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霞
【摘要】紅色教育,是指根據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后,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事跡為主要依據,學習先進事跡和先進人物,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以此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學生對黨的熱愛、信任和忠誠。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向學生滲透紅色教育內容,傳承紅色文化,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學生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學生努力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以實際教學為背景,闡述在核心素養觀下小學語文紅色教育的開展策略,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紅色文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文化是一種重要資源,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隨著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傳統的教授學生語文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蘊含了很多紅色經典文章,深入學習這些紅色經典文章能夠讓學生理解紅色文化的核心,堅定信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也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要深挖紅色經典文章,引導學生感受和學習紅色經典文化,讓學生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禮,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挖掘課本教材資源,關注紅色教育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不僅包含了語文知識,還包含了很多的人文知識和歷史知識。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習語文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感受人文素養。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了很多紅色經典文化,通過文化經典文章學習向學生傳遞愛國主義精神,以此提高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和意義。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節內容時,文章中主要介紹了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犧牲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毛澤東寫下的一篇通訊。一次,和毛澤東情同手足的周世釗不無感慨地說:“岸英死得太早了,如果您不派岸英到朝鮮戰場上,我看他是不會犧牲的。”而毛澤東卻說:“不能這樣說。岸英的犧牲,責任完全在美帝國主義身上。岸英是為保衛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利益,為保衛我們祖國的安全而出國作戰的,他是為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為保衛世界和平事業而犧牲的。……當然,你說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鮮戰場上,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也是不錯的。但是,我是黨中央的主席,在那種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我是極力主張發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后來得到黨中央的贊成,作了出兵朝鮮的決定,并很快就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個抗美援朝的偉大運動。我作為黨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的兒子不派他去朝鮮,又派誰的兒子去呢?如果人人都不派自己的兒子去戰場,那還有誰愿意去戰場打仗呢。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個青年人,他從蘇聯留學回國后,到農村進行過勞動鍛煉,但卻沒有正式上過戰場。青年人就是要到艱苦的環境中去鍛煉,要在戰斗中成長。基于這些原因,我才派他到朝鮮去的。”通過這段簡單的對話,我們能夠感受到毛澤東的思想境界,毛澤東是真真切切以身作則,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這也是毛澤東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根本原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文章的背景闡述出來,讓學生認識到毛澤東的偉大之處,讓學生感受毛澤東的思想境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讓學生在學習文字的基礎上感受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向革命前輩進行學習,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紅色文化教育給予高度的重視。
二、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受紅色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讓學生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禮,以此來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信仰,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要想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除了課堂教育之外,教師還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扮演革命先烈,在扮演的過程中感受革命先烈的情結,深入體會革命先烈視死如歸的奉獻精神。在小學語文教師中,教師通過采用情境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教材當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更好地領會和學習紅色文化。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狼牙山五壯士》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展開學習,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地閱讀,并查閱相關的資料,整體故事的主線。其次,教師選擇幾名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還原當時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狼煙山五壯士視死如歸的精神,以及對黨和人民的熱愛。另外,除了開展情境教學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觀看一些紅色經典故事,當學生觀看完畢之后,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這樣一來,通過視頻的方式,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紅色文化,讓學生認識到正是因為有無數革命先輩的付出,才能有我們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進而完成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建黨偉業》《飛奪瀘定橋》《遵義會議》等紅色題材的電影。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讓學生在實際的參觀過程中感受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文化教育。
