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的深度落實為現代中學英語教學帶來的機遇不容忽視,尤其是對于民族地區的中學來講,因為學生從小就接觸漢語和民族語言教育,所以很有可能給其英語學習帶來沖擊。在新課程改革進程持續推進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推動民族地區的初中英語教學建設和發展,如何巧妙地落實增效減負目標,優化英語作業形態成為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課題。本文將重點分析探討“雙減”背景下的民族地區中學生英語作業減負增效的設計策略,以期能夠為同行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民族地區;中學生;英語作業;減負增效
作者簡介:張林軍,甘肅省甘南州合作二中。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雙減”專項課題“‘雙減’背景下民族地區中學生英語學科作業減負增效實踐研究” (課題立項號:GS[2021] GHBZX249)的研究成果。
隨著現代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英語教育的價值不斷提升,教師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方法也在此背景下顯著增多。在傳統的民族地區中學英語中,教師通常會以大量筆試訓練為關鍵,要求學生通過動筆的方式鞏固自己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此種作業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甚至是衍生出厭學心理?!半p減”政策的落地為民族地區中學生英語教學帶來了嶄新的發展支持,作業設計也因此獲得優化,教師可以通過對“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有效尋找到幫助學生減負增效的辦法,引導民族地區中學生在喜聞樂見的作業下獲得深度成長,這是極為重要的教育工作,是現階段教師需要重點探索的內容。
一、現階段民族地區中學生英語作業設計問題
(一)課后作業內容簡單,學生興趣缺乏
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學當中,作業內容設計普遍存在內容過于簡單、缺乏新穎性的問題,因而導致難以切實有效地參與到對作業的書寫和完成當中,此舉自然導致英語作業的價值和效益無法被充分彰顯和發揮。英語學科具有非常顯著的國際化和實用化特征,同時也是初中課程考試的重點組成部分。初中生在實際學習英語知識時,往往需要記憶較多的詞匯、句式和語法結構,學習壓力相對較高。而教師為盡可能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往往會選擇大量練習題,增加學生的訓練量,此類練習題往往缺乏針對性,甚至是整個年級都在使用,課后作業的設計也因此較為簡單,缺少指向性和開放性,學生在后續進行作業練習時出現明顯的模式化問題,認為英語作業是枯燥乏味的,學習興趣因此不夠充足。
(二)課后作業缺乏差異,教育指引匱乏
每位學生的英語語言天賦不同,認知水平以及個性表現都有相應的差異性,那么最終英語學習水準也必然會有所不同。而就目前來看,在課后作業布置方面,普遍缺乏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嚴重忽略了學生群體的差異性,同時也并沒有層次化設計的支持。之所以會出現此類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自身所開展的檢查工作和評價工作沒有充分落實到位,在以往作業批改工作中,并未給予學生健全完整的教育指導和教學評價,因而導致學生無法充分意識到自己所存在的學習問題,和教師的相互交流溝通也就因此而減少,導致教師對學生群體的實際了解和認識不夠充足深刻,在長時間的惡循環下,很難保障作業的差異化設計。
(三)作業缺乏實踐元素,能力成長困難
英語作為語言學科,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廣泛的實踐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夠深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才能夠幫助學生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目前來看,我國民族地區的中學英語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普遍沒有在其中融入充足的實踐元素,因此導致學生的能力發展受到限制和威脅。從本質上來看,英語作業是學生在課下鞏固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內容的關鍵支撐,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本就沒有融合進充足的實踐元素,那么自然會導致學生的能力成長和發展受到限制。在此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巧妙地創新作業設計的方式,融入充足的實踐元素,否則將會導致英語教學逐漸陷入偏離實踐情況的境遇當中,不僅難以深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識,而且還會導致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受到限制,如此循環往復,將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熱情逐漸消退。
(四)缺少充足合作交流,整體落實受限
語言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進行積極有效的運用和表達,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從根本上來看,課后延伸交流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作用和現實意義。但是現階段課后作業普遍是要求學生進行單獨練習,教師幾乎并不會專門為學生布置合作實踐類型的作業,因而導致學生間的相互交流顯著減少。此外,民族地區的學生不僅要學習英語,還往往需要學習漢語和民族語言,這自然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顯著增長,而書面作業的設計雖然能夠在相應程度上促進學生英語成績的提升,但是卻難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交流互動,學生的認知發展將會因此而受到巨大沖擊。長此以往勢必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語言創造能力的發展,無法切合素質教育的目標需要,不管是課堂教學或是課后作業設計,都需要充分關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教學活動的深度開展提供幫助。
二、“雙減”背景下民族地區中學生英語作業減負增效設計
(一)切合教學重點,增強學生智慧
民族地區學生往往需要同步學習民族語言和英語,由于歷史、經濟、文化等因素,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總體水平偏低,群眾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尤其部分學生平時以藏語交流,漢語水平不高,在開始英語學習時,往往要承受更高的學習壓力,這自然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前認真有效地做好備課工作,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重點,并以此為基礎做好作業設計,以此來緩解民族地區學生巨大的學習壓力。教學重點主要包括重點單詞、時態和句型等多方面內容,此類內容均是后續需要進行講解的,當然需要重點注意的是,一節課并非是完全會包含此類內容,但是卻必須充分體現涉獵到的全部重點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幫助,為降低民族地區學生的作業壓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支撐作用,此舉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作用。教師巧妙地進行優化創新,例如,在剛剛學習英語中的各種語態知識時,因為語態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關鍵的組成元素,同時也是學生日常學習中的難點,所以教師有必要全面提升對于此項內容的關注,給予學生更加全面且具體的教育指引,以此來為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如可以為學生準備如下習題:
They? ? ? ? ? ? ? ?(climb) the mountain next Saturday.
