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福
摘要:在當前的教育大背景下,思政課程是學校的必修課之一,但是要想發揮思政課程的教育意義,單純普及思政課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將思政課融匯于各種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數學教學而言,雖然數學課程與思政教育沒有直接聯系,但同樣可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數學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通過探索小學數學課程與思政資源的結合方式,尋找到小學數學和思政教育的契合點,推動數學教學與育人統一,讓小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提升思想教育。
關鍵詞:思政課程;小學數學;實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同行業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在小學階段就要為學生打好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還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數學教學而言,將思政教育融入小學數學教育,可以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既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又能有效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小學數學與思政教學問題分析
一是數學教學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當前,很多學校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數學教學仍然會存在傳統應試教育的痕跡,具體表現為就是過多重視智力教育而忽略和輕視了思政教育。在教學上以成績為目標,以升學率為導向,注重學科成績而忽視了素質教育,學生學習成績好但是心理素質差或者道德方面出現問題,最終還是會導致發展不健全,可能出現高分低能等等現象。即使在一些發達地區的學校中,對于很多數學教師而言,小學數學教育也很容易受到傳統教育觀的影響,不能及時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而容易出現填鴨式教學方式,使數學教育與現實生活彼此脫離,日積月累之后的影響就是學生失去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甚至完全不喜歡數學的學習。
二是數學課程自身特點的影響。數學課程與思政教育相比,在邏輯方面,有明顯的嚴謹性,在內容方面,有顯著的抽象性,在實際應用方面,具有貼合實際的廣泛性,但是兩者之間又互相聯系,互相影響,呈現密不可分的關系。數學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為抽象,不夠具體,很難理解,進而使得許多小學生感到數學學習很吃力。同時數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內容較為抽象,不夠生動形象,而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越發導致學生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致不高,時間一長就會打擊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信心,還極有可能導致學習對數學產生抵觸情緒。因為思政課程知識點的特殊性,能夠彌補單一的數學知識教學帶來的不足,進而可以消除學生數學學習的消極影響,避免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下降。
三是小學生思維特點的影響。?思政教育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思想情操,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推動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成。在與數學課程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過程中,需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聯系,但是小學生受年齡的限制,他們對于數學的感知能力較弱,對客觀事物的認知還不夠全面,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特征。同時小學生由于生理特點,注意力相對不會高度集中,所以在課堂上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同時由于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接受新生事物和具體知識的能力不強,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也容易導致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
二、加強思政教育與數學教育融合的措施
(一)教學方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們的興趣,老師們一開始上課之前就要想好問題的情境,以至于等到有個切入點的時候把問題切進來,從而增強學生們對數學的喜愛度。老師們還可以改進一些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們投入到學習數學中去。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數學知識中包含的各種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故事,比如在講解數學知識點時,可以延伸介紹該知識點所包含的一些中國古代數學家愛國為民的故事,歌頌偉大數學家所做的重大貢獻,以生動的故事感人的品質來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同時還能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例如在“圓的周長”課程講解中,按照教學目標應該是將圓的周長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和使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問題。在具體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們講解祖沖之研究圓周率的故事,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同時還可以對這一知識點進行適當延伸,講解14世紀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數學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進而增強學生對悠久歷史的自豪感。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合理地將思政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在無形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二)教學引導與價值觀培養相結合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生們的生活范圍是簡單的,除了家庭,就數學校、班級最為重要。而班主任老師就成了他們最貼心的人。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需求,更要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進而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學生確定了正確良好的學習態度,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還可以影響學生個性發展。對于數學的學習態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從后天學習培養的,需要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加強指導、示范、勸說,才能不斷促進學生態度的養成。從這個角度來講,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好數學知識,引用思政教育方法,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正確學習態度。例如在“認識人民幣”有關內容學習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們熟悉人民幣以及換幣、取幣等活動,需要讓學生掌握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掌握元、角、分之間的計算關系,可以結合有關內容讓這方面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可以給學生播放“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這首兒歌,以這首學生們都耳熟能詳的兒歌引出來,可以讓學生更有代入感,還可以讓學生們明白拾金不昧的道德品質。
(三)“五育”活動與數學教學的相結合
在整個基礎綜合教育中,小學數學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德育為先,小學教育主要以“愛”的教育為主。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整個教學過程既有數學的基本教學活動也有視、音頻結合,聲音、圖片結合的多模態畫面,推動教學課程生動活躍,讓學生們在多種模態元素下加強對數學知識學習。智育為重,數學是鍛煉學生思維的重要辦法,通過數字之間運算增強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知識。更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體育為本,在教學方案中融入體育知識,讓學生不僅有了對學習的積極性,還明白了又一個健康的身體的重要性。美育為根,數學的美具有客觀性,因此實行美育是自然而然的。比如,不同的圖形是來源于古人對各種事物長期的觀察,也可以讓他們學生去觀察,從而引出各種圖形的概念。這就反映了數學美的客觀性。小學二年級會學到軸對稱圖形,可以先讓學生初步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再讓學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物品是不是也具有對稱性。勞育為榮,注意情景的帶入。比如在學習面積的計算時,可以把稻田等融入進去,讓學生們想象農民工們耕種的田,并適當插入勞動教育,讓學生明白勞動是辛苦的,同時也是光榮的,讓他們也要熱愛勞動。數學教育不能是學生們聽到就頭痛的學科,教師要把“德、智、體、美、勞”的教育融入進去,但要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要注意戰術。要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也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才。
三、總結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將數學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具體而言,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結合愛國題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加強思政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觀。與此同時,還可以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有效推動了學生學習數學態度、能力和積極性,促進學生智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智德體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庾秀紅.思政教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初探[J].科學咨,2020(53):242-243.
[2]李佳麗.小學數學教學融入思政的策略探討[J].文淵(中學),2020(1):44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