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元巧
摘 要:在當前新時期的教育教學體制改革背景下,“雙減”政策的出臺為各個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如今的教育新形勢對學生與教師雙方而言,都將會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對于小學啟蒙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應當結合多元化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自學意識,推動學生在未來的成長發展道路上更為順利。為此,如何能夠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這也是現階段眾多小學英語教師所思考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就雙減背景下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展開深入性研究,并為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提供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自學能力;方法策略
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簡單地說便是教師結合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調動自身主觀能動意識,開展創造性的學習,并自主進行發展和延伸。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教育指導十分必要,這屬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基礎,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以及受教育的主體,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創造性學習是課堂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根本。促使學生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要求。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實踐工作中,強化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而只有小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才能開展更為高效化的英語知識學習。在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下,教師需要重點對學生開展預習指導、自學指導、優化對學生的評價總結工作,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性知識學習,以此實現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的高效化發展。
一、注重預習指導,培養自學習慣
對于小學生而言,一些學生的自主知識預習意識較為淡薄,為此英語教師需要針對這一問題重點進行培養和強化,使學生能夠利用更為科學有效地方式開展知識預習。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講究方式方法,英語教師應當使學生首先掌握預習的方式,進而再開展知識預習,這樣才能使預習的效果更好。在以往的知識預習過程中,英語教師僅僅只是要求學生簡單地進行知識預習,對于相關的預習方式及技巧而言,學生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英語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科學指導學生進行預習,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式,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預習習慣。
例如,在進行三年級下冊“Unit 4 Where is my car?”的單元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提前進行知識預習,并使學生了解自身的預習任務有哪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第一項任務便是要求學生利用英語錄音增強自身語感,并熟悉相關單詞及句式的發音。第二項任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的單詞和語法進行自主性學習,并記錄下對本單元知識點不太理解的地方。第三項任務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通讀,利用多次的文本閱讀使學生掌握文章的大致內容。第四項任務引導學生總結自身學習問題,并在課堂教學開始以前反饋給教師,這樣英語教師就能夠直觀掌握學生出現的學習問題,進而開展有效地課堂教學工作。
二、創設自學氛圍,強化自學能力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往往需要后天的培養,而不是學生先天性形成的。若想使學生成為新時期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還需要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基于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只有對一定的事物產生興趣以后,才能夠進一步形成學習的動力。而倘若學生對學習缺乏熱情,僅僅只是要求學生機械性的重復某一學習動作,就很難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為此,英語教師應當結合科學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以此增強學生開展自主知識學習的動力。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實踐工作中,英語教師可以借助活躍課堂學習氛圍,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需要首先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避免將現成的答案代替學生思考的過程,要積極鼓勵學生相互溝通交流,討論問題,以這種途徑獲得答案。只有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才能夠將以往被動化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性學習,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收獲理想的課堂教學成效。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競賽性活動,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學生很難長時間對某一事物抱有持久性的興趣,教師便可以借助競賽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比如基于學生自學習慣的培養,為學生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基于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組織學生開展“我發現的問題”主題活動;基于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組織學生開展英語演講活動。
三、優化評價機制,展現教學效果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重要,需要教師重點進行培養,為此英語教師需要不斷對課堂教學工作進行優化和調整。若想切實增強小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需要英語教師在學生完成自主知識學習以后開展評價總結工作。通過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可以及時使學生發現自身學習的問題,并在下次的自學過程中及時進行調整。
例如,在進行完四年級下冊“Unit 2 What time is it?”的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詳盡的為學生進行評價總結。學生在知識自學的過程中,基本掌握了“get up”“go to school”“go home”“go to bed”等句式,體現出學生良好的自學效果。但是,一些學生在課后作業時出現了一些語法性問題,比如學生將“it’s time to”和“it’s time for”相混淆,究其原因便是學生并未仔細研究句式特點,并未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在評價總結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告誡學生注意細節,使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身問題。
簡要而言,在小學階段的英語知識學習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身就是一項十分系統化的教育工程,每名小學英語教師都需要掌握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技巧,并結合科學有效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展現自學能力,為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海萍.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J]. 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5):82.
[2] 范佳音. 聚焦有效課堂,發展小學生英語自學能力[J]. 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