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作業形式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同時也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如果想要實現對于特定知識點的強化練習,就需要借助英語作業的方式達到鞏固練習的效果。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后作業,都需要合理設置,才能夠發揮作業應有的教育價值,推動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作業設計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進度,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教師可以實時調整教學方案,推動教育教學的創新。因此在倡導減負增效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不僅能夠幫助廣大初中英語教師掌握更多有效的作業設計策略,同時也能夠推動減負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貫徹落實。
關鍵詞:英語作業;優化設計;作業模式
作者簡介:惠冰清,陜西省丹鳳縣初級中學。
從目前情況來看,許多初中英語教師習慣性依據教學進度進行英語作業設計,例如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讓學生背誦單詞或者閱讀課文,或是依據教學內容的要求,讓學生針對特定句型進行復習,也有在提高學生運用綜合能力的目標指引下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的。總而言之,英語作業的設計需要保證形式的多樣性,著力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受到減負增效教學理念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對作業設計進行優化是切實保障學生學習壓力減輕的重要舉措,因此思考減負背景下優化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具有現實意義。
一、減負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原則
(一)英語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
教師在優化作業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初中學生好奇心濃厚的心理特征,這也是學生在學習英語學科時表現出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在作業內容選擇方面,應當盡可能針對英語語言本身的一些趣味性元素進行挖掘,保證作業內容對于初中學生有充足的吸引力,從而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學習動力。例如在教學“My family”時,會出現很多關于家庭成員稱呼的單詞,為了確保學生對這些新單詞能夠快速記憶,就可以采用趣味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后帶一張全家福,并對全家福中的家庭成員進行介紹。這種作業形式既體現了教學主體,同時也豐富了作業的趣味性,更容易被初中學生所接受。
(二)英語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
之所以強調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體現出層次性,是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所收獲的知識以及表現出的能力會存在明顯的不同,因此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學習需求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也需要通過分層作業的方式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例如,在進行閱讀理解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事先依據學生閱讀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分別布置不同的閱讀作業?;A能力較好且具備良好邏輯思維的A組學生,需要完成的閱讀作業,除了對文章進行熟讀之外,還要結合其他的閱讀資料展開對于英語文章內容的聯想和深刻解讀。B組學生在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完成的閱讀作業是對閱讀文章進行概括和總結,并嘗試提取閱讀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基礎較為薄弱的C組學生要完成的閱讀作業是對文章進行詳細閱讀,并掌握其中的陌生單詞。
(三)英語作業設計要有實效性
保證英語作業實效性的目的在于確保英語作業能夠發揮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實現拓展的積極作用,如果長期采用機械性的重復作業形式只會導致學生面臨較大的作業壓力和負擔,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會導致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下滑,所以教師所設計的作業內容必須和教材內容相匹配,控制作業數量的同時不斷提高作業的質量。
(四)英語作業設計要有思想性
語言類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單純語言教學和思想教育的融合,如此才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除了圍繞教材進行認真研究之外,更需要關注教材內容所蘊含的思想教育素材的挖掘和運用,并且在具體的作業設計中有所體現,才能夠促進思政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融入。例如,通過“Don't eat in class”進行紀律教育,通過“Why do you like pandas?”進行保護環境、熱愛動物的教育;通過“When was it invented?”進行歷史文化教育等。
(五)教師注意還給學生作業自主性和合作性
雖然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自制力和約束力方面相對較為匱乏,但是他們已經初步建立了基礎性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初中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需要關注作業的自主性,也就是讓學生擁有權力自己設計作業,通過合作或者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作業任務,這是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給予尊重和肯定的體現,同時也更好地迎合了初中學生個人意識發展的需求,也正是由于這種需求使得分層作業設計策略在初中英語作業設計體系中的應用顯得極其必要。例如,在以購物話題為主題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有關購物話題的作業形式,隨后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各小組相互之間布置作業,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匯總??梢园l現,由學生自主設計作業,能夠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作業設計過程中,并且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決作業設計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團隊合作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同時也確保不同的學生對英語課堂的積極參與。當然,這種作業布置形式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若學生過分自由,反而會讓作業的設計質量下降。
二、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一)分層次設計英語作業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
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決定了在學習英語時會表現出一定的能力層次差異,并非所有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將教師所講的內容完全進行理解和記憶。部分學生基礎較為薄弱且記憶能力有限,因此無法在短時間的課堂內做到對于所有課堂知識的充分吸收;而部分學生則有著較為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較高的學習效率,自然而然能夠較好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面對如此復雜的學生個體差異性情況,落實層次化作業設計原則至關重要,教師應結合每一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運用分層作業設計策略,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學習需求的滿足。
