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幼敏
摘 要:課后作業是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擴展能力的主要手段,但很多地方教師布置作業的方式設計都還停留在背書、抄寫、做習題等傳統形式上,在“雙減”的背景下,為了提高少數民族地區英語課外作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師要把“減負”教育思想付諸實踐,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雙減”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布置要求以及優化原則,并提出合理的布置措施,達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雙減背景;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布置優化
引言
在雙減背景大環境下,教師在優化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時,應充分發揮學生個性、激發學生創新的潛能,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形成健全的個性,逐步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
一、“雙減”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布置基本要求分析
(一)基于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2011版新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面向所有人,從教學目標、內容、過程、評價、使用和開發等各個角度,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展需要。英語課程是培養學生知識、培養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示個性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其學習需要和特征也各不相同。只有使學生的個人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才能使教育的總體利益最大化。
(二)基于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
據調查,少數民族學生自身英語學習能力薄弱,對英語學習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想要輕松愉快地完成一堂課的淺層次需求;2.學生的內在現實發展需要,也就是在某一特定時期,基于經驗、知識、思維和情感態度而形成的新的發展區域。
二、基于雙減政策優化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自主性原則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按照課程要求,運用現有知識,創造性地消化、吸收和運用。自主作業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開放性原則
開放作業是對課堂內外、對校內外、對學生的生活、對社會、對父母、科研單位等所做出的實踐開放。強調參與主體、探索方法、實踐過程和成果的多元化和多樣化。
(三)趣味性原則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道:“有趣的課堂,指的是: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和思考之中,他們被眼前的事實所震撼,他們在學習中發現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們為自己的發明和喜悅而自豪。”在趣味性圍繞的初中英語作業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智力水平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英語作業。
(四)多樣性原則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為達到減負提質基本要求,應確保將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安排應從多角度、多形式、多題型入手,使學生的手、腦、口、耳、目等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得到鍛煉。
(五)實踐性原則
葉圣陶曾經說過:“學習要與時間相結合,多做練習,才能懂得更多。”英語新課標要求教師應為學生布置出實踐性英語作業,以此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同時在學生完成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也可促進學生自身的管理能力,完善學生的多元認知能力。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實際中去,并在實際中得到直接的體驗[1]。
例如,教師在對缺乏英語興趣的學生布置作業時,教師應讓學生聽讀錄音,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表演,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讓家長或同桌配合完成作業,并在學生對話表演時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逐步讓學生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2]。
三、“雙減”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布置的優化對策
(一)作業的優化設計與實施
在每節課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出,實踐性作業,教師、同學、家長等3人進行訪談,例如,在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久運動一次"話題中,學生自己設計采訪老師的問題:問老師最喜歡的運動是什么,多久做一次運動,在哪里做運動,跟誰一起做運動[3]。最后,就教師所講的有關體育活動的內容、健康狀況、原因和不健康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利用英語寫出報告,隨后向同學們提供有關教師日常生活習慣的意見[4]。
(二)開放性作業的優化設計與實施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可自行設計或鼓勵學生參加作業的設計;教師可以設計獨立的或協作性的作業,也可以為不同興趣愛好和英語能力的同學提供不同的學習任務。教師要根據學生目前的英語學習能力和發展需要,合理地安排各類作業,掌握作業的難度與數量[5]。
例如,在Unit 4 Don't eat in class這一節課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適當的導入開展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以將本節課的知識重點進行整合進行教學,由于本節課是閱讀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英語閱讀教學環境。在本節課教學完畢后,教師為讓學生完全掌握本節課所講述知識點,教師應為學生布置出:說一說與本單元內容相關的對話,并寫一篇關于家庭規則的作文,其作文字數應控制在100字詞內,在學生完成這個作業時,教師應讓學生利用計算機搜集有關的家庭規則,并讓學生在計算機技術的推動下激發自身完成作業的興趣[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要切實貫徹“減負”的思想,把“減負”思想體現在“英語”的課后作業安排上,“合理”地安排作業,從而達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以此不斷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與完成興趣。
參考文獻
[1]陳招弟. 初中英語教學課后作業設計的方法[J]. 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21(1):79.
[2]王忠禮. 試析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分層設置[J]. 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1(6):75.
[3]詹春燕. 微課在初中英語課后作業中的應用[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5):62-63.
[4]黃英. 淺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三段式"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有效構建[J]. 考試周刊,2019(A3):95-97.
[5]王以宏. 移動設備在初中英語課后作業中的應用分析[J]. 新課程·中旬,2019(4):227.
[6]李德新. 對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的再思考——基于教育部“一師一優課”部優課教學設計中課后作業的分析[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19(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