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
摘要:要想學好數學,必須要有扎實的學識基礎,也要學會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難題與數學課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從而使自己真正地融入到數學學習之中。此外,如果學生對數學理論的理解不夠透徹,只知道背誦和刷題,長此以往,必然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這與高中數學素質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開展情景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還可以有效地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情景教學;策略
前言
數學本就是高中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科素養的一種重要途徑。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核心素養的內容對學生數學的學習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仍存在許多的遺留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為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在考慮學生實際接受能力和實際需求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活用情景化教學模式,以此促進高中數學教學走向高效化發展。
一、激發學習興趣
只有愛上一件事情,才有去實施的動力。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學計劃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和教材教學內容,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應對數學教材內容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然后再進行科學合理的高中數學教育知識結構設計。實際上,情景教學法與其它教學法相比,不僅需要對教學法、創設情景有更深刻的認識,而且要求教師具有掌握課堂教學法的能力,還有教育條件的特殊要求。老師有必要不斷充實教學腳本的編寫方法,有的只憑老師的語言、肢體動作、黑板上的文字并不能很好的上好一堂課。因此教師與學生可以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可以把老師的權利適當的放給學生,可以成立學生小老師教研組,一起討論數學情景教學教法,甚至共同寫教案,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來說,例如,在講解《集合》單元的內容時,用一個問題導入教學內容——“同學們,大家都知道軍訓的時候,有連、營、團的分組,那么大家知道在數學中我們可以把連、營、團稱為什么呢?”以此導入本章內容,引發學生思考,再把準備好的課件展示給學生。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和事件發生環境要充分考慮生活實際,避免出現風牛馬不相及的問題和話題,這會干擾課堂教學和教學規劃,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二、注重情景式小游戲的開展
高中數學作為主科中的理性化學科,有著很強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獨立進行高中數學學科研究是很難的,因為生活閱歷和思維能力差異等問題,他們之間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力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學生理科邏輯思維不夠強,容易跟不上教學進程,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設置一個有利于數學學習的環境,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這所謂的環境,其實就是寓教于樂,簡單來說就是設置一些數學小游戲。高中數學老師通過創造有趣的數學游戲環境,引領學生在數學課堂快樂學習,小游戲可以不限形式,但要環環相扣,這樣才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探索的積極性,誘導他們在玩耍的同時將知識牢牢掌握。
三、利用“繪聲繪色”的教學情景
由于高中數學教學中涉及抽象的知識較多,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以口頭講述為主,基礎不好的學生就難以真正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該在口頭講述和黑板板書的基礎上輔以圖片、圖表、視頻的形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這可以讓學生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想象力,引發他們進行思考和探索,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數形結合思想化知識的抽象性為具體性,為學生指明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新方向,一些數學理論在字面上顯得比較抽象和復雜,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理解,而且一些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同學根本無法理解。因此,在數學課堂應設置相關情景,運用數形結合形式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具體情景。
例如“三角函數”這一章節是高中數學人教版的重點和難點,在高考試卷中占分數的較大比重,同時它環環相扣,影響學生學習高中人教A版教材的其他內容。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使用豐富的形式進行教學,比如利用多媒體展現三角函數的圖像,這樣使學生能夠更形象化地了解三角函數,加深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四、創設相關實踐活動情景,培養學生數學綜合運用能力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數學排在第一位,這樣就可以說明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性,高中數學知識體系的一切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關案例。因此在高中數學情景化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即培養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再學習,完成“課堂+實踐”的雙重學習,加深理解和記憶,把知識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東西。
在社會實踐中,學生通過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牢記知識的基礎上還能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以及和與同齡人的差異,以便他們在未來學習中能夠不斷改善,實踐還會使學生更廣泛地接觸到相關的社會知識,鍛煉實際動手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和生活創新思維。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時,通過提出數學問題來導入教學內容,例如,校園禮堂一共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兩個座位,最后一排有70個座位,那么禮堂共有多少個座位?提出問題后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抽學生起來回答。禮堂一共有1150個座位,“學校禮堂共有25排座位”“最后一排有70個座位”可以看出這個數列第25位是70,從“后一排比前一排多兩個座位”看出公差是2,根據通項公式a=a+(n-1)*d得出a=22,然后再根據前n項和公式S=na+n(n-1)d可以得出1150。通過解決這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并記憶等差數列的相關知識,也可以利用相關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相似的問題。
結語
在結合教材內容和時代發展趨勢的前提下,為了更好地進行數學教學,高中數學教師要合理運用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科學設立情景,專注于體驗和感受過程,不斷強化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意識到所學知識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進行情景式教學,幫助學生將知識牢牢掌握,最終提高學習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巍.談情景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才智,2019(32):104.
[2]徐文靜.淺析情景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65-69.
[3]李金香.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情景教學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66.
[4]李菊.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情景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7(8):258.
[5]黃秀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情景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7(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