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代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給高校英語教學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提升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勢在必行。本文以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為研究對象,首先對高校英語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進行分析,并對當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最后提出高校英語教師需要通過提升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增強科研意識、提高教學能力來提升職業素養,從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提升途徑
作者簡介:周芬(1987-),女,湖北武漢人,湖北商貿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育教學。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的根本,教師的職業素養對于教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而教師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是一個漫長而又艱巨的過程。在21世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如何將國際化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幫助高校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樹立國際化的學習視野,是當下每一位大學英語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可見,英語教師對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對高校教師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發展問題也就越來越應該得到重視,高校英語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升也成為研究的重要內容。
一、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的構成要素
教師素養是指教師旨在養成勝任教師職業所需的各種素質而進行的自覺、持續的修習涵養過程及其綜合發展水平。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教育逐漸走向國際化,而英語教學作為中國教育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方面,英語教師必須要把對教育的研究作為最重要的工作,并站在專業角度去思考,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是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支撐,不斷提升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已經成為成為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要想有效地對高校英語教師的職業素養進行培養和提升,首先需要明確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的基本構成要素。筆者通過廣泛閱讀相關國內外文獻和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實際訪談,概括出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構成要素,分別為師德素養、信息素養、知識素養和心理素養。
(一)師德素養
為師先為人,修業先修德。百行以德為首,教師亦是如此。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與其他的職業相比,教師這個職業更具有示范性、公眾性、教育性,因此教師應該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修養。高校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于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高校英語教師須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為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做好榜樣。當前,在我國眾多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已逐漸成為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的師德和品質不僅能夠影響到教師的教學工作,而且還能夠影響部分大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指人們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這是人在信息化時代重要的生存能力,也是終身學習的能力。在信息化時代的大環境下,許多高校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部分高校英語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獲取教學資源和解決教學難題。開展網絡教學、利用網絡媒介進行交流和分享等,已成為當今教師常常采用的手段。高校英語教師要想獲得較高的信息素養,可利用網絡上豐富的資源,對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并且在實際的英語教學環節嘗試運用學到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新方式來滿足大學生獲取大量新知識的需求。同時,高校英語教師還可以參加學校以及相關部門開設的有關信息素養的學習課程,深入了解信息技術及其未來發展趨勢,通過培訓和學習掌握前沿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以提高自身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
(三)知識素養
高校英語教師首先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必須要對英語的語音、語法、詞匯掌握熟練,具備綜合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由于網絡的發達,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有所增強,部分學生不再滿足于課堂所學。面對這類學生,高校英語教師必須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才能不斷滿足學生對多樣化信息的需求。因此高校英語教師除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之外,還應掌握與教育教學有關的知識。
(四)心理素養
只有健康的教師,才能有健康的學生和學校教育。美國心理學家鮑德溫研究了73位教師與1000名學生之間的關系后得出結論: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教師極易擾動學生的情緒。近年來,眾多高校紛紛開啟擴招模式,學生數量的增多以及英語水平的參差不齊,導致高校英語教師的工作量急劇增加,同時高校英語教師還要持續提高教學能力,這給高校英語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這就要求高校英語老師要具備過硬的心理素養,具有開朗的性格和坦誠平和的態度,通過各種方法化解自身的心理壓力,不將負面情緒帶入課堂,永遠保持堅定的信念和強大的心理來面對學生,將愛帶入課堂、將愛帶給學生,以較好的心理素養來影響學生,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養的效果。
二、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的現狀
(一)高校英語教師隊伍呈現高學歷化、教育理念新穎化
近年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普及率逐步提高,高校英語師資隊伍的學歷也在不斷提高。筆者調查發現,目前高校招聘的英語教師學歷大部分為研究生學歷及以上,高校英語教師隊伍的學歷呈現高學歷化的趨勢。高校英語教師的年輕化、高學歷化,使得傳統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產生了改變,教育理念更為新穎,如眾多高校英語教師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參與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高校英語教師師德師風較為良好,榜樣作用明顯化
