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麗 楊玉江
摘 要:英語閱讀展講立體展現學生在英語學科方面的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英語課堂閱讀不僅要有信息層面的提取,更要通過展講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并以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展講;思維品質; 高中英語閱讀
閱讀的本質不僅在于能從文本中提取信息,而且在于是否能夠分析對比,理解遷移,去粗存精地認知文本話題,更重要的是通過文本閱讀,質疑思考,養成辯證看待問題的思維習慣。如何借助文本,把思維品質的培養落到實處,一直是每一個教育人不可回避的研究課題,我們發現在開展課課堂閱讀展講活動中發現, 展講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
展講是學生基于話題或文本,運用思維邏輯個性化表達觀點的有效形式之一。課堂展講是在新課程標準下,落實學習活動觀過程中產生的高效學習活動形式。從時間角度來看,展講可以安排在課堂初始的前幾分鐘,可以是課堂進行中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或者個人觀點,也可以是在課堂結束前由學生總結歸納自己的學習感悟或收獲。從內容角度來看,展講可以選擇個人感興趣的話題分享,可以安排本科目系列小專題,也可以展示課堂小組合作的成果。從形式角度來看,展講在課前和課堂結束前,適合單人進行,在課堂中,一人或多人均可,可以結合內容,在全班同學面前展講,也可以多小組同步開展,多人同時在各自小組內展講。
以閱讀展講課為例,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將英語閱讀與展講結合,更有利于高中階段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與延伸,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品質。我們在操作過程中,學生以6人小組為單位,合作閱讀為基本形式,展講交流為課堂重點,質疑想象為教學主線開展組內合作閱讀為主要教學形式。可以組內共同閱讀同一內容, 以個人角度質疑解惑,然后組內成員間交流感悟與看法;也可以組內分工,各自閱讀不同內容,提出質疑,合作解答并發表各自不同看法;還可以變小組內合作為不同組之間相同閱讀任務對抗交流。展講活動既是教師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實施的教學流程,也是學生在經常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形成的閱讀表達習慣,更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活動的縮影。
首先,強化觀察、發現和想象能力。 以繪本英語第20級 《The Right to Survive》閱讀課為例,如學生在閱讀開篇的第一頁,畫面色調深沉,撲面而來一種不可玩褻的嚴肅感油然而生。畫面上六個非洲兒童渴望的眼神,讓人內容忍不住要大膽的猜測,并急于閱讀來驗證自己的想法。通過每一頁的圖畫,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誘導學生進行觀察聯想,幫助學生把文本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語言情境,發現畫面,注釋與文字中的差異與共性,這一過程本身就在強化觀察與思考能力。在貫通文本的閱讀過程中,同學們不斷觀察,不斷聯想,然后閱讀校正自己的發現,不知不覺中觀察發現和想象能力得到一步步強化。
其次,強化分析理解能力。在畫面的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處于高漲的求知狀態,對接下來的文本閱讀的體驗更清晰更深刻。在腦海里把畫面和文本兩者相比較的過程,就是在頭腦中分析信息,對比歸納綜合,得出站得住腳的結論,這一過程正是學生分析能力的進一步發展過程。當學生有圖有文,用地道的英文表述,原汁原味的語言呈現個人思維,他的展講就不僅是理解文意,同時也在分析句子結構,發現詞匯在用法上的變化以及表達含義上的區別。所以說,教師進行閱讀展講教學,是帶領學生,走進了一個英語語言世界,幫助學生將未知和已有的認知進行加工塑造,對比重組,理解新知。這樣的展講教學活動,無疑是在推動學生分析能力的發展進步。
第三,強化記憶與邏輯能力。語言學習與記憶力形同母子。在閱讀過程中,后材料內容想表達什么?作者運用什么樣的邏輯進行行文?如何評估材料內容,是否贊同?這些個人觀點表達都需要學生將繪本中獲取的圖畫信息以及語言信息進行打亂重組,構建新的符合個人邏輯的新表達。這個過程本身就在鍛煉和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同時,在閱讀活動中,理清文本事件進展的先后時間順序,探究信息之間的邏輯聯系,也是對學生邏輯思維的促進。
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批判創新思維能力。構建展講內容的過程需要學生把腦海里的各種相關信息進行加工,這就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創新的發展空間,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不是他們在傳達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在引導下自主發現問題、主動分析原因、合作解決問題,評估判斷觀點的導向性,最終表述個人觀點,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了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全程,以展講為形式的實踐活動促使他們的批判創新思維能力同步發展。
當學生在閱讀中基于文本信息,得到高于文本的結論或者認識并清晰表達的時候,思維品質的發展已經完全超越了文本,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得到滋養與提升。D800C85F-75EC-4D29-9045-8A2DF61896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