My teacher? ? ? ? ? ? ? ?(teach) us English over two years.
She? ? ? ? ? ? ? ?(go) to the park at 9 o'clock.
I'll go to the party as soon as I? ? ? ? ? ? ? ?(celebrate) with each other.
Mrs Tang? ? ? ? ? ? ? ?(live) in London since she was a child.
通過此類習題的巧妙引導,保證學生在每句話中都能夠尋找到和時態相對應的依據,這樣自然能夠切實有效地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學生完成練習題的質量和效率也將會因此獲得顯著提升,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樂觀好學的意識和態度,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對英語知識的復習,又能夠助力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引導自主參與,深化理解認識
如果想要切實有效地降低教師對輔助資料的依賴程度,自然需要巧妙地設計多種多樣的非練習題結構的作業內容,轉而設計充足的動手操作作業,這將會更好地銜接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其良好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此外教師還需要著手設計和現實生活存在密切關聯的作業,除卻做練習題以外,英語作業設計還需要充分落實多種多樣的目標,以此來深化民族地區學生的認識,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I'd like some noodles.”這單元內容時,可以要求學生通過電子繪畫拖動的方式有效表達英語單詞:apple、beef、carrot、chicken、juice、melon、milk、onion、orange、pork、potato、tomato、water等,教師先行為學生準備不同的食物的貼圖,并要求學生通過填空的方式拖拽圖片,如果是不可數名詞,則只需要拖拽一個對應圖片;如果是可數名詞,則需要依照其形式拖拽多個圖片,以此表示其復數。通過此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切實有效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時還能夠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設計多樣作業,吸引學生關注
英語作業的形式應該保持多樣化,要以多樣的英語作業吸引學生的關注和認可,給予學生必要的教育指引,這將會顯著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的提升。依托教學內容的差異性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確定作業設計的方向和形式。比如在給剛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作業設計時,主要以口頭作業作為基本支撐,口頭作業主要包含各種各樣的口語交際練習、對話朗誦和背誦等,此類口頭作業的設計和確定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此類口頭作業所鍛煉的核心內容是對話、句型,用于切實有效地強化學生的英語語感,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講,則主要將書面作業作為關鍵,書面作業應該重點從主觀練習的視角切入,將客觀練習作為輔助。其中的主觀練習所要求的是結合所給詞語的適當形式,完成填空,補全對話并進行閱讀和寫作等。此類書面作業的核心作用是完成詞匯練習和語法應用等,旨在幫助深化學生對課堂中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除了要為學生布置各種各樣的常規作業以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實踐性的作業內容,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將所學英語知識與現實生活相互整合,這將深化學生的理解和認識,為其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支撐作用。比如針對七年級的學生,可以要求學生制作相應的英語卡片、確定英文歌名和辦英語手抄報等等;而針對八年級和九年級的學生來講,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英語實踐調查和劇本編排等,此類作業可以極大程度地深化學生對所學習知識內容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其認知發展奠定基礎,這同樣是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
(四)優化評價模式,提供教育反饋
作業是學生自己完成的勞動成果,所以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給予學生更加全面的教育引導和教學幫助,耐心且認真地評價學生的英語作業,讓學生在拿到作業評價以后,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呵護,以及教師的認可和關注。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壓力較大,所以并無充足的時間認真批改學生每次的作業,在推進開展作業評價工作時有必要保障實現多樣化目標,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久而久之自然可以為教育工作的深度開展提供堅實的支撐作用。從某種角度來看,針對民族地區學生的作業設計和批改不一定要由教師來做,例如,在為學生布置了詞匯默寫的作業以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和同學彼此監督,完成對單詞的默寫,彼此交換批改。又比如,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在班級當中相互交換作文,讓學生檢查單詞拼寫錯誤、語法錯誤以及句式錯誤等問題,給予學生更加全面的教育引導和教學幫助。通過作業批改互換的方式,既能夠降低教師的工作壓力,又能夠幫助學生在批改他人作業的時候有效地檢查和審核自己的英語能力,在檢查他人的作業錯誤中吸取教訓,不斷總結經驗,避免出現相同的錯誤。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在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的過程中,意識到教師的辛苦,進而更加尊重教師,積極有效地促進教育工作的開展。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切實有效地關注作業設計的質量,不能僅僅依托練習數量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準,在為學生布置作業以前,有必要充分銜接學生群體的實際學習狀況,分析學生遇到的學習難點和學習誤區,這樣才能夠深度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設計出具備針對性和指引性的作業,助力學生更好地解決自己在學習中的困難。此外,教師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思考作業的基本形式,讓學生切實有效地享受和感悟作業完成的整個過程,同時在此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助力其綜合學習水平的提升,此舉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慧君.培養心理優勢,大面積增強初中英語教學質量[J].中學生英語,2020(30):35.
[2]賈喜艷.小組合作教學——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J].校園英語,2020(21):94.
[3]郭蕾霞.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探析[J].新課程(下),2019(11):206-207.
[4]王芬.關于提高城郊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思考[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