三、強化語文閱讀寫作練習,滲透紅色教育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文章傳遞出來的思想感情;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通過閱讀,能夠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用語言表達或者是書面表達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而為學生的語文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正所謂“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字一句總關情。”無論學生采用何種方式的表達,都能夠體現出學生的思想感情。而寫作則是積蓄學生情感的最佳方式,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文章當中,形成明確的中心思想,然后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采用準確的詞匯進行表達,進而形成了一篇高質量的文章。眾所周知,文章不僅僅是用來表達作者情感的,同時也是用來表達正義的,傳播善良和表達愛國主義思想的方式。基于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寫作的技巧和方法,還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融入紅色文化,讓學生將紅色文化融入自己的文章當中,讓學生在寫作過程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進而實現紅色文化的傳承。另外,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融入紅色教育內容,更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和革命的精神,更好地體會革命先輩的付出,進而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少年中國說(節選)》這節內容時候,本節內容主要訴說中國人的強國夢。因為近百年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帝國主義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的踐踏,在一次又一次的反侵略戰爭中,涌現出現很多優秀的軍人、學者和藝術家,這些人都是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代表,通過對這些任務的學習,能夠為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認識到,只有祖國強大了,外面的“豺狼虎豹”才不敢對有窺視之心,才能與我們平等地建交。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要“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撐起中華民族發展的大旗,勇敢地走在世界的前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當學生的思想認識提升到一定高度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中心思想,寫一篇作文,以此來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語文綜合能力。
四、拓展紅色文化教育形式和內容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不能僅僅局限于語文教材,教師要積極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拓展教學空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在完成語文教材規定的教學內容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閱讀一些紅色經典文章,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禮,以此來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另外,這些紅色經典故事當中還蘊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對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發展以及語文邏輯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幫助。另外,學校和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學習紅色經驗,傳承紅色基因”讓學生通過講紅色故事的方式來學習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文化的教育。例如,有的學生在講紅色故事時選擇了“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是講在解放戰爭時期,作為尖刀排戰士的董存瑞在炸一處碉堡時,為了不耽誤總攻的時間,以自己的身體為支架,撐起炸藥包,炸毀了敵人的碉堡,為總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保證了戰役的勝利。在學生講故事的過程中,講故事的學生感情投入,聲情并茂,一度落淚,聽故事學生也十分認真,真切地感受到了董存瑞對黨和國家的熱愛,是一種偉大的舍己為人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了紅色教育的魅力。還有的學生在講紅色故事的時候選擇“雞毛信”“小兵張嘎”“小英雄雨來”等故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與小學生的年齡相仿,做法也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這些小英雄的故事,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紅色精神,對學生產生了巨大的教育作用。除了講紅色故事之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讓學生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喝水不忘挖井人》等課外書籍,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積極的幫助,引導學生體會紅色文化,感受作品中的主人公為了中國的解放革命事業所作出的奉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堅定學生的政治信仰,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五、展開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滲透紅色精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外教學,教師還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課外知識內容,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來讓學生體會紅色教育的魅力。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往里路”,在課堂上教得再多,不如學生在實踐中的一次體驗,在體驗中會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更能夠體會到革命先輩的付出。基于此,為了提高紅色教育的效果,教師可以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在每年的清明節,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到烈士紀念園進行掃墓,或者是邀請抗戰老兵講故事,以此來豐富紅色教育的形式,提高紅色教育的質量。另外,學校還可以在9月18日、7月7日這些特定的時間,組織學生到抗日戰爭紀念館進行參觀,讓學生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感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所做出的貢獻,感受中國的革命先輩的付出,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進而讓學生更加珍惜當下的和平幸福的生活。另外,在紅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展開不同的教育形式,以此來提高紅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我們相信,在紅色教育的引導下,小學生一定能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小學生的思想經驗,提升學生對黨和國家的忠誠,成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仰的“四有新人”,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總而言之,隨著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圍繞小學語文教學的重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紅色文化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做好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工作之外,還要深挖語文教材,積極向學生滲透紅色文化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提升學生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度。教師在滲透紅色教育的過程中,要以身作則,充分認識到紅色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投入到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當中,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陸燕.打好中國底色傳承紅色基因 ——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新方向[J].新智慧,2021(12):1-2.
[2]孟輝.“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2):77.
[3]次成巴丁.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J].環球市場,2019(23):290.
[4]劉飛燕.淺談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上旬,2018(10):235.
[5]孟輝.“紅色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77.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