習態度,找準班級內學生的興趣方向,從興趣入手德育教學過程。
4.無痕整合生活資源,基于立德樹人優化學習體驗
在小學體育教學之中,由于教學常常為教師所要求、所驅動,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表現不出自主性與獨立性,在課外很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這對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是相當不利的。因此,教師可以嘗試進行生活化導入,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看待體育活動,爬樹是體育活動,跳馬是體育活動,單雙杠是體育活動,慢跑是體育活動,太極也是體育活動。體育活動不只有課堂上那幾種,而且有的并不累人,反而還非常有趣;有的就在學生身邊,具有強烈的親近感與即視感;有的鍛煉效果很好,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成長大有裨益。在體育的生活化導入之下,小學生能夠從生活化的視角看待體育活動,諸如上下樓梯是高抬腿的簡化,乒乓球可以拆分為揮手、橫跳等多個動作,等等。而這樣的教學角度也為學生提供了不一樣的感覺,極大地優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課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充分挖掘學校體育的育人價值和內容,積極尋找學校“立德樹人”育人價值的有效實現途徑,讓“立德樹人,體育先行”的教育理念在運動中得以傳承,讓學生在運動中有創造、有傳承、有發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與德育素質的協同發展,真正實現“以體育之名,許自己一個廣闊的人生”。
參考文獻:
[1]屈明,牛曉.推進學校體育課堂改革踐行立德樹人育人新風——重慶市2018年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優質課比賽綜述[J].中國學校體育,2018(7):47-49.
[2]駱鵬程.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體育創設情境落實立德樹人探究[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9(01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