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運平 呂玲玲
【摘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減負提質”的矛頭直指高效課堂的構建,雙驅教學模式旨在構建教學目標下的問題驅動與任務驅動互相協調、互相促進,把“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把以講授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推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改變。而“單元學歷案”關注的正是“學會”,即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如何判斷是否學會;注重做中學、說中學、悟中學、教中學,是雙驅教學模式的好載體。
【關鍵詞】單元學歷案;小學數學;雙驅教學
一、研究背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減負不減質”“減負提效”的口號不絕于耳,壓縮課后作業的時間,提效的“矛頭”便指向了課堂教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如何讓學生在課堂內能學會?”成為各界學者及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焦點。而筆者長期處于一線,正在進行問題驅動與任務驅動雙結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深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在于學生能進行深度學習,不能停留于表層的學習,只有經歷知識、技能、素養的獲得歷程,才能真正學會。這時,崔允漷教授及他所帶領的團隊所研究的“單元學歷案”面世,就像久旱逢甘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找到了突破口。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單元學歷案
學歷案的推進首先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怎樣設計一份專業的學歷案,二是怎樣用學歷案實施教學,即,教師該怎么教,學生該怎么學。解決以上問題,攻堅克難,突破相關核心技術。以“單元學歷案”為例,“單元學歷案”指向的是經驗,關注的是“學會”,即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如何判斷是否學會;注重做中學、說中學、悟中學、教中學(教授他人)。“單元學歷案”是師生、生生互動的載體,是規范或引導學生學習的文本,是學生學習的認知地圖,是學生可重復使用的課程資源,也是記錄學習過程的學習檔案。
2.“雙驅”教學
“雙驅”教學是指以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中的例題原題或變式題及教材中的練習題為學習任務載體,驅動學生調用已學過的知識,通過閱讀、思考、嘗試、交流、討論、辯析、綜合等一系列自主、合作學習;且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主動學習;或教師以學生在完成任務時遇到的障礙、疑點、難題或者學情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等作為教學的起點,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來達成掌握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構建教學目標下的問題驅動與任務驅動相協調,互相促進的雙驅教學模式,探索圍繞課程目標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把“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把以講授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推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改變。
三、基于單元學歷案的小學數學“雙驅”教學策略
單元學歷案和“雙驅”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均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如果能把二者結合在一起,互為助力,在課堂實踐中推動學科素養的落地,也許能探索一條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雙驅”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之路。筆者在“雙驅”教學模式的實踐中,基于單元學歷案,提煉、總結了以下“雙減”教學的策略:
(一)在“雙減”教學中設計“大任務”和“問題鏈”,鋪設學習臺階
單元的組織以讓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為邏輯起點,一個單元至少指向一個學科核心素養,即以大觀念、大任務、大問題、大項目來組織單元。譬如,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可能性》,從單元整體視角出發進行分析后發現有如下安排意圖:學生在第一學段不再學習概率,將不確定現象的描述后移到第二學段,即使對于隨機性的學習,也提出運用數據分析來體會隨機性,并強調對可能性大小的理解,而不是對可能性本身的理解。這部分內容更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小學階段五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根據以上分析,本單元的任務設計如下表:
筆者利用學歷案這個載體,利用“雙減”教學的理念,設計了《可能性的大小》的課例,子任務下小任務的問題鏈如下圖:
要達成學習目標,需要給學生搭建進階式的臺階。單元大任務作為統攝,子任務就是臺階,在單元大任務和課時子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會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主動學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子任務下是小任務的問題鏈,是學生在完成任務時遇到的障礙、疑點、難題或者學情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等。學生會經過討論、交流、辨析來解決,親身參與其中,親身經歷完整的學習歷程,不再是教師“一說一帶”“一問一答”。教師問題和暴露的學情問題被逐個擊破后,子任務達成,最終達到讓學生“學會”的目的。與學歷案的融合,更能體現“雙驅”教學實踐模式的優勢與價值。
(二)在“雙驅”教學中嵌入評價任務,落實育人目標
“雙驅”教學如果只關注任務驅動和問題驅動的結合,只關注暴露的學情問題,想法設法去解決這些問題,學生還是只停留在知識與技能的獲得層面,無法落實素養目標。素養不是憑借知識傳授和“刷題”就能形成的,單元學歷案是專業的方案設計,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和基于單元整體視角進行設計的,并在創設真實情境任務中進行深度學習,可是有了專業的學習方案實施于課堂教學,還應該進行對其效果進行評價,突破傳統的實施與評價圭臬,尋求“教-學-評”的一致。
譬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學歷案中,學習目標與評價任務可以是對應的,評價任務是為目標服務的,檢驗是否達成學習目標、育人目標,是否形成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直觀想象、數學運算等素養。
(三)在“雙驅”教學中用好學后反思,培養批判性思維
單元學歷案與“雙驅”教學相結合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需要有學后反思,學生要將“單元學歷案”變成個人的單元學習檔案,將教材的要點、教師的提示、作業與檢測的典型錯例、學習的困惑等所有單元學習信息,全部保存于“單元學歷案”,做好自己的知識管理。“雙驅”教學后學生的體驗、感悟,也可以寫進“學后反思”,能夠讓學生有回顧、批判的過程,培養批判性思維,為培養有創造性的人才作鋪墊。日積月累,學生會習慣于進行批判,進而有新發現、新創造,這正是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譬如,在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的推導》課時學歷案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探討學后反思:第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有何新的認識?第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能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如何推導出來的嗎?第三,舉例說明,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從淺入深,從課內到生活實際,層層推進,反思才能深刻而有意義,才是真學習。
(四)在“雙驅”教學中構建完整的素養體系,形成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學生對知識、技能、規則等進行持續建構,而且往往呈螺旋式上升樣態。“單元”設計能有效整合學科知識,提高學科內容的結構化程度,增強課時與課時之間的關聯度,有利于設計課時之間的學習進階,持續性建構。“單元”設計是“上接學科核心素養,下連知識點目標”的橋梁,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雙驅”教學最終是為學生服務,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所以需要利用“單元學歷案”構建完整的素養體系,助力形成核心素養。
譬如,在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單元學歷案中,各課時的學習目標和核心素養如下表:
“雙驅”教學有其自身的優勢,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但是與單元學歷案結合后,能夠補足其劣勢,更加凸顯學為中心,并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以單元學歷案為載體、工具,任務驅動和問題驅動相輔相成,“雙驅”教學的理念引領前行,能夠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真正實現“減負提質”。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項目“目標下的小學數學雙驅教學實踐與研究”(課題批準編號:2020YQJK002)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盧明.讓想得到得教育成為看得見的風景[J].浙江教育報·前沿觀察,2022.
[2]盧明,蔣雅云.單元學歷案:讓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實踐路徑[J].中小學管理,2021(7).
[3]崔允漷.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即讓學科教育“回家”[J].基礎教育課程,2019(Z1):5-9.
[4]賈瑞芳.問題驅動式教學在小學低段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1.
[5]丁玉娟.小學數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探究[J].教育觀察,2018,7(14):100-101.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