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維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美術教學也面臨著改革的壓力,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美術的教學質量,培養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成為教師教學的關鍵。因此教師應積極對美術教學進行有效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有效增強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本文探討了初中美術教育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策略,以增強學生的具體學習效果,希望對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實現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初中美術;綜合素質能力;培養
引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生美術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受到廣泛關注。如何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重點。因此,教師應針對具體課堂情境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措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利用信息技術展現美術的魅力,使學生從視覺上感知和欣賞美術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整個地球被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地球村”,信息技術就像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可以借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拓展初中美術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所謂廣度,就是讓學生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更加熟悉美術的創作,而這對他們來說,能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繪畫知識和優秀作品的鑒賞。所謂深度,就是在美術課上利用互聯網豐富教材的呈現,對美術的多感官體驗和理解,就是學生融入美術,感受美術本身的魅力。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可以從視覺上感知和欣賞美術,激發自己的美術潛能,從而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美術核心素養,提升綜合素質,獲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使學生在美術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的審美觀念和藝術理念,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達到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結合不同的興趣小組,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
在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求教師擺脫教育過程中主要學科的思想局限,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最終學習目標,更加重視美術基礎知識的培養,對學生的審美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和幫助。基于上述教學要求,對教師發展初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不同的興趣小組,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以構建初中美術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不同的學生對不同形式的繪畫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興趣,例如,有些學生喜歡用油畫顏料,有些喜歡畫素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效運用初中美術課程與興趣小組有效結合的教學模式,首先必須對學生的偏好有徹底的了解,以便可以在自己的興趣范圍內有效學習,并將他們的興趣轉化為動力,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同時為了有效地制定針對興趣小組的科學教育計劃,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有更好的了解,并從細節中學習哪些藝術對學生更有趣,以便學生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部分中更有效地學習美術。
三、積極利用自然文化,開展素質教育
在當前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將教學內容進行改善和創新,我國當代重要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為兒童美術教育開創了“活教育”理念,提出大自然和社會是我們活的教材的觀點。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效利用教材,將教學內容與自然文化有效結合。自然景觀、文物古跡、風土人情等,本身就是人類文化的積淀,是素質教育的精髓,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利用自然文化,開展初中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類型,并模仿一部類似的作品,以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此外,教師要善用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對學生積極開展綜合教育,讓素質教育理念深入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四、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培養創造力與想象力
教師要科學選擇創作內容,使學生可以充分表現自己,這是培養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先決條件。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并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進行花瓶美術教學之前,讓學生欣賞各種花瓶和圖案。在美術教學之前,觀察并提出問題,擴大學生的想象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限制學生,而是要給他們自由創作的機會。學生創作的花瓶有粗、細、高、矮等各種形式,還有一些是變形的花瓶,圖案的創作更加多樣化,為學生留出了創造空間。因此學生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條件下進行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沒有對或錯、喜歡或不喜歡,使學生可以在有限的美術教學中發揮無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培養綜合素質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初中美術教學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針對學生的個性的不同,積極開展科學的教學方式促進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在具體的策略選擇上,可以從利用信息技術展現美術的魅力,使學生從視覺上感知和欣賞美術、結合不同的興趣小組,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積極利用自然文化,開展素質教育、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培養創造力與想象力等方面入手,有效提升初中美術課堂多樣化水平,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聰. 淺析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J]. 中外交流,2018(52):272.
[2]董時珍. 論新課標下如何優化美術課堂教學[J]. 速讀(中旬),2018(1):92。