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姣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進一步明確小、中、大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美術學習特點、目標以及相應的指導策略,教師在聆聽、思考、實踐操作中積累指導幼兒繪畫的經驗,明確幼兒園美術教育就是要在重視開發幼兒感受藝術能力和構圖造型能力的基礎上,挖掘孩子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讓孩子們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關鍵詞:新課改;幼兒園美術;教學設計
引言
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所體驗到的審美教育是非常局限的,通過系統地指導他們參與藝術實踐,能夠更好地提高他們對美的感知、理解力和表達能力。所以,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指導學生們在美術實踐中體會到“美”的本質。讀書永不止息,審美教育永不停止。在新課標下,老師要讓孩子們學會運用手中的畫筆來畫出日常的小事情,從普通的小事里發掘美,使生命更有意義。
一.提高興趣的游戲教育
美術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可以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尋找美、創造美。當這些色彩在筆尖流動時,他們像插上了翅膀,可以天馬行空的想象。一團團普通粘土在孩子們手中變得栩栩如生時,世間萬物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在孩子們的創作中,變成了一幅幅靈動的畫時,收獲了不止是快樂。比如,老師在給學生講《戲魚》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種天生的好奇。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通過游戲、合作法、添畫法、分享法等多種教育手段,為兒童的想象和創造準備了條件,在游戲中體驗戲魚創作帶來的樂趣,在游戲中體驗戲魚作業帶來的樂趣,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們初步體會借形想象的作畫技能和積極學習創作的熱情。
二.借助信息技術介紹美術知識
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從色彩的探索、基礎類繪畫、創意兒童畫方向入手,更專業、更系統地介紹向幼兒各種色彩知識、色彩運用、繪畫技法及創意。引導幼兒探索探索色彩的奧秘。色彩的屬性:色彩變化的重要屬性,影響色彩的三個因素。色彩的感受:通過視覺影響大腦,通過大腦影響感官。色彩的表現:色彩搭配構成了色調和諧的色調讓人舒適。色彩的運用:環境創設的重要元素,藝術教育的活力源泉。微課講解結束后,老師組織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運用多種材料進行“最美蟳蜅女”畫框制作,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加深幼兒對色彩搭配的掌握。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美術創作和欣賞活動感染幼兒、誘發幼兒美術學習熱情。
三.課堂提問 引導思考
美術教育既要注重老師“教”,又要注重學生的“學”,要充分反映課堂的整體效果和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要把多媒體與自身的個性有機地聯系起來,通過提問來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善于利用各種多媒體材料,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精通基本的制作和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技術和方法。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特性,將傳統教學手段與教師個人特色相融合,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例如,教師教學《趣畫草莓》,教師出示課件提問,草莓是小朋友們喜愛并熟悉的一種水果,但是你知道長在地里的草莓是什么樣子的嗎?通過觀察草莓的圖片,我們會發現:草莓的果實呈水滴形,上面鑲嵌著小小的顆粒物,那是草莓的種子;葉子有著小小的鋸齒狀;花朵為白色,小巧精致;莖桿纖細而柔軟,但能懸掛起來飽滿的果實。草莓的顏色也非常漂亮,通過對草莓的了解與觀察,培養小朋友們善于觀察美、感受美的能力,為接下來的創作做好充分引導。
四.手繪色彩 點亮生活 親子繪畫活動
孩子內心的美好世界,來源于眼睛捕捉到的生活畫面。世間美好的事物盡收眼底,也同樣為孩子心靈的成長鋪實了道路。親身接觸與感受自然,是豐富孩子內心世界的最直接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親子繪畫活動發展了孩子的審美藝術感,同時也為孩子搭建起親近家長的平臺。例如,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小朋友們耳熟能詳的一首古詩。自古以來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為了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的重要指示,同時也讓孩子們通過手中的畫筆助力光盤行動,幼兒園教師可以開展紙盤親子繪畫的活動。小朋友和家長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孩子們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了一幅幅漂亮又生動的紙盤繪畫作品。孩子們以繪畫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光盤行動的支持,也在日常更加珍惜食物的來之不易。
結語
在美術課堂下,孩子們可以揮舞畫筆,編織夢想,收獲一幅幅趣味十足的美術作品及手工創意制作。幼兒盡顯才藝,盡顯智慧。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該激發幼兒的熱情與對美術學習的熱愛,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注重“寓教于樂”,在技能技巧上不能太難,而應該簡單合適,同時要有“趣味”,用多樣的學習方式保護學習的興趣,讓幼兒靠自己的“心靈—眼睛—大腦—雙手”來“收集”,用“形與色”去“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