近年來,隨著教師隊伍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高校英語教師的師風師德呈現良好的局面,同時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也對師德師風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目前絕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能夠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嚴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并且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英語教學中。調查發現,高校學生對英語教師比較滿意的占比較高,認為自己的英語教師師德師風良好,能夠為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D7D239BE-7555-4228-B116-CCC41B3BBD7D
(三)高校英語教師知識結構較為合理,傳授知識多元化
目前大部分新進高校的英語教師為重點大學英語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他們通過系統、全面地學習英語教育教學理論以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涉獵眾多領域,具備了較為合理的知識結構。調查發現,英語教育專業的課程不僅包含了英語專業的重要課程,還包括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以及部分其他領域的課程,使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掌握了比較全面和系統的知識,同時也為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能夠順利成為高校英語教師創造了有利條件,打下了扎實的知識基礎。
三、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包括教師的上課能力和課堂上的表現能力,還包括其他方面,諸如課堂應變能力、參與課程改革的能力等。目前高校英語教師選擇教學內容的能力、英語課程的改革和建設能力以及根據特殊情況調整教學的能力比較弱,尤其是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對于年輕英語教師來說,他們在年齡和學歷上具備一定優勢,受過良好和系統的高等教育,但是由于教學經驗有限,不能夠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和學校具體情況作出教學調整,教學能力有所欠缺。
(二)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較低
信息技術的運用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而部分英語教師學習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時間較少,部分年齡較大的英語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較低,導致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靈活,信息素養的薄弱將會阻礙高校英語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信息素養較低的教師在獲取信息和處理教學問題等方面效率較低,甚至會導致他們不能夠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內容。
(三)科研和團隊意識有待提升
高校英語教師僅僅能開展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對英語教學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高校英語教師只有不斷將英語教學和科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上有所收獲和進步。高校為英語教師提供的科研環境有限,加之部分高校英語教師科研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較為薄弱,從而阻礙了高校英語教師科研和合作活動的開展。
四、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途徑
(一)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提升專業素養
終身學習是每個人需要樹立的意識,尤其是高校教師。近年來,終身學習的意識逐漸樹立,學習型社會和組織越來越多。一方面,高校英語教師可以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進修和培訓活動,通過集體學習或者培訓來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自主學習,這也是高校英語教師提升自身素養的有效途徑。現在網絡比較發達,書籍也很多,教師要想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可以通過網絡課程或者購買書籍學習,學習方式多樣化,便于教師隨時隨地地學習。
(二)提升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培養信息素養
高校英語教師作為信息化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和踐行者,其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和信息素養,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動力。隨著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推進,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和環境有了巨大改變,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在校園內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新技術、新環境、新理念正在逐漸進入大學校園。高校英語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和書籍資源學習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并且不斷運用到教學中。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逐漸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高校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和信息素養。教師應主動轉變自身角色,實現從教育者轉向信息化時代的學習者。
(三)增強教師科研意識,提升教學能力
林崇德先生提出的“通過教師參加教育科研,促使他們由經驗型的教師向專家型的教師過渡”的觀點,為如何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指明了方向。教育科研是連接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橋梁,高校英語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自身實現理念與實踐相結合的最佳形式,因為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論為指導的,總結了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教師在參加教育科研過程中,一方面要學習研究相關理論,努力為實踐尋找理論依據,另一方面要深入進行實踐探索,努力把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問題解決過程,同時也是教師自身素質全面提高的過程。高校可以將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作為教師年終考核和職稱評定的一項指標,這對英語教師增強科研意識是一種外部動力。
五、結語
高校英語教師為培養具有高素質和國際視野的學生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高校英語教學的核心力量。面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對外交流的實際需要,提升高校英語教師的職業素養勢在必行。高校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師德素養、信息素養、知識素養和心理素養來提升自身職業素養,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和適應新時代教育變革的能力,為祖國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和水平的高端人才。
參考文獻:
[1]肖燦.大學英語教師職業素養及提升途徑的探究[J].山西青年,2017(19):214.
[2]王列鯤.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分析及對策討論[J].知識文庫,2021(19):127-129.
[3]何蓮珍.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修訂依據與要點[J].外語界,2020(4):13-18.
[4]趙杰,劉歌紅,楊璐.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內涵及其促進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161-165.D7D239BE-7555-4228-B116-CCC41B3BBD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