一般而言,針對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學生的作業內容應當以一些基礎性知識的掌握為主,目的在于對該層次學生的學習基本能力進行鞏固和強化;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需要適當的增加作業的難度,借助作業的形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究,獲得學習質量的提高;針對處于中間狀態的學生,除了保證基礎知識的訓練之外,也需要適當進行學習能力的訓練。例如,在“character”單詞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為高、中、低層次,針對低層次的學生,布置基礎性的作業,讓他們記住單詞,會做一些基本的作業即可;針對中層次學生,布置一些基礎性、能力性的作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又要訓練他們的英語能力。
(二)設置查閱性英語作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增加學生英語學科的知識儲備,如果僅依靠課文中的素材顯然無法實現,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常會涉及課外知識的拓展,除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之外,也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英語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會涉及較多的英語閱讀活動。為了適應這種教學狀況的變化,有必要針對閱讀活動設計一些作業內容,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鞏固閱讀成果,并且也很好地體現了作業設計內容與教學內容一致性的原則。例如,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內容,因此在圍繞閱讀活動設計相關英語作業時,需要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對于學生完成作業的支撐作用。
例如,在學習完“At Christmas”后,就可以此為主題布置一些延伸性作業,讓學生使用互聯網查閱和圣誕節相關的知識背景以及人文風俗,通過整合知識的方式完成作業任務。如此一來,學生在進行資料查閱的過程中就實現了相關知識的獲取。這樣的作業除了具有良好的鞏固課堂學習成果的作用之外,更能夠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主動探究意識。這種課外查閱資料的作業,能讓學生感受到除課本以外英語知識的魅力,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有關西方文化的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
(三)設置聽說性英語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初中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需要注重課余作業和課堂作業的緊密結合,發揮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才能夠共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實現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共同促進初中學生英語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應考慮作業設計的可操作性,從而彰顯作業本身的價值,并且可操作性較強的英語作業,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也有極強的吸引力。我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普遍會受到長期處于漢語語境的影響,在英語聽力方面相對薄弱。雖然在英語課堂上學生能夠按照課文進行流利的閱讀,但是進行英語閱讀對話時則很難聽懂他人的意思。因此為了提高初中學生聽力能力,可以布置一些關于聽力的作業來幫助學生獲得聽力水平的提升??紤]到初中學生對動漫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因此可以使用《瘋狂動物城》《海底總動員》等優秀的外語影片,作為學生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鍛煉的素材。通過聽說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感,學生的英語水平自然水漲船高。
(四)豐富課外作業,鞏固學生所學英語知識
初中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也需要關注課外作業的優化,豐富作業形式,避免單調作業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不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負擔。一般而言,在進行課外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握初中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延伸題目來吸引學生對于課外作業的興趣,讓課外作業成為學生探究新鮮知識、豐富情景體驗的重要途徑。例如,采用采訪觀察或者調查等形式來豐富課外作業的形式,維持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如學習了有關問路和指路的課文后,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作業:1.制作本鎮車站及周邊環境的平面地圖并向同伴作介紹,告訴同伴某某車站的位置及相鄰的建筑物,展開想象題。2.邀請同學到家玩,為其描繪路線并畫一張簡單的路線圖,然后描述“How can you get to my home?”。雖然有些學生的作業內容有點幼稚,語言運用也不夠完美,但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鞏固已學的知識。不同類別的作業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規避了傳統作業形式給學生造成的負擔,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減負。
(五)豐富批改方式
在優化英語作業形式的同時,教師還需要關注作業批改方式的調整,通過豐富批改方式更好地彰顯不同作業形式對于學生學習的助力效果。以往的作業批改采用書面形式,只關注學生作業的正確率。這種批改方式較為迅速且效率高,但是其弊端也十分明顯,只關注學生作業的對錯,而不關注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所取得的收獲以及存在的問題,顯然也會影響作業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反饋效果。英語作業形式多種多樣,涉及閱讀、聽力、口語等方面的練習,教師需要同步調整相應的批改方式。例如,針對學生聽力作業完成情況應當關注學生在語音語調方面的進步情況,而寫作作業的批改應當注重學生作文結構問題等,為學生提供改進的意見,便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持續提升。
三、結語
總之,學習的過程是一種認識和探究的雙邊過程。英語作業能使學生鞏固知識,強化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英語作業設計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在英語作業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從而推動英語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周惠芬.依托新課程標準,優化設計英語英語作業[J].新課程(下),2012(1):68.
[3]聶萬攀.提高英語作業有效性的對策[J].新課程學習(上),2011(6):97-98.
[4]周卉.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后作業設計中的應用[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0(30):33.
[5]華立紅.激發興趣? 優化作業? 彰顯個性——初中英語趣味性作業設計策略與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79-81.
[6]張哲華,孫金芝.初中英語課外作業設計優化策略探究[J].校園英語,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