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煜照 莫錦河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落地,素質教育大力提倡與推廣,堅持立德樹人、深化“五育”并舉,是學校教育的立身之本。本文主要從學校的角度闡述如何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深化“五育”并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德育實踐
隨著新教育課程教學理念的進一步發展,德育教學目標要求加強對學生個體進行系統德育的教學理念,而這已被廣大德育教師接受。但這一問題的解決,關鍵是德育教師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一些教師常常難以把學科知識的具體內容與學科中蘊含的思想品德和素質教育的具體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更無法實施。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是每一個長期從事學科教學理論教育的研究工作者,首先需要切實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
一、教師言傳身教,展現人格魅力
學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指導培養。而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思想情感、態度對指導學生學習,都具有著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煹牧己玫赖滦摒B是一種精神力量。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僅需要不斷豐富我們的理論知識,更是需要不斷提高個人的良好德行,塑造出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做到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多年教學生涯中,很多教師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用整潔的課堂板書,用專業標準的普通話授課,展示端莊的教學儀表,用幽默風趣的課堂教學語言,以及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去更好地感染,乃至帶動每個學生。例如,在上好每一節課前,教師都要充分備課,做好十足的把握來面對學生的提問,這樣才能做到在一節課堂中游刃有余,處變不驚。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全體學生專心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又可以讓全體學生在日常課堂生活中真正學到基本知識。另外,在教師上課期間,要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正在學習成績處于中下游的部分學生,讓他們也能夠有更多機會獲得并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會讓教師對工作更有責任感,全體學生也能體會到教師的關愛之情。
二、注重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生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其生理、心理正處于迅速發展和急劇變化的階段。他們面對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環境,其心理壓力不僅來自學習、認知方面,也來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僅來自學校,也來自家庭和社會。對于這些壓力,許多學生深感力不從心,無法適應。再加上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與某些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一部分學生產生了人格障礙,出現了孤僻、易怒、固執、自卑、焦慮、嫉妒等異常心理,甚至厭學逃學、離家出走。因此,學校要高度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學校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在心理干預,以及心理健康宣傳等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切實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不應該只把注意力放在學生的成績上,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關注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梢栽谡n間組織相應的活動,通過多方面的活動來監測學生的心理身心狀況,為學生的健康保駕護航。
三、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部分學校忽略了勞動教育,學生缺乏基本的勞動技能,有些學生甚至缺乏勞動常識。針對這種情況要扭轉教師以及學校重知識、輕勞動的教育觀念,要讓學生加強勞動,在勞動中學習,勞動教育可以發揮自身獨特的教育功能。學校要在已有的課程的基礎上,把勞動結合到課堂中,精心設計“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繼續完善“生活勞動體驗課程”,除了“廚藝”“編織”“刺繡”等專項勞動技能課程之外,構建“家校社會”一體化的勞動教育格局。除了在學校里勞動以外,在家里家長也要給學生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梢栽O立學生值日制度,組織學生參加校園活動,讓學生參加相應的勞動實踐以及相應的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繼續開發“農務勞作體驗課程”,基于我校學生很少接觸農作物,更缺乏參與農務勞動的機會,利用校園空間修建現代化的蔬菜大棚、空中植物園、無土栽培陽光房等,結合小學科學課相關內容,開發植物觀察分類、無土基質栽培、大棚實驗田認養等活動課程,將愛綠植綠護綠與科學實驗、勞動教育相結合,在樹立勞動觀念的同時培育環保、生態、節約等意識。
四、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完善學生評價體系
要想讓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具體地實施起來,具體地落地、落細、落實,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外,還要特別關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以及要完善相應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從多方面去評價學生。
目前,主要由教學業務能力、育人能力,以及家庭指導能力三個方面來評價教師的專業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學校過多地關注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而不太注重教師育人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把育人工作交給班主任,但其實在各科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發揮自己的育人能力。教師可以把做人的道理與課堂中的實際例子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學到做人的道理,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指導能力也是教師亟需的,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地溝通,如何讓家長成為學校教的助手,不是聽幾次班會,舉行幾個活動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家庭指導能力也需要教師去進行學習,進行專業化的研究,增強自身的家校溝通能力。
用德智體美勞來全面評價學生的成長,才是完善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利用信息網絡平臺的優勢,將學生學業成績、藝術課程學習、體育科目和體質健康達標、自主體驗課程記錄、勞作技能等情況進行記錄,出具學生綜合素質報告,既是學生的成長軌跡記錄.同時,也能用科學的數據反映學校教育教學的水平情況,促進學校將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落地、落細、落實。
綜上,“五育”并舉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指針,“五育”中的每一育都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和功能。在新時代強調“全人發展”背景下,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五育”并舉。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園的“五育”教育還需要投入更多的教育力量,為達到教育目標、完成育人任務、實現教育強國,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融入“五育并舉”理念是重要的教育渠道,是實現“五育”融合的必然路徑。
參考文獻:
[1]高飛.“五育并舉”理念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6(6).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9-07-09.
[3]張俊宗.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9(Z3).
[4]寧本濤.“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J].中國電化教育,2020(5).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