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徐榮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深入?!罢n程思政”講的就是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進行活動的設計創新,營造一個開放式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進一步使學生成為全能型素養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中地理;活動研究
引言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隨著改革的就是以往的教學模式,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再適應新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也應該及時轉變自身態度,要以引導學生為主要目標,不斷在課堂中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使學生能夠進行有效學習,激發學生對地理課堂的興趣,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課程思政”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活動實踐研究重要意義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將課程思政滲透其中能夠突出學生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完全具備較為完善的思維邏輯能力和良好的學習能力,由于地理課程是一門較為特殊的學科,在其中滲透思政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教學觀念,就此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從而可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要保證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做到全面發展,有效的形成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更深層次的探究分析,確保學生能夠在地理課堂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在社會中能夠實現個體價值,才能夠得到認可,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教育思政符合時代發展需求,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強化學生對國情的認識。
二、“課程思政”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活動實踐研究策略
(一)為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正確學習
在任意一門課程中,教師都會找出目標,并且以目標為中心開展教學。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該結合思政對學生進行全面教學,這有為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才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明確目標學生才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識內容,做到學習不盲目,不會感到學起來沒有方向,從而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課堂效果,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自然界的水循環》一節內容中,教師要明確重點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還有地理意義,引導學生進行了解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能夠熟練描述陸地水體的相互聯系,以及區別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和特點,要讓學生有一個學習方向,從而能夠掌握正確的方法進行學習,幫助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也要教育學生要節約水資源,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濃縮地理教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由于高中地理的知識較為復雜和枯燥,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對知識內容進行化簡,同時在教學時也要求學生進行新的知識內容化簡,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節約了課堂時間,使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課堂進行教學,隨著教學知識的簡化,學生學起來也不會覺得麻煩,從而就激發了學生興趣,強化學生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素養。
例如,在教學《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一節內容中,教師在課前應該將知識內容進行匯總,為學生簡化教學內容,找出重點難點,供學生進行參考,使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課堂時間進行學習,做到節約課堂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可以掌握城市地域形態和地理環境的關系,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區分的類型,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能夠結合案例進行分析探究,引導學生在熟悉城市結構的同時做到愛護自己的家園,在共同努力下保護我們的城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多媒體也廣泛應用到了教學之中。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結合新課程背景和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有助于高中學生在上課時進行注意力集中,給學生提供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采用多元化的課程引導學生掌握地理知識,使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比較積極主動的發展自己特長,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研究分析問題的水平,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實現有效認知,有助于今后的學習和發展。
例如,在教學《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一節內容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北方和南方居住不同的房子,讓學生說出建筑的區別,在觀察中引導學生了解區域的概念,并且能夠比較其中的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結合實際讓學生進行地理問題的探究分析,使其能夠在多媒體的觀察下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從而積極的展開探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養成。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課程思政內容更深層次的滲透,滿足新課改的發展需求,要將思政知識融入學生實際生活之中。在學習地理時,要注重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引導學生要學會與自然社會和諧共處。構建社會共同體的同時,增強學生愛國情感,明確學生肩負偉大職責,引導學生以身作則,發揮自身潛能,做到提升地理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要促進學生今后的學習和進展。
參考文獻
[1]陶宛琪. 基于課程思政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研究[D].石河子大學,2021.DOI:10.27332/d.cnki.gshzu.2021.000664.
[2]楊銀平.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活動研究要素探究[J].讀寫算,2019(31):12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融合實踐研究》研究成果,立項編號FJJKZX2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