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亨宇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多參與游戲活動及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氛圍;培養興趣
體育教學中存在著多種因素,如,教師、學生群體、學習教材、學生個性心理發展等,它們之間既相互制約,又互相促進。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具有顯著的個性特征,如,活潑好動、心理發展不均、注意力不集中、興趣容易轉移、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等。因此,良好的課堂氛圍更能提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課堂更加活躍,促進各種因素發展。近幾年來,筆者根據《體育教學大綱》的內容和新課標,充分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擺脫傳統教學模式束縛,堅持體育新課標的指導核心,始終將學生的學和練放在首位,激發興趣,更好地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水平,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一、在教學內容中注重游戲的比例,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
游戲分為動力型、智力型、靜力型。愛玩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游戲可以增加教材的能動性,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意志力和特長,頑強拼搏,通過同伴的默契配合,從而收獲勝利的感受,提高自身的各項能力,從符合本身的個性和特征的情況下有序、順利開展教學。如,在教學籃球運動時,在課堂中融入迎面運球接力跑,全體學生分成數量相等的四個小組進行的迎面運球接力競賽,在學生的好勝心理驅使下,教師利用語言稍加點撥,如,在運球的過程中怎樣跑才能更快、更安全地把籃球交給下一個同伴等。通過拓展學生的思維,間接地加大了練習的強度和難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單項學習技術和專項練習多數是枯燥無味的,難以激發學生興趣。這時,如果教師能夠根據教材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將知識技能融入快樂的學習氣氛中,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和練習。特別在耐久跑教學中的引導,教師在教學時可先描繪一種令人神往的美好情境,或者帶領學生來一次越野跑,又或者組織學生觀看教學錄像、電影回顧體育史等。讓學生在強烈的情感體現中受到感觸,練習起來會更加刻苦,將身體上的苦轉化為情感上的樂,體育興趣轉化為持久的、間接的興趣。
三、制訂合理目標,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任何練習上取得成功,都能讓學生有一種享受的感覺,成為一種動力,激起他們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去學習下一個內容。的確,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實際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能獲得內心成功的體驗。如果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太多,學生就會出現畏難、發愁等消極情緒,對課堂的內容提不起興趣。因此,教師在訂立目標和內容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著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來取得學習的成功,如,制定400米跑的教學目標時,初次要求學生能夠堅持完成全程跑,下一次則要求學生能在上一次基礎上提升速度;又如,在制訂投擲教學、跳躍教學目標等,可在原來的遠度上小幅提高一點遠度、高度,對達到目標的學生進行表揚,而暫時未達到目標的學生也要及時進行鼓勵,使學生一次一次地不斷進步,最終達到預定的目標。因此,更應該是自己努力學習拼搏,從而獲得成功,成功的心理就會逐步形成產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四、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日常體育教學過程期間,以若干小組劃分學生并按照難度的活動內容進行練習,如,“推小車”“運球接力”等競賽游戲,對獲得第一名的小組進行表揚,以后再多次分組,再打亂人數重新組合,使多數學生都有取得勝利的機會。當小組的人員不斷合作努力時,就能體現感受集體的良好氛圍,在大家相互支持下,如果自己小組處于不好處境當中,學生心底里就會產生一種渴望勝利的拼勁,促使學生做出努力拼搏的過程,爭取獲得成功。這樣對于意志力的培養和處于不良環境時的應變能力。同時,在爭取小組勝利和爭取大家榮譽的過程時,更要人與人之間通力合作,使他們的身心彼此溝通。良好的氣氛能讓學生的緊張心理得到釋放,能與同伴配合默契,產生“自己屬于這個集體中的一員”這種感覺和心理傾向,不會產生孤獨感。努力做到讓學生充滿友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和人格魅力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結合小學生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特性,根據教材內容,制定適當的教學目標,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愛好,調動積極性,發揮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體會,感受體育活動中帶來的樂趣,培養良好的體育態度和自覺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才能不斷進步,保證教學任務圓滿完成。從更長遠的目標看,“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辛勤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是體育工作者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灌輸的最終目標。
責任編輯? 陳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